拓展阅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会根据拼音认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必备技能;由字到词,由词到段,由段到章,是学生由一开始的认字到能够阅读的转变,是能力提高的趋势。而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能全面地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还能提升学生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素养;拓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018-02
【本文著录格式】陈国庆.拓展阅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指导小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J].课外语文,2020,19(31):18-19.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阅读书籍可以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提高语文素养,绝不是单单在教学课堂上就可以提高的,也不是三五天就可以有明显的飞跃,它是一个大工程,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沉淀,长时间的阅读。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阅读的条件
拼音是认字的基础,是阅读的条件,也是阅读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生字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认字方法。学习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标注拼音,认读教材中的生字,并且可以流畅地读下来。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拼音”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这样的设定要求更加生活化,立足于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打下了基础。
学好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各科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简单来说,孩子们在看一些有关拼音的书时,可以自己朗读出来,或者孩子们读课文时遇到不会的生词可以自己查字典,标拼音,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基础。古有英国人威妥玛创建了拼音系统,后来根据毛主席关于制定民族形式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指示,1952年开始了关于拼音方案为主的研究工作,可知汉语拼音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拼音是认字的基础,而阅读基于认字之上,在更高的层次,只有把拼音这一层的基础打牢,才能在更高的阅读层次上深入领会阅读带给自己的启发。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课内教学时,可以在课上给学生们单独的时间去朗读课文(阅读时间不超过五分钟),遇到不会的生字标注出来,再统一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然后再拓展延伸一下关于生字的词语,也要关注一下词语在字典中的意思,最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所以,第一遍的阅读主要是通读大意,解决生字生词。
第二遍阅读课文要求教师提前提出几个关于课文的问题(问题最好由易到难,由可以用原文回答到用自己的话概括,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默读课文(时间不超过六分钟),最后统一解决问题。此外,在课堂上学生们最好能够掌握独自可以概括文章大意这一能力。
第三遍阅读课文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了前两遍的基础,第三遍就要要求学生独自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和感受,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或者段落拿出来欣赏,欣赏他们的写作手法等。
而课外阅读根据课内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三遍(课外阅读的文章一开始最好由教师找到与刚学完的课文类似的文章):
第一遍浏览,即默读,不出声地快速阅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主要明白文章大意、文章结构等。此外,筛选有关章节,查找相关内容补充。第二遍精读,例如阅读完《海底世界》后,筛选已经查阅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汇合。第三遍眉批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一些方式要领。比如:(1)圈点勾画:可以让学生学会一些关于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可以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勾勾画画或者写上几句心得,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作随笔,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阅读之后当下的想法。 (3)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把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抄下来。(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完整篇文章的感受,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在本子中写成短小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读书笔记,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乐趣。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学校,允许学生带一些名著等,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时间阅读。在班级中设置图书角,每个学生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到图书角,根据教师的统一安排,每个学生可以拿一本书阅读,但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归还(做好借还表格),最后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喜歡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够更容易地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如果教师喜欢阅读,喜欢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善于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就能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所谓“以身作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学校统一安排,还是工作之余,教师可以经常邀请学生们来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然后以更加成熟的阅读习惯、阅读情况等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在学校拥有的阅读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家庭中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适当的机会,比如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们沟通,让每个学生在家里都有着固定的时间阅读并且督促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同时也提倡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这样会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四、适当开展相关活动
(一)设置展示区
建立图书角的同时,也可以设置展示区。比如,每三周一次的阅读展示,可以通过手抄报、作文本、黑板报的形式分享出来,月末可以进行汇总和评比,评选出优秀个人或优秀小组,并进行表扬。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这种积极性可以更加长久且稳定发展。
(二)召开读书交流会
可以不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其中可以包括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好书之后的感受,也可以分享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还可以讨论读书给了自己哪些收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调动更多的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等,内容不限。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征集读书心语
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读书节目等,在班级中广泛征集读书心语活动,可以是读书目的,亦可以是读书益处,还可以是读书感受,不论怎样,字里行间流露出读书的乐趣即可。
五、注重方式方法指导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正如阅读如蜜蜂一样,要去不同的地方采不同的花,这样才能酿出极好的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采的蜜就十分有限,采蜜的过程也会很无聊、枯燥。同样,教师在课外阅读中教会阅读方法,让学生们领会读与思、读与写、读与实用工具书(如字典等)之间的联系。朱自清曾说:“如果学生食而不化,那么最终会摧残他们的精力,夺走他们的兴趣。”阅读,求多,但更要求精;求多,但更要求懂、求理解;求多,但更要求启发。课本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主战场。在課堂上怎么做,怎么形成的习惯,学生就可能怎么带到课外,最后可能以不同的学生阶梯式地呈现出不同的素养。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很多名家所作,有的是名家的文章,有的是名家作品中的精彩部分节选,结构章法严谨,可以反复琢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备课,引导学生领悟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素养。
六、拓展作者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这些作家,如叶圣陶、契诃夫、安徒生、巴金、老舍、林徽因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介绍课文开头时,介绍这些作家,让学生们了解这些作家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所经历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相信同学们都会聚精会神地听,最后可以推荐学生看这些人物的人物传记,让学生多方面地更加细致地了解这些作家,从而理解他们的作品。
七、总结
综上,在语文阅读中,阅读方式重要,阅读兴趣更重要,而培养阅读的方法最重要。学生可以在诸多方法中不断摸索,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使语文阅读变得简单有效,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对语文进行学习,比如在阅读时摘录的好词佳句、好段名篇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最后一定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文化素养。
语文是百科之母,而阅读不仅是学生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多种综合能力的桥梁,更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教师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提高,因为他们的带头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课堂上教师要多起引导、带路的作用,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文章或渠道,让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美好的情感中陶冶。
阅读好似一盏灯,让学生们自己点亮属于自己的苍穹。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J].江苏教育,19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