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教材 化抽象为直观感知
樊华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他们对具体的形象思维比较依赖,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具有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特性。
一、教材地位
时间概念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是典型的数学概念,常见的量中的一种。从全学段看,一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整时,二年级认识了几时几分,三年级下册即将学习年、月、日等更大的时间单位。本课是时、分、秒中最小的时间单位,也是最不易感知的单位,而且对于完善整个日常时间体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单元看,秒的认识为下一步单位换算、时间的估计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做好知识准备。
二、深读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單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较为困难。“秒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1分、1秒的时间观念。在不断地活动中,亲身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能做什么,以此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2.新旧版本对比。从教材编排看,旧版在本册第五单元,新版在第一单元。从教学内容上看,新旧版本教材均使用主题图教学,从认识时钟上的秒针开始,逐步递进感受秒是比较小的时间单位,但是新版更注重从秒在生活中的运用出发,用倒计时这一常用场景引入。在感受秒的长短上更注重层次和整体设计。如,新版首先让学生体会15秒的活动,逐步到感知1分钟有多长。旧版先感受1分钟,然后做1分钟有多长的活动,在层次上较为单一。
3.教材处理。我认为,整体上新版在教学逻辑上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时间感知活动方面,1秒和5秒也是一个主要的点。首先,1秒是秒的基本单位,虽然很短,但这是对比1分、1时等更大的时间单位时重要的感知。其次,5秒在时钟上刚好是秒针走过1大格,5秒可以完成一些简单动作,也是感受秒概念最好的起点。为此,本课我加入了1秒和5秒的活动。
三、采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依据“假设—检验”理论让学生对概念主动探究。
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等人对人工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假设—检验”理论。该理论认为:“概念的形成总是一个运用策略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人在概念形成中要利用现在得到的和已存储的有关信息,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并将这一假设应用于其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本课在认识秒的概念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觉得给你5秒钟时间你能写几个字?
生1:我觉得5个。
生2:我觉得是7个。
生3:我能写20个。
生4:35个。
……
师追问:是不是在说大话?(激起学生检验的欲望)
生实践检验。大部分学生可以写5~8个字。
从该片段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明显不太确定5秒钟时间到底可以写多少个字。这时就形成假设与实践的矛盾冲突。此时,教师运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就强化了学生对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从对时间模糊的、不准确的概念,通过实际检验操作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感受。5秒钟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是不太可能写出20个字,甚至35个这么多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还对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好的氛围和基础,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
2.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形成对概念的直观感受。
《大美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概念的:“概念是不直接由感官所获得的知识,而是经过知觉印象处理的结果。它包含着一种独立的属性以及对不同物体的适用性。”“如一只羊、一匹马、一朵花、一个人等都可由感官直接获知,但它不是一个概念,但通过对知觉印象的抽象后,形成了‘1,就是一个概念。不仅适用于以上各个物体,还具有广泛适用性,如一幢楼、一辆车等。”时间概念的认识也是如此,一秒钟、一分钟的长短是不变的,但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形象和表象的支撑。
设计片段:
活动一:观察钟面,感受1秒。
(1)观察钟面(单一看)提问:钟面上有什么?
(2)继续观察,感受1秒有多长?(单一看)
师提问:1秒能做什么?我们一起做一做。
活动二:写字活动,感受5秒。
活动:从1开始能写到几。能写几个汉字。
活动三:佩戴红领巾,感受20秒。
看屏幕,了解要求。师提问:20秒你能做到吗?
通过以上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在相同时间中可以做什么,在不同时间内又可以完成什么,初步感受秒是一个比较小的时间单位。这样的活动设置对于学生理解秒这个概念的帮助很大。从表象—抽象的转化过程逐渐在头脑里形成。这也符合了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3.有效练习,强化对概念的感悟。
结合五华区近期做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的输入方式上应当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保持太长的时间,而且信息的输入方式也应尽量单一、有效,以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长时间在多种信息同时输入的情况下,会减弱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为此在练习设计中,我加入了这一环节。
这个练习出示之后。当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用边听边数数、数脉搏等方式计时时,课堂的安静,学生的专注,使整堂课进入了一个高潮,就像是化学反应中加入了催化剂,顿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这节课更加精彩和完整。
本课经过多次打磨和改进,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实践操作以及尝试推广中,曾面对过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甚至是已经上过这一课之后再次上这节课,课型涵盖了竞赛课、教研课、录像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每次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及收获都不同于常规教学所获得的感受。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掌握了这一抽象的时间概念。因此,该课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样的尝试也为这样的课型提出了很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