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张霄

    摘 要:好奇心作为儿童探索世界的原动力,对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出版领域,已有不少围绕好奇心这一核心要义展开创作的原创优质少儿科普图书。本文以好奇心为关注点,从内容选取、作者选择以及附加值提升三个维度对市场上的原创优质少儿科普图书进行分析,力求总结出少儿科普图书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好奇心 少儿科普图书 科学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好奇心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原动力,是激发儿童兴趣的心理基础。家长和教师若能合理地引导儿童的好奇心,对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少儿科普图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全社会对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升级等因素,少儿图书的市场份额自2000年起一路攀升,现已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的第一大板块。开卷202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少儿图书市场,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的市场占比位列第二,仅次于少儿文学类图书。通过对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调研,笔者发现在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更多的出版社开始深耕细作,策划出了视野更开阔、形式更多元、内容更贴近我国儿童的原创图书。其中就有不少出版社紧扣好奇心这一核心要义,围绕好奇心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需求,打造出了一批原创优质少儿科普图书。因此,笔者以好奇心为关注点,从内容选取、作者选择以及附加值提升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力求总结出少儿科普图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优化图书内容,打造品牌科普图书

    1.以爱国情怀为主线,引导儿童好奇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而科学技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成长,好奇心都能带来极高的回报率,值得我们重视。就像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报国离不开科学家精神一样,好奇心有了爱国情怀的引导才能持久。

    在图书策划时,我国的一些原创优质科普图书已把更多的研发力量放在了“讲好中国故事”上,在组织内容的过程中把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让科学家成为新时代的偶像,让更多儿童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染,从而走上学科学、爱科学之路。“中国力量科学绘本”系列丛书就做了很好的示范,书中展示了我国近年来的超级工程,让儿童深入了解辉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在抗疫期间,科普图书也有不俗的表现,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及时的补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社会效益,为科普图书的发展扩大了读者基础。

    2.以熟悉情境为背景,滋养儿童好奇心

    儿童最初的好奇心,源于他对周围环境及人物的观察和认识,从儿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探索,则更易在儿童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因此,面向儿童早期发展的科普图书的创作背景多截取儿童的生活片段,用具有启发性的故事线,将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降低了儿童阅读的门槛,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身边生动的自然课》《家门外的自然课》等系列图书从儿童身边常见的蔬菜、花卉、果实、动物等事物入手,诸如菠菜、牵牛花、橘子、蜗牛等,帮助儿童从生活中感知科学、学习科学,逐步认识世界。

    3.以挖掘认知潜能为方向,激发儿童好奇心

    好奇心依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攀援生长,又因接收到新的刺激反向驱动学习的再次发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认知潜能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被激发。针对中高年级学段儿童设计的科普图书,已有不少出版社将触角延伸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前沿问题,以及科学的历史进程、科学家的工作范式等内容上,以期挖掘儿童的认知潜能。这些图书将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巧妙地为读者“搭梯子”以减轻专业术语带来的障碍,促使读者在阅读中保持好奇心的活跃。“汪诘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系”包括《如果你跑得和光一样快》《为什么量子不能被克隆》《如何測量宇宙膨胀的速度》3册,这套书从创作理念到内容表达均独具匠心,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将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膨胀等前沿科学讲得通俗易懂;《进阶的巨人——改变世界的伟大科技》《好奇心时报 科学家每天做什么》等图书则帮助读者体悟到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科学内涵,包括科学史、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等内容。阅读此类科普图书的过程正是儿童提高思维深度,培养科学精神的过程。

    二、优选图书作者,助力提升科普图书品质

    1.以科研工作者为核心作者力量,满足儿童好奇心

    当代社会,科学和技术快速更新,科学知识的演变与发展永不停止,因此向读者传递稳定的、内含于知识中的科学思想、探究方法等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以此为核心精神策划科普图书,这些图书既可以满足好奇心之于基础研究的终极目的,也更符合时代对于科普内容的需求。科研工作者是担当这类科普图书作者的核心力量。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图书创作,是在专业和普及这两个层面上的沟通与融合,[1]不少科学大家的加盟也提高了科普图书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科普图书作者团队和个人,他们除具备专业知识外,更是以全新的视角打造出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能力的畅销图书,如由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主编的《少年轻科普》,科学教育团队“美丽科学”著的《人类是怎样飞上天的?》等,都为科普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以多元作者团队建设为抓手,符合儿童好奇心

    为使图书内容与读者的好奇心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出版社常采用构建多元化科普创作团队的方式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在科普创作团队中,熟悉儿童语言、了解儿童心理的文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专业型人才不可或缺。他们协同科研工作者展开创作,从各自的专业视角为科普图书增砖添瓦,从而将科普创作团队打造为讲故事的高手,继而准确把握住图书的市场定位。同时,为了使抽象的、静态的科学知识更生动、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少儿科普图书中图画的质量与占比非常重要,尤其是面向低年龄段儿童推出的科普图书,常将科学知识蕴于图画之中,因此插画师资源也是科普作者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以拥有亲子经验的作者为新生力量,把握儿童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提问能否得到父母及时、准确的反馈。因此,在与儿童的持续互动中,家长成为最熟悉儿童好奇心表现的人之一。最近,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批“新生”科普作家,他们除具备学科背景、创作才能外,更是拥有亲子关系的父母或子女。《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这本科普图书是基于父女间的亲子互动完成的,它的原型脚本即为拥有理工科背景的作者与女儿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后专门为其绘制的电影知识讲解图。《看!蚂蚁》这本书的作者从中学起便在家中研究蚂蚁,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集结成书,而他身为画家的父亲则担当了这本书的插图绘制工作。父亲与儿子的通力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范例,也为出版社挖掘作者開辟了新的思路。

    三、创新呈现形式,提升图书附加值

    1.巧妙设计科普图书的样式和工具,调动儿童好奇心

    为引起儿童兴趣,充分调动好奇心,科普图书需要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为了丰富儿童阅读时的体验,延长儿童与图书的互动时间,出版社在进行图书的版式设计时,已突破原有单一的纸书样式,加入了许多新鲜元素来丰富图书的形态。借助诸如翻翻书、立体书、触摸书、布艺书等新型样态,改变图书在儿童心目中的固有形象,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延长其有效阅读的时间。另外,根据图书内容,不少出版社在百科类的科普图书中添加了辅助工具来帮助儿童阅读,如特制的滤镜、胶片、眼镜等,借助工具拓宽儿童的阅读范围,增加图书的内容含量,提升阅读乐趣。

    2.加快推动科普图书的纸媒融合,扩展儿童好奇心

    科学是严肃的,但科普图书的形态必须是多样的。“互联网+”等科技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在纸媒融合的大背景下,VR、AR等先进数字技术已逐步进入出版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图书的知识含量和表现形式。如地图类科普图书可借助VR技术展现真实的地形地貌,航空航天类科普图书可通过二维码链接资源展现遥远的星空等。少儿科普图书尤其是面向儿童早期发展的科普图书,因其读者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图书内容在以普通文本呈现以外,也加入了视频、音频等内容素材,便于儿童使用。

    以上所述内容,均为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优质特征。在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今天,我们的原创科普图书围绕这些优质特征进行深度挖掘、持续发力,必能打造出一批既符合儿童需求,又适合时代发展的成功范例,继而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作出出版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仁威.科普创作通览(上卷)[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105.

    (作者单位系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