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比、画、创”诗歌教学四重境界
楼晓
[摘 要]统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古诗,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验诗境,获得美感。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夏寿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戏曲传唱、比较类推、诗画结合、创设情境等方法,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古诗,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朗读中想象,在体验中悟情,不仅感受了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也提升了对古诗的感悟力、想象力、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戏曲传唱;比较类推;诗画结合;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69-03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包括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描写祖国绚丽山河的山水诗。其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两首古诗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内容上来说,两首诗都写了“湖”景,前者描写的是西湖,后者描写的是洞庭湖;从情感上来说,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的美景,刘禹锡则在《望洞庭》中表达了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从写作方法上看,两首诗都运用了精妙的比喻,让笔下的山水愈发迷人、秀美。编者把同类型的古诗放在一起,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一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轻诗意盎然的美读及学习能力的迁移,重文学常识、生字词的照本宣科,让学生失去了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无法深刻理解古诗的内涵。何夏寿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上的执教给我们听课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他用统整的方法教学同一类型的古诗,通过“唱、比、画、创”的诗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鉴赏中进行深度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姿,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一、戏曲传唱,激诗兴
戏曲传唱,就是利用我国传统的戏剧唱法来吟唱古诗,以达到古诗和音乐风格的和谐统一。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戏曲传唱的方式,可浓厚古诗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在音韵、语言、节奏上的美,使学生陶醉于其中,产生无限想象,获得文化熏陶。
【教学片断一】
师:第一次见面用什么方式打招呼最好呢?第一次见面用歌声最好。我们来唱一首歌,好不好?
(随着一曲《春晓》的旋律响起,那清脆稚气的声音让人不禁跟着哼唱起来)
师:我听到你们的歌声了,声音大一点更好,再来点掌声更好。
(生边鼓掌边唱,声音洪亮有力)
师:一来就感受到你们的热情,是真心实意在欢迎老师。老师呢也想还大家一首歌,想听吗?
生:(兴奋不已)想!
(师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抑扬顿挫的旋律婉转回荡,洋洋盈耳,学生掌声热烈)
师:献丑了,鼓掌这么热烈,老师又不是歌星,我顶多算个歌王。知道今天学的是什么课文吗?
生:(大声说)知道,《古诗三首》。
师:上节课大家已经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怎么样,美不美?
生:美!
师:是的,大美,壮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两首同样美的诗。
何老师凭借优良的歌唱天赋,用戏曲传唱方式开场,别出心裁,富有情趣,营造出古诗学习的一种新鲜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学习古诗的兴趣得以激发。被周一贯老师评为“小学语文戏曲教学第一人”的何夏寿老师,唱腔清丽委婉,用一首耳熟能详的《春晓》过渡到新课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可谓完美。学生在这样的戏曲传唱中,不仅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戏曲传唱”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比较发现,解诗语
三年级的学生知识面尚窄,积累不足,理解能力不强,尚体会不到古诗的深厚文化底蕴。将两首或几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带领学生走进不同诗人的内心,把握古诗在语言、主题、写法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片断二】
师:我要大家看着这两句诗(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想一想,这两句诗里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允许同桌或者四人小组讨论,请你们找一找,比一比,发现一处说一处。谁先来?
生1:都是描写山水的。
师:专门写山水的诗叫“山水诗”。这是他的发现,还有嗎?
生2:都用了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青螺”其实是什么?“白银盘”指什么?
生3:湖中的山像一个青螺。“白银盘”是指湖水。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都有比喻,还有吗?
生4:都介绍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个是西湖,一个是洞庭洞。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归纳一下,有哪几个相同的地方,比如第一、第二、第三,用这样的方式说。
生5:第一,这两句诗都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表现喜爱之情。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刘禹锡用了两个比喻;第二,这类诗叫“山水诗”,用来歌颂山水的;第三,都介绍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因为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声情并茂)
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何老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先引导学生找出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接着由表及里品读写作方法,最后总结归纳两首诗的相同点,层层深入,不留痕迹地引领学生去比较,去发现。这样,既引领学生品味了诗歌清新明丽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比喻,又使学生走近诗人,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感;既丰富了学生对山水诗“量”的积累,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深层理解与体会,提升了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教学片断三】
师:现在老师有问题了,刚才有人说都用了比喻,特别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西子”是谁?
生1:西施。
师:你知道西施是谁吗?
生2: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师:(出示西施名片)那为什么不写西施呢?
生3:因为西施拯救了国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所以叫西子。
师:没错,“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水平的人的尊称。你还知道哪些带“子”的名人?
生4:孔子,孟子,老子……
师:对了,孔子地位很高,那就把这句诗改为“欲把西湖比孔子”好不好?。
生5:不可以,因為后面说了“淡妆浓抹”。“淡妆浓抹”是指美人,而孔子不是。
上述片断中,何老师独具匠心地以《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为例,引导学生拿“西子”与“西施”、拿“西湖”与“孔子”作比,使学生了解了西施的故事以及“子”字的内涵,使古诗的学习更进一步地走向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层面,学生也深刻地领会了西湖景色之秀丽,感悟到了作者对西湖的极度赞美之情。教学中,何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开发,多次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从探究的角度归纳、揣摩,发现了古诗之间的联系,深入品味了古诗的内涵。
三、诗画结合,入诗境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通实质上是情与景的圆满结合,诗是情意,画是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古诗教学中,可以画作为媒介,诗画结合,先让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水彩画,将古诗由抽象变为具象,再让学生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诗画中遨游,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画面美,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片断四】
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写了西湖之美,美在水色,美在山色。(出示西湖风景)我这里有两张画,想看吗?我们玩个倒计时游戏好不好,喊321,图画就来了。猜一猜,哪一张是“水光潋滟”的美,哪一张是“山色空蒙”的美?
生:(目瞪口呆,被图片惊艳到了)下面那张是“水光潋滟”,上面那张是“山色空蒙”。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晴天,湖面上(水光潋滟),很好;雨天,(山色空蒙),很奇。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刚才我们看着文字想象画面,现在到最难的时候了,(出示图片)看着图片想一想,这是哪一首诗中的哪一句诗?拿出笔画一画,同时想一想,这一句诗它的诗意是什么?有两个问题,听清楚了吗?
生1:第一个问题是图片是哪首诗中的哪一句,这幅图是《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句。
师:你找到了,第二个问题呢?
生2:月光和水色相融在一起,湖面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看文字想象画面,看画面猜读文字”,何老师灵活驾驭,化难为简,出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风景画,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晴天西湖湖面的波光粼粼,雨天西湖山峦的朦胧景致,加深了学生对“西湖初晴后雨”的印象。他又循序渐进,迁移到洞庭湖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鼓励学生根据图片猜想诗句,并发挥想象,画一画图片空白处之景。这样,由画入诗,将抽象与具象巧妙结合,不仅符合古诗的审美规律, 也遵循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诗画结合”“猜诗想象”,既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不断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审美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
四、创设情境,诵古诗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把古诗的诵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有效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添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地以最佳的姿态将自己的所悟、所得以诵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他们深度学习与鉴赏成果的外显。
【教学片断五】
师:今年十一,我去绍兴景区旅游,看到一个地方在搞“你背经典我送礼”的活动。假如我是西湖旅游公司的,欢迎来参加“你背古诗我送礼”的活动。背一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吗?
(生背诵流利、顺畅)
师:西湖的晴天是美的,水光潋滟也是美的。
生:西湖的雨天是美的,山色空蒙也是美的。
师:答得多好,这个礼送不送!
生:送!
师:我先欠着。现在我再挑一个女同学,好,你上来。我问你,现在老师应是哪家旅游公司的?
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洞庭湖!
师:欢迎你参加洞庭湖旅游公司推出的“你背古诗我送礼”的活动。小同学,你姓什么?
生:我姓陆。
师:陆子同学,给我们背背《望洞庭》如何?
(生摇头晃脑地开始背诵《望洞庭》)
师:陆同学背得真好,而且你的表情笑眯眯的,听你一背,月光下的洞庭湖是恬静而美丽的。
在上述片断中,何老师以“你背经典我送礼”的活动有效地创设了有趣的诵读情境。学生以旅游公司代表的角色来背诵古诗,声情并茂的背诵唤起了学生的情感,缩短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就有了诵读表演的仪式感,既能更好地积累古诗,也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深度体悟通过表演来外化。
整堂课,何老师紧扣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诗比诗,寓教于乐,“唱、比、画、创”层层推进,循循善诱,为古诗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激起了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意,深度领悟了诗情,进而深化了对古诗的审美,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目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