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破解课堂低效难题

    冯建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求妙

    巧妙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这虽是高层次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但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教学境界是可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落地生根的。教师如果想要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巧妙,那必须在“求变、求新”四字上下功夫。“求变”就是不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受过去认识的局限,不受现在已知的束缚,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依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其要义是改变已有的认识、习惯、思路、措施,突破思维的惯性,寻求变异,实现巧妙;“求新”就是用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限度,提出不同凡俗、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其要义是弃旧图新,标新立异,超凡脱俗,独树一帜,通过创新,力争巧妙。

    二、教学活动求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认为教学活动求趣應注重“风趣、有趣、乐趣”六字。语言幽默风趣是基础,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疲劳强度,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助力;教学活动真实有趣是关键,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借助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参与,切实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学有乐趣是终极目标,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培养阳光、健康、向上的孩子方能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只有爱学,才乐学,才会学。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他能把该学科学好吗?

    三、教学知识求博

    这里用“博”代替“横”,因“横”有“使物体成横向”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宽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四有”好老师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扎实学识”,如果仅用知识的宽度来解释“扎实”二字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还应该有广度和高度的支撑。因此,教学知识应落脚在“博学、博观”四字上。“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还应该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是教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教师是否静下心去想过,作为老师,虽不需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但如果教师缺乏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不能抓住要领、运用自如,何以谈能在三尺讲台上气定神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每一个优秀的、成功的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万物千变万化,但又互相联系,现代教师应该树立大知识观、终身学习观,放眼更广阔的天地,充分补充天文、地理、史学、哲学、文学等各领域的精神营养,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大海般雄浑、厚重,再用这种雄浑、厚重的力量指导自己的学科教学就会显得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四、教学互动求生

    互动是一节课的中心、重心,可以说,一节课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认为应该遵循“生成、生效”原则方能体现互动的重要性,一节“活”的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也不是教师照着预设好的“剧本”在表演,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现实起点把好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不害怕无预设生成造成的尴尬,积极利用生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见招拆招;从平时公开课、竞赛课不难看出,往往简单的知识最容易设计出热闹的、精彩的课堂,但值得思考的是透过课堂的热闹与精彩,最终学生能带走的是什么?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精彩,应该把有价值的知识放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师生在互动中进行深度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思维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生长,最终让学生的学习生效。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活动,既是对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知识的考验,又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体现。教师若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就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