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建议
杨巍 沈兴文
[摘? ?要]在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和新境界。研究者对北京市某区县“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现状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智能化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智慧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1]。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信息化使学校从数字化校园走向智慧校园”[2]。如今,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队伍与机制的全方位发展与完善,将为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3]。及时总结梳理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明确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而课题作为研究的有效载体,能鲜活地反映出相关工作的整体状况。为此,研究者从分析北京市某区县(以下简称A区)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入手,管中窥豹,借以形成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的进一步认识。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A区获得立项的区级以上各级各类课题共计696项,其中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包括项目)共计53项。在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项,占比2%;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8项,占比15%;区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6项,占比49%;北京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17项,占比32%;学术项目研究1项,占比2%。
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媒体、多媒体、大数据等,其中专门指向互联网的有21项,人工智能有8项,大数据有4项,新媒体有4项,多媒体有3项,智能硬件有3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其他共10项。从覆盖的学段范围看,包括学前、小学、中学、职业和成人教育、校外教育和教育研修部门。其中,中学有20项,小学有15项,职业和成人教育有13项,教育研修部门有3项,校外教育有1项,学前有1项。
二、现状分析
1.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属性角度分析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本体性价值是指把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在A区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中,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工具性价值的研究有47项,体现本体性价值的研究有6项。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价值体现在能够有效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融合各学科教学来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策略、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特色教育等方面。如“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基于大数据高阶思维发展诊断的精准教学干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足球特色发展的探索与研究”等课题,能够反映出技术驱动所产生的教与学模式、课程组织模式的变化。
2.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角度分析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从低到高,“历经从工具辅助到整合应用再到融合创新的高阶演进过程”[4]。分析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发现,A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处于整合应用阶段和融合创新的初步阶段。即信息技术参与到教学变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师生角色在技术的支持下发生转变。如涉及翻转课堂的研究有7项。也有一些课题研究体现了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反映了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关系,包括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如课题“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考试焦虑研究”“基于青少年创新素质大数据测评的学生個性化学习指导研究”等。这些融入了新兴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在中学中较为凸显,反映出部分优质中学引领全区智慧教育新境界的特征。
3.基于教育信息化服务对象角度分析
与传统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主的教育应用)相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创新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不仅可以面向学生,改善教与学的环境及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还可以面向教师,突破时空、地域、学科、学段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和师训。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能够兼顾全面性、及时性和过程性等特质,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也更加趋于理性、科学,能有效推动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提高,保障教育公平。
以上涉及的信息技术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评价和教育决策等。在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绝大部分课题研究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共计51项,具体反映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而为教师发展服务的仅有2项。
三、主要挑战
面向新时代的智慧教育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A区教育信息化实现“弯道超车”,需要及时梳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信息技术推动优质均衡发展。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破解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新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新兴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教学结构”[5],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
三是发挥顶层设计优势。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区域教育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在区域教育的顶层设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提高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能力。学校选题应面向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进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教育创新研究。
四、建议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突出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中所担任的角色。面对新技术支持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契机,乘势而上,把区域智慧教育做强做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区域层面要发挥统筹作用,继续建立和完善新兴信息技术支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数据大脑”,推进教育治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此外,要基于已有的大数据平台,进一步细化管理平台和系统,使教育管理转向精准的适性服务,立足于个体需要,为其提供高质、按需、动态的教育供给与服务。如新高考选科决策大数据平台、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校园安全预警系统、经费使用与分配系统等。
2.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
一是设立重大攻关项目,选取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未来学习空间建设工程,打造区域特色的未来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二是围绕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无边界学习等维度开展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个性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3.打造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要建立各层级教研与师训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打造“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支持的网络教研平台,使教师的教研从常规、封闭、主体单一的形态转变为更多教师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并可以自行发起的形态。二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学科课程库。三是为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精准在线预览、点播、应用和推送服务,通过精准推送和智能订阅,实现优质数字资源主动化、智能化。
4.智慧评价实现多维度评估
数据驱动的评价应倡导五育并举,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实践创新等要素纳入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细化分析。由于学生的学业水平不仅受自身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思维与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与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此如何构建教育质量分析模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智慧评价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全面发展状况,也可以聚焦教师群体、学校发展和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并按图索骥,直观构建教育质量改进路线图。
5.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智慧教育背景下,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发言权,教师将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将很难带给学生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因此,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重视职前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应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信息素养方面的课时和学分,以切实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能力。
总之,课题研究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引领性和先导性。区域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要紧随世界教育信息化潮流,直面当下困难与未来挑战,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使新興技术引领下的区域教育变革迸发出更大的智慧和活力。
参考文献
[1][3]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2]何克抗.21世纪以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9(3):5-12.
[4]胡钦太.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与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19(12):5-13.
[5]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现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17-20.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