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

    韩乾 陈雪

    摘? 要:近年我国高校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学校师生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高校安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為载体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在分析当代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以新媒体平台为安全教育载体的优势,探索基于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新路径,以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的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1-008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personal health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platform with wechat, microblog, short video, live broadcast and other carriers has a rapid impact on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since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utbreak in 202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afety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of taking the new media platform as the carrier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new mode and new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 apos; safe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new media platform, so as to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new media platform; Internet plus;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尖刀、龙头,是为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渠道,高校的安全环境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而高校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环境的重中之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构成的新媒体平台拓宽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信息传播内容,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手段或传播方式的变化,更可为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与新尝试。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重要价值,创造性地开展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对安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安全事件频发,如校园贷、裸条、援交、跳楼、自杀等。安全事件频发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以及安全防范能力欠缺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初入大学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羽翼,阅历较浅,还没有真正适应角色的转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观情感上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总以为大学是象牙塔,远离社会的纷争与安全隐患,没有意识到当代大学开放融合,已经成了一个微缩的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处于思想快速成熟的阶段,不同的个体思想意识千差万别,而高校提供的安全教育大多千篇一律,同质化情况严重,不注重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很难融入课堂当中,从而逐步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回避正面安全教育的情况。

    (二)传统安全教育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很多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视度较高,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类课程,但较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案例老旧,剖析不具体不到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和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上看,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育案例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不足,存在跟不上时代发展、与实际情况脱轨的问题。内容的表现形式基本与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发展趋势相背离。从形式上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多采用安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安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橱窗海报、宣传资料等形成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这样的方式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组织难度大、时间空间要求高、教育内容更新慢、案例不鲜活、社会热点关注度低、交互性差的局限性,造成高校安全教育普遍教学效果不显著的情况。

    (三)传统安全教育重宣传轻实效

    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在各个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学用脱节的情况尤为突出,更注重的是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存在实践性、针对性较差的问题。虽然通过宣传学习可以短时间内使学生防范意识有所加强,但本质上学生的防范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教育虽然收到了一定功效,但缺乏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疏于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的评价、反馈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成了一种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活动。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革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四)面临“互联网+”时代新安全问题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得到极大的扩宽,每天接收到海量数据。互联网“双刃剑”效应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为鱼龙混杂的糟粕文化带来了可乘之机,利用公共互联网络、校园BBS、社交APP 等发布或捏造危害社会及公共安全的信息、窃取涉密信息,或是故意煽动网虫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等。[1]如:“互联网+”诈骗、“互联网+”传销、“校园贷”“互联网+”黄赌毒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移动互联网“开放、虚拟、即时、自由、匿名、互动”等因素极易给学生带来“自由”“解放”的感觉,滋长“任性”“放纵”的冲动,从而引发“互联网+”思想、话语、心理、行为和精神的失范。国外敌对势力借此机会通过“互联网+”意识形态的渗透,散布谣言、鼓吹反动思想,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引导力度不足、反应速度较慢,在“互联网+”舆论事件爆发后,无法第一时间对舆论思想进行引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倾听“互联网+”群体声音,加大引导力度,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优势

    (一)用户黏性强亲密度较高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报告》电话调查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15日,故数据截止时间调整为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当代大学生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近年国家电信产业“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网络覆盖范围扩大、连接速度提升、使用费用逐步降低为互联网普惠化发展铺平了道路,以新媒体平台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是覆盖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技术具有传播便捷、信息丰富、受众广泛、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二)超时空多路径传播渠道

    传统安全教育的模式:“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班干部-学生”模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步骤繁琐,传播效率低下,信息失真率较高;集中式安全讲座模式又存在组织困难、时间空间要求高的问题。新媒体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扁平化、快速准确地传播大学生安全教育信息。以新媒体平台中的微信为例,信息传播具有裂变性,每一个用户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通过信息的个体转发和朋友圈分享,能够快速扩大传播范围,形成超时空多路径的传播渠道。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存储功能来看,微信平台使用户对发布的信息检索查询更加容易,不用拘泥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关键词的检索查询可以对前期发布的内容进行深入再学习,使其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

    (三)双向交互性强

    双向交互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所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以新媒体平台中的微博为例,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互动平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书写方式,而且改变了网民的表达方式,它使每一个人有了自我表达的平台,无论是转发、评论还是点赞,都是最常被采用的互动手段。同样,微信具有强关系、弱平台的特点,有了更强的群体互动性,群聊功能能够快速地对群成员的观点、意见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大家方便地沟通。微信“朋友圈”功能是基于线下熟人而构成的互动平台,具有强联结的关系特点,利用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容易产生互动效应。

    (四)传播内容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网络直播等信息载体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短视频、网络直播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也更加生动、形象、即时,更好的反应真实的内容现状,更能够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偏好。

    (五)大数据分析精准

    新媒体平台将使得安全教育信息的全面数字化,一方面有利于紧密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展数据挖掘,通过新媒体平台后台的实时流量监控,掌握用户的关注热点,精准把握大量用户个性化需求,形成用户标签,在后期投放安全教育宣传信息时能够按需推送,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实时了解用户对“互联网+”舆情的反应、关注的问题,发表的言论,有利于及时对个别行为失范的大学生开展线下教育引导工作。

    三、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建设资源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平台在信息收集、精准推送等方面存在共同的特点,又各自有其不同的优势。微信是一个社会化的关系“互联网+”平台,是强关系、弱媒体的平台,注重双向互动交流;微博则是社会化的信息“互联网+”平台,是强媒体、弱关系的平台,媒体属性强,影响范围更广,更加注重资讯的传播;短视频满足了注意力稀缺时代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资讯受众的自主参与感和注意力回报率的需求;网络直播在吸取和延续互联网优势基础上,更有着直观、快速且内容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观看者更为真实的了解直播内容现状,留言、弹幕板块使得交互性更强。将新媒体平台运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平台的特点,提升安全教育的功能、价值,同时又要注重各平台的资源融合,使微博的内容传播性、微信的互动性、短视频的直观丰富性、网络直播内容的真实性交互性,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达到“1+1>2”的优势传播效果。在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结合,以新媒体平台资讯传播为基础,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完成对传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流程再造。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新媒体平台自主学习教师推送的安全教育资源来完成知识的转移;然后,在线下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解答;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混合协作学习和成果交流等完成知识的内化。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翻转课堂安全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但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增强主动学习意识、锻炼思维能力、发展实践能力、丰富安全知识储备,保证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空间,提高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分组推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考虑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的特点,安全教育信息内容应该图、文视频结合、话题新颖、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平台具有汇聚数据、分类用户的特点,在安全教育宣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通过平台后台管理,可以将订阅成员自定义分组,并按群组推送信息。分类过程中可以按照具体专业不同,进行分类推送,如:涉及实验的专业推送实验室安全信息;涉及校外实训实习的专业推送目的地校外安全警示信息;女生群体多的专业推送防猥亵自我保护安全信息;也可以按照学生所处年级情况进行分类推送。此外,在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应利用学校多方面资源,发挥高校理论建设优势,实现资源的集中整合,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互联网+”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把握推送时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运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安全教育信息,需要把握好推送时机,因时制宜地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知识。首先,在节点日期需要推送相应的安全教育资讯,如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交通安全宣传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其次,针对校内学生安全事故频发节点推送相关信息,如:新生入学季提醒学生注意路途安全、注意校园治安情况、注意校园周边区域治安情况、谨防诈骗等;在毕业季提醒学生谨防招聘诈骗、培训诈骗等。拓展新媒体平台中的多元化教育模式,构建常态化与重要节点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机制,才能提高警示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常怀安全之心,真正筑牢高校安全之墙。

    (四)注重朋辈教育,培养意见领袖

    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信息的采、编、发过程中,学生作为信息的采编者更为了解学生受众的所思所想,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使所编辑的内容更“接地气”,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阅读兴趣,形成“学生运营,服务学生”的朋辈安全教育方式。在进行朋辈教育的同时需注意对学生意见领袖的培養[3],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网上参与讨论者只占20.4%,经常发帖引发讨论者只占不到8%,但经常浏览者却高达95.5%,这其中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看法影响的学生比例高达76%”。实际上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占大学生总数8%的经常发帖者就是“互联网+”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对于“互联网+”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社会学名著《乌合之众》中所说:“一个社群总是容易受到暗示,并且非常轻信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期待被人注意的状态中,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4]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发掘和培养对于维护“互联网+”安全,正面引导“互联网+”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新媒体平台中出现过激、负面舆论的时候,学生“互联网+”意见领袖能够在事件发展的重要节点,有效引导“互联网+”舆论、促进“互联网+”事件的解决,形成“互联网+”群体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互联网+”舆论环境。

    (五)及时互动,增强教育渗透性

    新媒体平台安全教育模式的实现过程中要注重运营人员与受众的及时互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网络媒介的作用,通过微信群讨论、留言答疑、弹幕互动、网络直播互动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关注热点,着力引导化解矛盾,助力正面解决问题。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其一对一的匿名沟通方式,为很多平常不敢正面表达的学生提供了沟通的渠道,让他们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留言、弹幕功能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能引导学生对推送的安全教育信息进行评论和反馈,运营人员也能够更加快速地对受众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并改进、加强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内化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进一步增强教育渗透性。

    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高校安全教育领域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针对传统教育载体体验差、交互性弱、传播内容单一等弊端,建设资源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媒体高校安全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多元化传播渠道、海量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将会变革老旧的传统高校安全教育方式,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达到增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乾.中外高校依法治校比较研究——以安全保卫管理工作为例[J].法制博览,2020(5):51-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http://www.gov.cn/xin

    wen/2020-04/28/content_5506903.htm.

    [3]孙茜,刘作权.高校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34-35.

    [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