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译成“water”时
陈玉瑶
【摘 要】众所周知,水的形象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经笔者研究,除了直接在诗句中提到的“江水”“春水”等指代清晰的“水”以外,大多“水”字是单独出现,这既体现了汉语的概括性,又体现了汉语表达的模糊性。而英语行文习惯中,人们常以精确的单词来表达“水”的形象(如:river, lake, rill…),体现了英语表达的精确性。本文基于汉英表达用词差异和汉英语用者思维差异,联系诗句背景分析许渊冲先生在《唐诗三百首》译本“水”的译法,研究英汉表达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在该译本的体现。该研究旨在提醒译者注意古诗英译中的词类区分,确保英文用词严谨。
【关键词】精确性;模糊性;概括性词;具体性词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213-02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江水、溪水、春水、潺潺流动的水、惊涛拍岸的水,等等,这些水无不牵动着诗人当时的心情,引发他们产生无限的联想。笔者在翻阅许渊冲先生《唐诗三百首》的译本时,发现许老对于“水”的译法不限于“water”。本文会选择几个例句进行分析,研究英汉表达在模糊性和精确性上的差异。
一、 英汉表达的精确性和模糊性
模糊性是古代思维的共同特征(连淑能,2010)。中国传统思维的模糊性在其表达上体现颇多,时至今日,尽管西方的精确性思维已经渐渐渗透进了中式表达中,但中式思维的模糊性还有些许保留。
(一)汉语表达常用概括词,而英语表达常用具体词
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从古至今,中国人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常偏向用一个概括性的词来体现,如:花、楼、房、车等,而对于什么花,什么样的楼,在表达时往往不进行细说。而英语的表达更倾向于具体的词, 所以才有了在表达“坐车”时也有十分精确的例子,如:take a car, take a taxi, take a bus, just a bike.(钟蕾、唐国宇,2010)而中国人只会说“坐车”,具体坐什么车往往不会细谈。这种模糊的表达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但是对研究英汉差异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思维方式决定表达特色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具有直线式的思维方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表达上往往较为直接。(钟蕾、唐国宇,2010)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之下,往往具有模糊的思维方式,而在语言表达中常用概括词也是由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决定的。
二、《唐诗三百首》英译版中的实例分析
《唐诗三百首》中“江水”“湖水”“溪水”都只用了“水”字,体现了汉语表达的模糊性。而笔者根据统计发现,许老的英译版中的“水”除了“water”以外还有以下几种译法:“stream”“wave”“rill”“pool”“river”“lake”“billow”,笔者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剖析。
原文: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译文:Now the state torn by war, alls turned into a dream; The setting sun sees only the east-flowing stream. 《忆昔》(韦庄)
原文: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译文:Birds come and go into the gloom of wooded hills, and songs and wails alike merge in murmuring rills.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
这两种译法放到一起讨论是因为这里将“水”都译成了“小溪”的意思。而一说到小溪,很多人脑海中自然会有小溪流淌的动态画面感。结合每句诗的意思来看,诗句中的“水”表达的都是流动的小溪(小河),这种译法不但展现了英语表达的精确性,也体现了英文单词的动态美。
原文:天門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Breaking Mount Heavens Gate, the great River rolls through; Green billows eastward flow and here turn to the north. 《望天门山》(李白)
原文: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译文:Alone I mount the Riverside Tower and sigh; To see the moonbeams blend with waves and waves with the sky. 《江楼感旧》(赵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碧水”一词译成了“billows”,经笔者查阅《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发现,billow在复数形式时常指波涛(尤指巨浪)。(姚乃强,2008)“碧水东流至此回”着重描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力。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里如果单纯将“碧水”译成“green water”,凸显不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 而“billows”一词则将汹涌的巨浪表达了出来。而“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中,将“水”译成了“waves”,有“波浪”的意思,相比于“billows”,“waves”表示更加柔和的浪,有波光粼粼的感觉,和诗中的意境十分相符。如果在翻译这几句诗中,单纯把“水”译成“water”,则体现不出诗中的意境美,由此可见英文单词在表达上的丰富性。
原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译文:A sudden gale disturbs the pool with lotus blooms; A slanting rain attacks the wall where vines climb high.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芙蓉水”在这里是“芙蓉出水”的意思。再看下半句,出现了“墙”字,可猜测是在院内的水,那么很自然联想到了院子里的小池塘,那么“pool”就用得很到位了。诗句中对“水”的表达比较模糊,“pool”一词立刻体现出英语表达的精确性。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译文:The departing sunbeams pave a way on the river; 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暮江吟》(白居易)
这句中“水”有明确的指代意义,指的是诗人所吟咏的江,英语表达直接而到位,体现了英语表达的精确性。就像《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也将“水”译成“river”,根据历史记载,诗中的白水确实是一条河。
三、结语
本文发现,汉语重精练,英语重精确。汉语凝练简洁,意大于文字本身,文学性较强;英语精确,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科学性较强。所以, 尽管我们研究英汉表达方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但并不能片面将语言的优劣以“精确度或模糊度”为标准来进行评判。并不是说模糊的表达就是错的,知识模糊有余就显得精确不足了。再者,对于英语,精确性固然好,却在表达上稍显累赘。不过任何一种语言都在发展和进步,汉语在向英语学习中,增加了逻辑性,而英语也有了一些简洁的表达。所以不管对于哪种语言,我们对其发展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语言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2]刘满芸.像似:文学翻译的物质感[J].中国翻译,2017,38(04):105-111.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增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文军,陈梅.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研究[J].中国翻译,2016,37(06):92-98.
[5]吴培培.合作原则视角下的模糊词语英译[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钟蕾,唐国宇.英汉语表达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对比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