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路径研究
朱存华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双高计划”背景下,积极建构符合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辅导员职业形象,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合理化建设,以及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效具有重要作用。从CIS系统视角,对辅导员职业形象建设的3个维度进行分析,为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完善提供较为科学与具体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CIS系统? 辅导员? 形象? 职业形象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c)-0205-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Im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S System
ZHU? Cunhua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group of counselors is the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also the vanguard of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ctively constructing a professional image of counselors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counselor team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alyz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IS system provides a more scientific and specific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haping and perfection of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image.
Key Words: CIS system; Counselor; Image; Professional image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到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体现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时代性、紧迫性。2019年,国家提出“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建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以适应时代要求。
1? 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价值内涵
形象,是一定条件基础上的、人对于他人或者事物的总体性评价,这种评价由事物的内在特点所决定,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反映[1]。职业形象,定义为某种职业承担者的行为与表现,在人们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与评价。职业形象主要包括内在与外在两大类,其中视觉形象与行为形象归属于外在形象,理念形象与道德形象归属于内在形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是职业综合素质的外在展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主要价值内涵,体现在政治引导、多维育人、文化传承这3个方面[2]。
1.1 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政治引导价值
纵观我国辅导员岗位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政治引导宗旨贯穿始终。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党中央“教育工作要为政治服务”的宗旨,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在于对学生的政治引导和日常管理两个当面,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也要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不断丰富,从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了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依旧是将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任务[3]。”
1.2 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多维育人价值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定位了辅导员既是思政课程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在高校中,辅导员要承担管理和教学的双重任务,既要教授思政相关课程,又要开展党建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职业规划育人等多维度育人工作。因此,辅导员具有多维育人的价值。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属于课内育人平台,而辅渠道就是诸如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等课外育人平台。通过两大育人平台,学生们既学到了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又有了多样的社会实践途径。通过对课内课外两大育人平台的充分利用和挖掘,使得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1.3 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文化传承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历史传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扬弃和丰富,因此,文化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建构,不能脱离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性和时代性,而孤立存在。辅导员作为思政课程的教师,承担起文化传承者的作用,传播具有时代特色的主流文化。新时代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的合集。因此,新时代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必须要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建构,需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为我国高校发挥立德树人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后备力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CIS系统与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建构
CIS系统,英文全称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可以译为企业形象设计或者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其主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为了将该组织的理念、文化等内容传递出去而塑造某一形象,通过运用视觉设计与传达沟通系统,将该组织的特点与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与社会公众建立起双向沟通渠道,使得社会对该组织产生认同感的战略性活动。CIS系统主要由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B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这3个部分所构成[4]。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主要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从CIS系统的视角来分析,内在形象建构主要从理念识别角度入手,外在形象的建构则通过视觉识别与行为识别的角度入手。理念识别可以提升内在形象,视觉识别与行为识别可以提升外在形象,内在形象是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核心,对外在形象起着决定作用,外在形象又反过来影响着内在形象。因此,辅导员职形象的建构要内外并重、动静结合[5]。
3? CIS系统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形象? ? ? 建构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向的是高职院校的學生,其特点是对技能和应用型知识的学习多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以事务性工作为主,部分辅导员会兼职讲授思政课程,因此,“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以适应“双高”时代的要求。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辅导员职业形象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通过对比CIS系统中包含的3个部分,可以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这3个方面分析和规划高职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路径。
3.1 从理念识别的角度建构辅导员职业的内在形象
从理念识别的角度来看,辅导员的内在职业形象建设主要可以分为政治引导能力建设、道德修养水平建设、专业知识素养建设3个方面。
3.1.1 政治引导能力建设
过硬的政治素养,是作为思政教师的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组织者、传道者、引路人,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作为思政教育的先锋,辅导员政治素养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打铁还要自身硬”,辅导员的职业属性必然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鲜明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够走近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3.1.2 专业知识素养建设
辅导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是教授好思政课程与树立辅导员形象的重要保障。当代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与欲望都很强,且其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个性鲜明,对于陈旧的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很难提起兴趣。如果辅导员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就很难将思政课上好。因此,辅导员需要从思想政治、网络文化、学科技能等多个方面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3.1.3 道德修养水平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加强道德修养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辅导员提高思政工作感染力与人格魅力的需要,同时也是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辅导员作为高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具有榜样示范效应,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非常深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积极培育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有理想、有信念、有学识、有底线、有原则、有博爱,用自身的勤恳负责、恪尽职守来走近学生,影响学生[7]。
3.2 从视觉识别与行为识别的角度构建辅导员职业的外在形象
从视觉识别角度来看,辅导员职业形象中包含着外在形象建设与举止形象建设两个方面;从行为识别的角度来看,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包含着组织形象建设与能力形象建设两方面。
3.2.1 从行为识别的角度
在组织形象方面,通过完善的组织制度建设,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对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有深刻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落实辅导员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指导文件,能够在各高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该校辅导员发展的长效机制,有了稳定的发展机制作为基础,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将会更加稳妥。在能力形象建设方面,辅导员要提升沟通能力。辅导员的沟通主要发生在与学生、同辈群体、专业课教师这三类之中。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辅导员运用准确清晰的语言与生动形象的表述,将课内的思政课程与课外的多维育人,通过有效的沟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收获。在与其他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沟通时,需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开拓工作新思路,既要有关于工作方法与经验的沟通,又要有职业内涵、职业发展等问题的沟通[8]。
3.2.2 从视觉识别的角度
一方面,辅导员群体要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从衣着装扮到精神状态都需要认真对待。教师的衣着谈吐与精神状态对学生会产生直接影响。不修边幅、精神萎靡的辅导员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而衣着得体、谈吐大方、积极进取、精神状态饱满的辅导员,会令学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庄重感与神圣感。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塑造需要通过外在的宣传载体来表现。通过利用时下热门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积极向上的辅导员形象,让辅导员的形象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可以极大地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外在形象的宣传与表现时,要紧密结合来自学生、社会公众、同辈群体、校内校外等群体的评价。鼓励他人对辅导员形象进行评价,并且为评价创造条件。在收到外在评价反馈之后,要辩证看待外界的评价与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吸收,对自身存在的偏差进行反思与纠正,从而将更好的职业形象呈现在外界面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陈朝娟,徐志远,邓欢.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的价值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 (23):72-74.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https://www.cajcd.edu.cn/pub/980810-2.html.
[4] 王璐,郑刚强,邓雨薇.企业识别系统(CIS)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7):91-94.
[5] 罗勇,杜建宾,周雪.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6):77-79.
[6] 严书翰.党的十八大报告若干创新论断解析[J].人民论坛,2012(33):14-17.
[7] 张立鹏.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河北师范大学,2015.
[8]杨漾.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策略研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