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闹情绪不愿入园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邤小利
【摘要】作为幼儿从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是幼儿开始集体生活,逐步融入社会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普遍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大部分幼儿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很好地适应,但仍有少数幼儿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于实际,从产生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龄前孩子;幼儿园;闹情绪;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007-02
闹情绪不愿入园是指符合入园年龄的幼儿,已在幼儿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还不能做到在每天常规入园的过程中自愿快乐入园的幼儿。多数的幼儿在刚报名幼儿园有个二至三周的适应过程,个别幼儿需要陪伴一个月,这些是正常的。但是,假如幼儿一个月后还不能适应自己独立在园学习生活,要求家长继续陪伴,这种情况就不正常了,这就是闹情绪不愿入园的一个类型。不愿入园还有一个类型是,已经在幼儿园顺利渡过了适应期,能够做到自觉自愿入园了,但随后出现反弹现象。
一、闹情绪不愿入园幼儿现状分析
闹情绪不愿入园的幼儿在每所幼儿园都会存在,可以说存在于幼儿园常规工作的每一天,因为在幼儿园校门口每天都会出现闹情绪不愿入园的幼儿,只是在程度上有轻重区别。笔者在幼儿园工作十多年,在每天例行的展午检接待中发现,每天早上或午检时都有个别孩子不自愿地入园。这个类型的孩子大概占到在园幼儿总数的1-2%左右,在这些孩子中有些是偶尔发生一两次的,有些是经常性的。发生这类事例的具体时间也不等,大致来说是星期一二或放假回校的第一二天发生的实例多一些,其余时间较少。有些孩子在时间上是无规律的偶尔发作,也有个别孩子是经常闹情绪不能自愿入園,这样的孩子有时要连续闹腾好长时间,甚至个别孩子会将这种行为持续到中班或者大班。
二、闹情绪不乐意入园幼儿的危害分析
闹情绪不乐意入园的幼儿占在园孩子总数的1~2%左右,尽管占比小,人数少,对幼儿园的整体工作危害不大,但对家庭来说却是100%。对不乐意入园孩子的行为纠正,多数家长是积极应对的,也在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尽管少数孩子偶尔还有反弹,但在多数时间还是能够快乐入园,这类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会适应集体,融入社会,在人生的社会化进程中不会留下隐患。但是个别幼儿不乐意甚至抵制入园的行为就不乐观了,有些孩子把这种情绪持续到了中班甚至大班。这种行为的纠正时间越迟越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闹情绪不乐意入园幼儿产生原因分析
一是孩子对自我地位的心理落差不能接受,导致不愿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失去了家庭中的优越感,适应能力差点的孩子就会出现情绪的失落,向往家庭被爱包裹的氛围而不愿入园。要是在幼儿园未能及时找到吸引他的小朋友,找到好玩的玩具等就会因失落而闹情绪不愿入园。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条件差异,使孩子不愿适应和接受集体的生活方式而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有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卫生间如厕而回自家上厕所。三是有的孩子因为生活中出现了意外,如尿裤子,或者把大便拉入裤子等,家长没有正确引导,而对孩子进行指责、批评,或者是嘲笑讥讽等,让孩子心理产生恐惧,怕出现相同的事情而害怕入园。四是孩子在活动中可能因某些方面的接受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一活动时,其他孩子哄笑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五是来自家庭的原因,比如有些家庭家长一方长期没有和孩子一起生活,偶然回家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增强。六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比如过度依赖父母甚至黏父母,胆小不愿接触人等。也有少数孩子因自私,不愿和别人分享玩具等导致别的孩子不愿和他玩等原因而有种孤独感。
四、闹情绪不愿入园孩子的保教应对措施
面对闹情绪不能快乐入园的孩子,多数家长没有引起重视,认为孩子过段时间能好或者长大就好了。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被动地拖延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事实上多数孩子过段时间真的就好转了,但是少数的孩子不会好转,甚至还会因家长抱怨,教师不注意流露出的不快而加深了这些孩子的情绪。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孩子是太聪明了,或者是心理比同龄孩子要成熟一些,这样的孩子应该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保育教育措施不到位,他们会越来越自卑,胆小,任由发展会有一定的后果。
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保育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保护和及时肯定鼓励。要求幼师和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时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不要以为孩子小,心理单纯、幼稚,需要打破常规,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的单纯和幼稚。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肯定的前提下,慢慢进行教育保育。进行正确的保育教育,最关键的还是要家长和幼师配合,在这方面家长要主动,因为家长只关注自己的孩子,精力和时间上更充分一些,而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幼儿,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时时关注每位幼儿。家长要能够认真深入地分析孩子闹情绪的根源,认清闹情绪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及时和幼师沟通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因为单靠家长一方的努力收效可能不大。所以家长要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多和教师沟通,齐心协力对孩子施加爱心、耐心,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班主任教师、生活教师等相互配合,力往一处使,劲向一处用,通过家园共育,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育人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注:本文为陇南市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3-5岁幼儿心理年龄偏低的表现形式及保教措施研究”(课题批准号:LN(2019)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思杨.浅析幼儿入园焦虑问题[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