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高世超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多个地区均进行大面积种植。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其对于小麦的产量有严重影响,该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因为其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小麦腥黑穗病的具体情况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腥黑穗病;症状;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85-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4 ? ? ?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种植的科学性明显提升,为小麦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了解相关病虫害的病因以及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为黑麦或者腥乌麦,是一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性植物病害。小麦植株患病后,其麦穗的颜色开始改变,不仅严重降低小麦产量,还会降低小麦质量。染病植株所结麦粒具有毒性,一旦被人食用,极易引起中毒。

    该病害曾在我国多地出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其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所以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病害扩散,我国多地农业部门均将其列为有害生物。小麦腥黑穗病有较长的病害史,民国时期就有关于该病害的详细记录。要深入了解小麦腥黑穗病的相关内容,了解其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小麦腥黑穗病的症状

    小麦染病后病穗成暗绿色,从小麦植株的整体情况来看,染病后病株整体矮小,与健康植株相比明显较低,通常仅有健康植株的1/2,而且病株分蘖较多,部分分蘖不坚挺,爬于地面。与健康麦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病穗本身颜色更深,在染病初期呈现灰绿色,随着染病情况逐渐加重,病穗颜色开始偏黄并最终呈现为黄绿色,病穗本身多出现扭曲的情况。

    同时,病株颖壳以及麦芒更加分散,通过肉眼即可直接观察到病穗内部麦粒的情况,病粒比正常麦粒更短,体型更粗,外表有灰白色外膜,碾碎后可以发现其内部充满黑色粉末,这些黑粉就是腥黑穗病的孢子。因为其中存在三甲胺,所以在碾碎后可以闻到比较浓烈的鱼腥臭味,又因其病穗颜色发黑,所以称之为小麦腥黑穗病。该病害的病原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小麦网腥黑穗菌,另一种是小麦光腥黑粉菌,这两种病原菌感染植株后可以通过病穗外观情况进行区分,感染小麦网腥黑穗菌的病穗麦粒外表有网状花纹,而小麦光腥黑粉菌病粒表面光滑无网状花纹。这两种病原菌均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范畴,都可以通过种子或者肥料进行传播。病原菌本身可以附着于种子上,也能够通过肥料来感染植物,而且病原菌本身能够越冬,潜伏于土壤之中,因此必须注意对种子的挑选及土壤肥料的处理[1]。

    2 ?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病规律与温度和播种时期有很大的关系。病原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活跃,研究显示,其在0~10 ℃的低温环境下较为活跃,因为气温在这一范围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45 d左右),所以容易染病。尤其是植株本身分蘖较多、长势相对较差时,非常容易染病。致病菌能够保持活性并对小麦植株进行侵袭的温度范围也比较大,通常在5~20 ℃能够侵袭植株,使植株染病。外表带有致病菌的种子在播种后,植株通常矮小、长势不佳,待结穗后即可观察到染病特征。该致病菌对于土壤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含水量40%以下的土壤中对植株进行侵害。

    通常情况下,小麦播种期比较集中。因为10月中旬气温和其他环境条件比较适宜致病菌的生存,所以在该时间段内进行播种,染病概率相对较高。当前小麦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对于小麦腥黑穗病的抗病能力差异比较大,部分品种很少染病,但多数品种仍易受该病原菌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与种植深度也有一定关系,通常种植相对较深的更易染病,而种植比较浅的不易染病[2]。

    3 ?防治措施

    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措施较多,基本可以分为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两个方面。

    3.1 ?农业防治措施

    首先,在肥料方面进行防治。小麦使用的肥料中如果存在致病菌,就会导致小麦染病。当前小麦的肥料种类中,腐熟肥料比较容易潜藏致病菌,而腐熟的农家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肥料种类,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腐熟肥料的选择。如果相关地区近期发生过该病,那么不应该选择相关区域形成的腐熟肥料,避免因致病菌残留而造成感染。

    其次,进行轮作耕种。对于小麦腥黑穗病病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出现了该病的相关农田,一定要进行轮种,并且持续时间应该保持在5年以上。在轮种其他作物期间,应该保证底肥充足,彻底改善土壤环境,同时要注意覆土不要过多,覆土太深容易導致出苗困难,不利于轮种[3]。

    再次,注意麦田本身的染病情况。小麦腥黑穗病有时只是零星出现,并未形成大面积病害,此时要注意彻底清除这些病株,必要时对病株周边的麦苗也要进行清除。对于清理出来的植株要进行集中销毁,销毁地点应该远离麦田。如果染病的麦田为种子田,那么一定不能将病株作为种子继续使用,避免病害大面积扩散。在种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种子产地的病害情况,详细调查相关地区是否在近期出现过小麦腥黑穗病,如果出现过,决不能选择这种种子,严防种子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导致大面积病害的出现。

    最后,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要挑选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尤其是曾经出现过小麦腥黑穗病的地区,要格外注意选种的抗病能力。在种子都具有抗病能力的情况下,要选择产量相对较高、适应当地土壤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的品种。在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相应的检疫工作,确保种子本身不携带致病菌后再进行播种。

    3.2 ?化学防治措施

    首先,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对相关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以使用多菌灵进行混合消毒,采用药粉及干土混合制成药物土壤。其次,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可以使用灭菌唑对种子进行处理,使用恰当浓度的药液对种子进行均匀的灭菌处理,保证所有种子上均匀沾满药液后再进行播种。

    4 ?结束语

    小麦腥黑穗病对于小麦产量以及粮食安全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有效减少该病害对小麦种植的影响,就要了解具体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杜月,张海明.小麦腥黑穗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7):133,136.

    [2]向文娟,索化夷.小麦矮腥黑穗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检疫,2017,31(4):1-6.

    [3]樊云涛.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