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问题初探

    吴铁平

    摘 要:激励理论认为对受教育者进行激励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各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与激励理论融合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还需充分发挥激励之功能,实现激励理论与高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激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5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唤醒心灵的艺术”——“激励—唤醒”教育理念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拓展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7GC33)研究成果。

    1 激励理论的基本内涵

    “激励”一词最开始在西方管理学范畴中使用,其主要意思为激励、激发等意思。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学者激励有关理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综观学者们的这些探讨,依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过程激励理论、行为激励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和行为后果激励理论等。随着学者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有学者将激励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于是便产生了教育激励理论。当前虽然学者对教育激励理论还没有形成完成一致的意见,但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他们认为教育激励理论作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受教育主体自身内在的动力与潜能,以促进受教育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成长成才;认为教育除了一般的知识和本领的传授外,还要更多地让受教育主体接受教育者的唤醒、激励和鼓舞;认为教育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形式多样化的,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增强情感、树立榜样和自我完善等方式来对受教育主体达到激励的目的;认为在受教育主体中开展激励教育具有实现教育本质回归与促进受教育主体全面发展之价值,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在高职学生中运用激励理论开展激励教育必将有力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激励理论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激励手段单一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手段,但手段还较为单一,从整体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其主要体现在:首先,针对受教育主体采取的教育激励手段较为单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其学生对知识的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不一样,如果采取单一激励手段,是难以满足其真实需求的,也是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的。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在奖学金评选方面,奖项少且金额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抱希望,也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另外,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评选时还大多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和学生干部,所以对其他学生而言就难以达到好的激励效果了。其次,针对教师这一主体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单一。从教育一般规律来看,教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要想达到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制定教育激励措施时也要把教师这一主体充分考虑进去。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诸如薪资待遇、自我发展等多方面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

    2.2 激励重正轻负

    从教育激励理论的一般原理来看,激励可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主要是指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受教育者予以积极正面的奖励;负向激励主要是指对于表现较差的教师和受教育师予以惩罚。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乐于适用正向激励,怠于适用负向激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不好的效果。一方面,当高职院校教师和受教育者在表现非常好的时候确实能得到一些奖励。 但是,当教师和受教育者表现不符合预期时,没有受到惩罚措施,因此很多学生或者教师继续保持消极的态度,从而影响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正向激励的效果是有一定的时效的,负向激励则效果往往可以持续很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地产生效果。

    2.3 激励目标不明

    高职院校在应用教育激励理论开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具体的教育激励目标,唯有这样才能较好运用教育激励理论,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目标不够明确。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确立教育激励目标时,没有较好的与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过程和成长成才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激励客体与激励目标不匹配,从而也使激励理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确立激励目标时,往往没有进行长远的考虑,只注重短期效益,从而导致激励效果难以长久持续,最终效果大打

    折扣。

    3 激励理论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之策略

    3.1 充分发挥激励之功能,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借助教育激励理论为指导,不断发挥教育激励机制的功能,充分激励受教育者,使其在内在动力的引导下不断主动性学习。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职院校必须紧紧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针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精准把握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的内容与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热点问题有效结合,将各种新的知识和内容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内在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2 充分发挥激励之功能,使教师由薄弱到坚实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教育激励机制的功能,充分激励高职院校教师发挥作用。例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两个层次来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方面要注重政治引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从队伍中选择优秀思政教师到一些做得好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业务知识提升培训,让一些年青骨干教师深入到基层,不断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3.3 充分发挥激励之功能,使载体由线下到线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在教育激励理的指导下,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引向互联网平台,并在平台中把激励机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例如,“建立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社团组织,开展网路、影视等的媒介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始终形成对学生正面影响,解决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1]。

    参考文献

    [1]郭莉.高校思政教師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15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