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理例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赵万胜

    “理例结合”教学模式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一种模式,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研讨的一个实践课题。其主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逻辑和学科逻辑的统一。在此,笔者就日常教学中实践理例结合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进行理例结合教学的时机

    理例结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以例引理”导入话题而用于情境设置,或作为承上启下进行问题过渡的桥梁;还可通过“以例显理”来阐明或验证理论学科逻辑。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针对“财政的作用”“价值规律”等重难点问题,就需要选用恰当的事例进行分析,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理例结合可以侧重于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解决。如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不同模块的知识中,都有需要突破的重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慎重地选例和析理,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在教学“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难点内容时,“河中石兽”的故事就是一个恰当的事例。寺庙的石狮子被洪水冲到了河里,应怎样找回来呢?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去原处寻找,有的说到下游去寻找,而看守河堤的老河工却建议到上游去寻找。到底在哪里能找到石狮子呢?石狮子作为一个客观事物,其本身不能验证,三种不同的方法也无法验证其正确性。那么,谁的认识是正确的呢?最终,人们在离寺庙旧址不远的上游找到了那对石狮子。这样,就用实践证明了“凡河中失石,必求之于上游”的观点。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证明了老河工认识的正确性。

    当然,理例结合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梯度,简单问题则没必要例例都进行印证。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更加高效。

    二、进行理例结合教学的有效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进行理例结合的两个有效措施。

    1.以例说理,理因例明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还能将教材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比如,学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时难以理解,更缺乏深刻的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国民经济发展比喻为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而货币政策就是控制车速的工具。如果经济过热而引发通货膨胀,就可以通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车速”;如果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就可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国民经济加速。

    2.以例问理,例中有理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疑惑,教师可以事例展示作为平台,通过层层设问、级级提升,让学生通过对事例的逐级探究和分析慢慢明白书中的道理,达到“教师不用多说,学生自明其理”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为:设置典例—确定问题—自主学习—问题深入—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例如,教学“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时,教师可选取有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事例材料。

    【事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总投资1250亿元人民币。我们昔日靠煤气做饭的小县城,也用上了天然气。

    设问1:西气东输这个项目的投资有什么特点?

    回答: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利润回报不高。

    设问2: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会投资吗?为什么?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完全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因为工程本身的特点,个体可能不愿意投资。如果都不投资的话,会造成什么后果?

    回答: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或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公共需求的满足和经济的发展。

    設问3:应该由谁来投资?

    回答:由政府来投资。

    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渐渐明白: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将一定的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等分配活动,来引导重要社会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还可以理释例,举一反三,继续设问:“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说明财政如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吗?”

    教师通过这种启发式理例结合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蕴含在事例中,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三、对理例结合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运用理例结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遴选教学事例,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事例的一般性。教师遴选的事例应是学生们熟悉的,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距离,降低学习的兴趣。

    二是事例的典型性。理例结合教学就是要通过鲜活事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所要传达的一般道理。因此,事例的选取既要注意趣味性,更要注重典型性。如果忽视事例的典型性而一味追求事例的数量,那么不但使教学活动很难达到以例问理、以例明理的效果,还极易造成事例的堆砌现象,导致学生的疲惫。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堂课的教学选取1~2个典型事例交互使用即可。

    三是事例的科学性。课堂教学中的事例,不是为了举例而举例,而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选取的事例一定要符合政治学科的知识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学科教学服务,并保持“例”与“理”的一致性。如果把握不准,事例和教学内容就有可能背道而驰,继而冲淡教学主题,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也无法突破教学难点。

    四是事例的时代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教师选取的事例也应符合时代特点,体现出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以上是笔者本着研究和探索的目的,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讨。理例结合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或完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