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武晔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包括解读文本内容,明确训练目标;变通教学方法,保障训练成效;重视练习反馈,改进日后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写作;阅读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40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阅读、书写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阅读是语言输入过程,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而习作是语言输出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习作从来都不是相互孤立的个体,而是有机结合的整体。

    1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学生对自己日常所见所闻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情感,并且渴望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而随文练笔满足了学生这一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的平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词句优美的段落,或者是框架结构完整的段落作为范文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可以借用这些框架将自己情感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寻找到情感表达的平台。

    1.2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以致用能力指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两种教学素材之间建立内在联系,而随文练笔恰恰就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到训练效果。在阅读中学生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对不同事物的描写方法,在习作中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方法运用到练习之中,并且找到自己的写作缺陷,再针对性地寻找阅读材料。这种阅读—习作—再阅读—再习作的训练方式可以不断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习作技巧,完成知识点的

    迁移。

    1.3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小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每天都有许多思想需要表达,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与其他学生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教师一要求写作,则变得无话可说。因此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观察其情感变化,抓住学生情感表达欲望最强烈的时机以开展写作训练,及时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抓住每一次习作训练的最佳时机。

    2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 解读文本内容,明确训练目标

    随文练笔是习作教学贯彻到阅读教学每个阶段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明确每个阶段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学生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宏观方面来讲,教师通常将小学六个年级段划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训练目标都不同。以词语理解和表达为例,第一学段侧重于了解文本中生字词,借助阅读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侧重于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和语句,体会关键词句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第三学段则侧重于联系上下文推测词句含义,并思考该语句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第四学段推敲不同词句在相同段落的用意,同义词之间是否可以替换等。可见,随着年级段的提升,对学生阅读和寫作训练要求也逐渐增高,从最初了解词句含义到推敲词句,这对学生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体现了教学目标难度的递进。

    从微观层面来看,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细读文本,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呈现的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树立本节课随文练笔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节课可以学到什么,因而教师的解读应全面、细致。首先,通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在《草原》这篇文章中,课文开头第一句是“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饱含了老舍先生复杂的情感,而这需要教师对该课文的原文有全面的认知。其次,掌握文章表达顺序。《草原》的文章是按照先景后物的方法描写了草原特别之处。最后,揣摩语言文字,掌握表达技巧。《草原》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描写草原人民、事物来凸显草原特色,其中一些语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对文章有全面解读之后,教师要明确本次随文练笔目标是写景类作文,写作技巧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景观类写作的表达技巧和写作结构与方法。可见,在合理规划每个学段的随文练笔目标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细化每节课堂的教学环节,明确每节随文练笔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2 变通教学方法,保障训练成效

    在明确了“练什么”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明确“怎么练”,即应该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训练的成效。结合不同文本阅读的特点,随文练笔也有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理解写作方法,体会写作感受。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描写方式,感受采用这种描写方法可以为文本带来的显著效果。以学生写作中比较薄弱的过渡段训练为例,许多学生虽然明白过渡段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其在写作中的过渡段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甚至一些学生还不会主动运用过渡段,因此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找到良好的范本,以最直观的体验展开教学。

    第二,模仿句式句型,学会写作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理解了作者写作表达和技巧的基础上,以课文为样本,模仿作者句式表达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完成写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教材编写者选择了许多名家作品作为课文,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产生了很大作用。例如,课文《匆匆》中,作者用了大量排比句表达时光的流逝,感悟时光流逝速度之快,因此在教学排比句的写作技巧之后,教师应以“时间”为描写对象,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模式描写3~5句排比句。有的学生写道:“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打闹声中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时间中过去……”这其实已经达到了模仿写作的效果,但教师为了提高训练的成效,可对学生的模仿内容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每句话都用‘过去未免显得太单调,是不是可以用‘溜走‘划过来代替,让语句描述更加生动。”通过反复修改,学生对语言理解和积累能力也有所提高。

    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大量的实战训练,这也是随文练笔的目的所在。在许多的教学模式中,理解文本、掌握文本写作结构和技巧是写作基础,模仿语句和段落是写作训练的关键,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保障随文练笔的成效,保证学生可以学有所获。

    3 结语

    随文练笔教学要求教师将文本阅读和写作训练两者相结合,一方面,以文本阅读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以写作训练找准阅读的目标,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训练,随文练笔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需全面掌握课文的信息,寻找课文与写作之间的连接点,且选择的写作训练素材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相关,保障学生能在写作中吸收课堂知识,从而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简颖.基于部编版教材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分析[J].才智,2018(24):41-42.

    [2]黄文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J].教学与管理,2017(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