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王淑娟 毛建梅 李影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推動职业培训转型和模式创新,旨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水平。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及培训的新定位,从转变教学理念与目标、课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与手段及教学评价与考核入手,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论课混合培训模式。介绍了现代教学理念背景下实训课模块化培训模式及其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资源;培训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16-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6;F224 ? ? ? ?文献标志码:A

    国务院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继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动职业培训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水平,创新技能培训模式,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征

    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首次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根据以往培训发现,大部分参与培训的都是年龄偏大、基础薄弱、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已就业人员,这部分人空余时间少,离开校园时间久远,自身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普通在校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康红芹(2018)[1]认为,职业的审美维度规定追求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特质,创新精神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特征。面对这样的教学主体,在教学的各方面需要重新定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 ?培训的定位

    2.1 ?教学理念与目标转变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数字化视听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对教学手段和方式变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教学理念、教学目的、课程、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评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工具,也为农民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空间[2]。

    学校、教师、学生均需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教学模式变革,理解、接受并积极应对由传统课堂教学向“互联网+”在线教学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农民为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由“以获取知识为目标”向“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转变。因此,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理念与目标变化是提高培训实效性必须考虑的因素。

    2.2 ?课程与方法转变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新课程呈现方式,如慕课、微课、创客以及智慧课堂等,已经成为信息化背景下学校课程教学发展的主流模式。与此相关的教学设计、软件、各类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等进入教学领域,促使课程与教学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课程变革从方式到内容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课程内容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应该以实用知识为主,更要适应新型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成人学习特点,以理解性、易操作性的知识为主,培养动手能力。

    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调整课程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比例,弱化理论知识,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重点,凸显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从做中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寻求教师帮助等方式,最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通过反思与研究强化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环境与手段的转变

    教学环境是教学发生的重要场所,对教师和学生有重要影响。传统教学发生在教室里,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方式能够使更多学生同时学习知识,提高传播知识的速度。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发生在实训室、车间,为实训操作创造了条件,使知识传授更直观、形象、易于接受,这种浸入式学习,增加了学习者的体验与感受,真正地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培训模式创新

    3.1 ?理论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互联网+”模式可以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多维度、立体化地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材不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自主获取海量学习资源[3]。但是,同时也对传统教学提出更大挑战。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学习者的特点,理论课程主要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职业院校为保证有效实施在线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2 ?实训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充分利用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和实训基地

    3.2.1 ?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厘清教学资源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能动者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课堂为媒介,将学生能动者、课堂规则及教学资源全部纳入自己的作用对象,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客体,以例行化方式开展重复性较强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4-5]。这样,教师能动者主体和学生、教学资源和课堂规则为主的课堂结构客体相互作用,变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6]。现代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协助者、示范者、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所有教学资源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实践能力教学,除了具有现代的课堂教学特征,在目标培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培养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为目标,课堂变成了实训车间,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中心”的培、教、学理念。通过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未来与岗位相匹配的技能,充分体现了实训课程的价值与使命。

    3.2.2 ?模块化培训模式及其课程体系

    实训活动的实施,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将知识与技能完美衔接,借助理实一体化和虚拟仿真教学环境为教学服务。根据实施教学项目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为每一个任务模块安排整段的时间开展教学,便于知识强化和衔接。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使教学过程系统化,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牢牢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

    4 ?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明白人等技能型人才的工程。劳动者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要实施精准培训,激发劳动者的创新创业动能,拓宽其创业、就业渠道。发挥劳动者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农村劳动力全面提升,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新农村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红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辨析与内涵新解[J].当代职业教育,2018(5):4-5.

    [2]王鉴.“互联网+”视域中的教育学重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7):23-29.

    [3]王鉴,安富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11):105-114.

    [4]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5.

    [5]段作章.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4(6):67-71.

    [6]王鉴.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9(5):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