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钳加工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设计应用与探讨

    刘会明 许桂珍

    

    

    

    摘? 要 结合“零件的钳加工”课程的特点,分析中高职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以及从事这些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能力。根据“零件的钳加工”课程知识体系,把零件的钳加工所包含的多个教学项目,以学生熟悉的典型机械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载体,设计3~5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任务,每个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分为多个子任务来承载钳加工多个教学项目。以综合性工作任务“简易平口钳制作”为例,介绍工作任务的子任务设计,子任务分别承载不同的教学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点)、制定方案、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几个部分施教,最后对照项目教学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零件的钳加工;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087-04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中、高职教学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可见,把原来的实训教学课程结合双元制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零件的钳加工”是把机械专业基础知识、钳工工艺知识和钳工操作技能融会贯通,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推行德国双元制,以职业活动为行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本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与机械、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是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技能课程和生产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在机械和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转换中起到打牢基础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第一次需要考虑生产实际和职业流程,教学内容来源于教学大纲。钳加工工作范围广,灵活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包含零件的手工加工、机械零部件的装配调试、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多项工作,与企业生产实际密不可分[2]。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通常是按照知识体系编制教材实施教学计划,依次讲授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各种操作要求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单科知识讲解全面系统,但技能训练过于独立,向学生传授的只是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还有一些抽象的术语和定义。学生被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和技能,学完多门单独的课程后,虽然对专业知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了较系统的认知,训练出来的独立的技能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往往不知这些知识和标准有什么用、如何去用,技能训练和生产实际存在多大的差距,傳统教学与所需的生产知识与实践经验脱离,与职业活动无联系。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不强调培养独立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的能力。因此,为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就是把知识和技能按照职业活动和生产实际项目化,根据项目设置任务,将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 “零件的钳加工”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零件的钳加工”课程是基于“钳工工艺学”和“钳工技能训练”结合双元制中机械类领域教学内容,利用双元制模式的优势,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和企业运行的现有条件开发出来的一体化课程。本课程适合于机械制造、机械维修、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等多个专业学生第一学期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简单零件的钳加工方法与工艺、手工工具和测量器具运用与维护、简单零件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机械零件测绘、简单机械和机构的装配和初步的企业管理与安全控制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力[3]。

    对“零件的钳加工”课程,笔者总体上规划成六个教学项目:手持工具加工零件技术(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矫正、弯曲和铆粘接等);机械设备加工零件技术(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套螺纹和刃磨刀具等);简单组件的装配技术(机械基础和基本传动、装配基础、固定连接装配和配钻安装等);技术交流和测量技术(机械识读图、器量具使用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切削与工艺(金属切削、金属材料的识别与应用、刀具运用和加工工艺方法);企业生产管理和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手工工具与机械工具设备使用与维护和安全防护)。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安全使用钳工工具(手锯、錾子、台钻等)对工件进行余料去除和加工;能正确识读简单零件图和简单组合体的装配图,能够绘制简单工程图;能根据零件功能和工程图纸,识别零件的检测要素;能根据检测要素正确选择计量器具,设定检测方法;能使用测量工具对产品进行正确测量;能正确选用、识别、使用、维护和刃磨所用刀具;会制定和编写简单零件、组合零件的加工工艺,简单机构的装配工艺;能依据工艺卡按技术要求完成零件的加工和机构的装配;能按照企业管理规定使用维护和保养工具、机械工具、机械设备;能严格遵守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和做好劳动保护。

    3 “零件的钳加工”课程教学项目载体综合性工作任务设计

    针对“零件的钳加工”一体化课程,把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典型的机械机构或部件作为项目载体,更符合于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这些工作任务要可操作性强,接近工作实际,便于与职业活动联系,最好能涵盖所有六个教学项目的内容。为了使“零件的钳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灵活多样,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钳加工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供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和不同教学环境下的钳加工教学使用。项目规划和综合性工作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结合学院现有实训条件、学生特点和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漯河技师学院针对“零件的钳加工”一体化课程设计四个综合性工作任务,分别是“门闩制作”“简易平口钳制作”“固定式钻床夹具制作”和“移动式钻床夹具制作”。机电类专业对钳加工课程学时较短,内容较少,可以选择“门闩制作”为工作任务;机械加工类专业对钳加工综合技能要求较多,可以选择“平口钳制作”或“固定式钻床夹具制作”为工作任务;模具专业和机械装调专业对钳加工综合技能要求最多,可以选择“固定式钻床夾具制作”或“移动式钻床夹具制作”为工作任务。四个综合性工作任务结构如图1所示。

    4 项目目标载体综合性工作任务的学习子任务设计

    每个综合性工作任务可分成若干个学习子任务(以下称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依据钳加工基本操作方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习惯、理论知识难易程度、生产加工顺序和企业管理要求由浅入深逐步设置。在中高职机械、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第一、二学期会开设本课程。结合生产实际和教学特点,漯河技师学院把表1中四个综合性工作任务,根据钳加工的六个教学项目,详细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供漯河技师学院多个专业“零件的钳加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比如学院的数控加工专业,考虑到所选载体在数控加工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打牢实训基础的作用,于是选择“简易平口钳制作”为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工作任务“简易平口钳制作”中平口钳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零件的钳加工”课程知识体系,共设置七个学习子任务,分别对应所设计的六个教学项目,如表2所示。

    教学内容围绕综合性工作任务中机构的设计特点进行,从工作任务分解出来的学习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钳工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引入工作任务,然后讲解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指引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点)、制定方案、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几个部分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辅助引导和对照检查项目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机械基础知识、相关国家标准和生产操作规范。

    5 结语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所推举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漯河技师学院运用项目驱动的工作任务教学法开展“零件的钳加工”课程教学,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在项目教学设计上进一步提炼项目载体,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完成任务的实施,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今后,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课程中应重点突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以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串联在学习任务之中,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陆星,许振珊.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90-92.

    [2]姜波,朱礼程,等.钳工工艺学[M].5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3]王增杰,管林东等.零件的钳加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