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改进

    李晓东

    摘? ? 要:教育学意义上所说的深度学习,在学习主体、学习程度和目标追求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深度学习在育人方面的明确要求,而思政课的教学在理念追求等方面与这些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深入研究深度学习视角下思政课的教学改进,就是要从这个一致性出发,通过深度教学的推广和深度学习的实现,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政课;核心素养;铸魂育人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研究热点。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维度,还是教育的维度,都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深化过程。当前,以深度学习为观察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探索思政课教学改进的有效路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更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拟从“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教学关系”的角度,探求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的一致性,以及培养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如何为思政课教学改进提供助力问题,以期为思政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寻找更为恰当的路径和方法。

    一、深度学习在教育学意义上的基本认识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及其实践主要在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人工智能方面。这一维度所探讨的深度学习往往被视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学习方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手段。机器越来越具有学习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惊奇,是这一维度理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中心点。关于“人机大战”的热烈讨论,就是与这种学习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一维度所讨论的深度学习,我们可以将其性质称为“拟人”性,即通过对不属于人的机器如何通过特定方式的学习,实现类似于人的智能的属性。另一个维度是教育学方面。这一维度所探讨的深度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目前,以“深度学习”为标识的学习方式变革已经成为广受期待的教育革新路径。因为深度与教育的结合,深度学习有了更多“属人”的性质,即通过深度学习,让处于当下状态的人如何实现成长和进步。本文探讨的“深度学习”也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说,深度学习是对久受诟病的“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改进的必然选择。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深度学习项目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项目的重要成员郭华教授也为我们认识深度学习提供了重要根据。她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27这一界定对于深入理解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深度学习的把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从学习主体来说,深度学习强调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是近年来屡屡被提起和认可的教育改革口号,而在教学实践中,这句话往往被转化为“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体”,单调重复记忆知识成为教学落实的基本方式,不断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让他们对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逐渐成为教育界很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深度学习顺应了这种吁求,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推进中的中心地位,明确了真实发生的、有实际效果和深度的“学生的学”对教书育人的深刻影响。“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以此为支撑点的教学,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即指向基于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全新教学形态。深度学习所强调的基本理念,正是充分重视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学生的发现与成长才具有最为可靠的基础。

    从学习程度来说,深度学习强调对学生高阶学科思维培养的充分重視。学生在学习每一门学科的时候都要经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知识的输入过程,到知识的输出过程,再到形成系统的学科思维,这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加深的必由之路。要完成“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就不仅仅是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而且包括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度学习的“深”,并不仅仅是从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说的,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知识面的扩大或者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深度学习的“深”,主要在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是通过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实现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的程度、水平、深度等方面的深化。对学科思维等高阶学科能力的关注,成为深度学习的显著特征。

    从目标追求来说,深度学习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充分关照。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普遍接受的教学理念。深度学习的探索正是将课堂教学从“夯实知识”的刻板状态,转向了“素养培育”的鲜活状态。只有建立在深度学习基础上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和丰富体验,才能充分实现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辨析等环节达成的素养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度学习的实现过程,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深度学习的以上特性,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统一于课堂教学流程之中的。所以,深度学习的实现,主要表现为通过课堂教学的整体进程实现的对学生学习方式和状态的改变。对于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不能割裂地去进行“各自为政”的理解。深度学习自身也具有显著系统性,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完整的理解。打个比方来说,课堂教学如果是“一台大戏”,深度学习就是实现“好戏连台”的演员、道具、剧务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演出的失败。

    二、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的一致性

    无论是从教育的一般属性来说,还是从思政课的特性来说,思政课教学都承载非常重要的育人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既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学科特性。将深度学习与思政课关联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学习的实现过程和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高度一致性。结合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关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一致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的充分尊重,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理念追求。思政课教学在新一轮课改中更加突出对于学生的重视和对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致力于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深刻变化,并将其作为实现教学的重要理念追求和方向。在这一点上,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是完全一致的。例如,“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2-3这里所说的“转变学习方式”,既是思政课的实现方式,也是深度学习的落地方式。而这里所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的有效路径。从我国目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来看,基于这些方式的改革,正在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亮点和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教师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条件,而学习者自己的“拔节孕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个过程中,深度学习大有可为。

    第二,深度学习对于学科思维的充分重视,也是思政课教学改进的重要方向。思政课的学习在很多时候被归结为“死记硬背苦读书”的状态,改变这种状态也成为很多思政课教师“梦寐以求但无能为力”的现实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可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3。这里所陈述的几种方法,正是思政课改变死记硬背的陈旧形象、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和育人价值的重要方式。深度学习所坚持的指向学生深入思考和精神成长的维度,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都是理想的思政课堂应该追求的方向。從这个意义上说,要想让思政课对学生有吸引力,就要通过深度学习的不断展开和深化,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对于学科思维的准确把握、熟练运用和迁移创新。

    第三,深度学习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充分关照,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提倡对“完整的生命个体”的特殊关注,强调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这一内容的实现,正是深度学习所要追求的重要方向。郭华教授认为:“在深度学习这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人类知识与儿童经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知识学习与情感需要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有机的一体,而教学活动则是与整全的、有意义的学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1]32这里所谓“整全的、有意义的学生个体生命”,正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所追求的育人目标。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密切关联,使得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而“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都需要通过深度学习的不断开展才能变成学生“无法忘却的素养”。

    总之,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教学改进所追求的方向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只有深刻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深度学习对于思政课教学改进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学生学习的真正深化,思政课的教学改进就是徒具形式、没有效果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深度学习如何为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助力

    基于以上认识,从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有助于思政课教学改进的有效方式,既能为思政课教学的改进探索提供明确的方向,又能将深度学习在思政课中落在实处。充分研究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思政课教学改进,就要充分考虑深度学习可以怎样促进这种改进的发生和持续。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坚定不移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要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充满信心。很多教师,并不是完全不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学理念,但由于对学生“放心不下”,在教学中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无知或者弱势的地位,认为学生无法胜任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自我努力实现学习和成长的任务。这对当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应立足于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新特点,直面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的新态势;要着眼于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高中阶段成长的新特点,引导他们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 [2]43-44这里所列举的几种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主要特征,都是展开深度学习需要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这里所列举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以及“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和“理性面对不同观点”等,都是开展深度学习时可以实现创新的生成点。只有坚定不移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让他们经历探究和试错的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思辨之美,感受到自己的发现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和精神成长。

    其次,坚定不移地将素养培育置于教学的中心,以科学理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基于素养培育的教学观是与深度学习的学习观相一致的,所以,只有将素养培育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才能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完成育人任务。“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切实强化价值引领,学习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2]43。对于这个“路径”,“新课标”也有明确的说法,“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2]44。这里所说的“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正是具有显著学科特色的思政课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自主自为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实现素养提升的重要过程。

    再次,坚定不移地将铸魂育人置于目标的中心,以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毋庸讳言,思政课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也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教育改革当前必须面对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为谁培养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思政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正是推进这一任务的主阵地,而思政课教师正是完成铸魂育人任务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这里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自信”“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等内容,都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才能切实在学生那里产生应有的效果。只有把深度学习与这些方面的根本要求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将关照鲜活社会生活的热情和兴趣与经历学习过程的深入思考过程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中国现实真实、全面、深入的认识,进而为自己在未来投身建设美好国家的伟大事业奠定思想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魂魄”,以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追求,深度学习才能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落地生根,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坚定不移地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改进策略,让深度学习为学生“越来越全面了解社会、越来越具有担当意识”提供助力。深度學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节课、一门课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探索意识,不断发现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新教法、新学法,积极探索实现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有效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国家观、社会观,能够明事理、知是非,自觉承担起作为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在将来能够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促进力量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无论是国家的改革历程,还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探索,都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和推进,对于这个过程来说至关重要,意义重大。以深度学习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材,也是思政课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而思政课教师正是完成这一时代责任的关键。只有教师能够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培养起深度学习的学习观,才能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就是要体现在每一节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就是要体现在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的“越来越全面了解社会、越来越具有担当意识”的变化上。

    深度学习与思政课的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就连高考,也明确强调要“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4]。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将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5]。要想实现这样的宏图大志,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深入研究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实施深度教学,努力促进深度学习,通过素养培育,实现为党和国家培育“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有了这样的自觉性,才会让深度学习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开花结果,才会有思政课教学的繁花满园。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

    [5]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9-08-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