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线段和角的类比学习
李志东
[摘? 要] 线段和角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全等、相似、锐角三角函数等都起着基石和铺垫的作用. 学生不仅要学会线段和角的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它们的方法和思考它们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 线段;角;类比学习
线段的概念和角的概念的类比
沪科版七年级教材中对于线段和角都是描述性的,但可以归纳为:
1. 线段是“两点一线”. “两点一线”中的两点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一线是指连接两点的是直线.
2. 角是“两线一点”. “两线一点”中的两线是指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一点是指角的顶点.
线段的命名和角的命名的类比
1. 线段的命名是“姓+名”
第一种是姓后面跟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没有书写顺序的要求,如图1:线段AB或线段BA.
第二种是姓后面跟一个小写的字母,如图2:线段a.
一般地,若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或者标记过了某个线段,那么线段的命名就已经确定了,如果没有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命名.
2. 角的命名也是“姓+名”
第一种是姓后面跟三个大写字母,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另外两个大写字母没有书写顺序的要求,如图3:∠AOB或∠BOA.
第二种是姓后面跟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或角码或大写的顶点字母(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如图4:∠α或∠1.
类似于线段,一般地,若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或者标记过了某个角,那么角的命名就已经确定了,如果没有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命名.
线段条数与角个数的计算方法
的类比
在计算线段条数和计算角的个数中,同学们很容易计算错,一种是漏算,一种是重复计算,还有就是无从下手的. 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数线段和数角进行类比学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已经学会的同学也可以锦上添花.
如表1、表2,类比学习数线段,我们研究数角.
与线段的计数方法类似,先选一边为始边,确定以这条始边为一边的角的个数,再依次把后面的边看作始边,数出角的个数,最后相加即可得角的总数(注意:向同一个方向数). 在学习时一定要弄清楚式子中“n”“n-1”分别是什么意思,以及“2”的真实含义,重复的不算,要除以2;重复计算就不用除以2.
刚刚研究的是理论问题,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足球世界杯的小组赛中每个小组共比赛多少场;NBA比赛中分东西部和主客场,怎么统计比赛的场次;多人相互之间握手或碰杯多少次;某路公交车有n个站点,售票员需要记几种票价和准备几种车票……理论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要能应用于生活.
线段和角的和差表示方法类比
1. 在线段的问题中经常要求某条线段的长度,通常可以用几条线段之间的加减运算得到. 如图5:(1)AB=AC+BC,(2)AC=AB-BC,(3)BC=AB-AC.
2. 在角中,同样会涉及求某个角的度数,也是通过几个角之间的加减运算得到,如图6:(1)∠AOB=∠AOC+∠BOC,(2)∠AOC=∠AOB-∠BOC,(3)∠BOC=∠AOB-∠AOC.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发现一个线段的和差问题,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角的和差问题.
线段和角比较大小的方法类比
1. 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方法一:观察法,从目测直观的角度进行线段长短的比较,适合差距比较大的线段长短的比较.
方法二:度量法,从“数”的角度比较(用有刻度的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
方法三: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起点对齐,看终点).
2. 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方法一:观察法,从目测直观的角度进行角的大小比较,适合差距比较大的角的比较.
方法二:度量法,从“数”的角度比较(用量角器测量出角的度数,再比较).
方法三: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顶点、始边对齐,看终边).
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的
类比
1. 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概念的类比
(1)线段的中点.
概念:点C在线段AB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作线段AB的中点(如图7). 这时有AC=CB= AB或AB=AC+CB=2AC=2CB.
性质定理: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CB= AB.
由条件到结论,其中条件反映了位置关系,点C在线段AB上,这是隐性的,教学时要注意;结论反映了数量关系AC=CB= AB,其中数量关系共三个,可根据需要来写,不一定全写出来.
判定定理:因为AC=CB= AB,所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由条件到结论,其中条件反映了两种关系:一是位置关系,点C在线段AB上,这是隐性的,教学时要注意;二是数量关系AC=CB= AB,这里的三个等式只要有两个成立就行了.
(2)角的平分线.
概念:射线OC在∠AOB的内部,且使∠AOC,∠COB相等,这条射线OC叫作∠AOB的平分线(如图8). 这时有∠AOC=∠COB= ∠AOB或∠AOB=2∠AOC=2∠COB.
性质定理:因为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所以∠AOC=∠COB= ∠AOB或∠AOB=2∠AOC=2∠COB.
由条件到结论,其中条件反映了位置关系,即射线OC在∠AOB的内部,这是隐性的,教学时要注意;结论反映了数量關系∠AOC=∠COB= ∠AOB,其中数量关系共三个,可根据需要来写,不一定全写出来,但教学时需要教会学生类比线段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
判定定理:因为∠AOC=∠COB= ∠AOB,所以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
由条件到结论,其中条件反映了两种关系:一是位置关系,射线在角的内部,这是隐性的,教学时要注意;二是数量关系∠AOC=∠COB= ∠AOB,这里的三个等式只要有两个成立就行了.
通过比较两个概念,可以发现共同点. 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在核心问题上都是一种平分,并且几何语言书写的格式也是一脉相承的.
2. 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知识拓展的类比
线段中涉及中点的知识:
(1)线段上一点+两个中点的知识.
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P,Q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
①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且AB=10,求PQ;
②若点C是线段AB上的任意点,AB=10,求PQ;
③若点C是线段AB上的任意点,PQ与AB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变式一:点C是直线AB上任意点,点P,Q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试问PQ与AB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变式二:点C是直线AB外任意点,P,Q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试问PQ与AB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拓展到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
(2)线段上两点+两个中点的知识.
已知:点P,Q是线段AB上两点,点M,N分别是线段AP,QB的中点,AB=a,PQ=b,a>b,求MN.
角中涉及角的平分线的知识:
(1)一个大角内有一条射线+两条角平分线的知识.
已知:射线OC在∠AOB内,射线OP,OQ分别是∠AOC,∠COB的平分线.
①若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且∠AOB=100°,求∠POQ;
②若射线OC是∠AOB内任意射线,∠AOB=100°,求∠POQ;
③若射线OC是∠AOB内任意射线,求∠POQ与∠AO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射线OC在∠AOB外,射线OP,OQ分别是∠AOC,∠COB的平分线,∠POQ与∠AO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一个大角内有两条射线+两条角平分线的知识.
已知:射线OP,OQ分别是∠AOB内的两条射线,射线OM,ON分别是 ∠AOP,∠BOQ的平分线,且∠AOB=α,∠POQ=β,α>β,求∠MON.
变式:射线OP,OQ分别是∠AOB外的两条射线,射线OM,ON分别是∠AOP,∠BOQ的平分线,且∠AOB=α,∠POQ=β,α>β,求∠MON.
我们利用线段中点的概念类比角平分线的概念,充分了解角平分线与线段中点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等分,利用这个特点可以解决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的相关问题,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处处留心皆学问,线段和角的出题形式和书写格式都是非常相似的,能帮助我们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段中的比例、倍数关系和角
中的比例和倍数关系的类比
1.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BC=2AC,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D=4,求AB.
这是一道经典的原型题,是在线段中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拓展,认真研究后发现,这题条件中的倍数关系还可以改成比例问题.
例如:“点C在线段AB上,BC=2AC,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D=4”,問题部分难道只能求AB,能不能求BC或是AC呢?难道这个比例只能是2 ∶ 1吗?能不能是其他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可以继续研究,为学生开阔眼界、训练思维.
这就是知识的传承性,解题的思路和格式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关键是倍数、比例的转化,以及对要求的未知量的把握,当然也可以改成份数问题的研究. 一看到未知量,很多同学想到了方程,类似的也可以应用方程的思想去完成,在教学中会发现建立的等式有多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反复揣摩和推敲,以到达思维严谨、格式规范、答案准确.
2. 已知:射线OC在∠AOB内,∠BOC=2∠AOC,OD平分∠AOB,∠COD=19°,求∠AOB.
比较上下两题,它们的内核是相似的,可见应用类比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快速解题,更可以对试题进行变式和推广.
线段的分类讨论和角的分类讨
论问题的类比
1. 线段的分类讨论问题
已知:点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16,BC=6,(1)求AC;(2)若点P,Q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求PQ.
线段是图形,线段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一般是将“数”和“形”相结合,注意方向,分类讨论,问题(1)就解决了. 问题(2)是在问题(1)的基础上结合线段中点的知识进行的拓展,依然是“数形”与分类讨论相结合,先画图分类,再计算. 当然也可以将其中的线段用字母表示,这样就从特殊推广到了一般.
2. 角的分类讨论问题
已知:∠AOB=100°,∠BOC=40°,(1)求∠AOC;(2)若射线OP,OQ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求∠POQ.
本题类比线段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可以很快地完成,更可以推广到一般,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 当然也可以在分类讨论的基础上涉及线段中点、角平分线、比例、倍数、份数问题,这又加大了难度,更拓展了数学思维.
简化思路、训练思维、加深理解是类比思想的核心,本文通过类比学习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线段和角这两个基本图形的理解,二是可以让学生理清已有知识脉络,并进行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