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为师者急需“五变”
张玲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群文阅读课在各级各类课堂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应是江苏省无锡天一中学唐缨老师的一节小说群文阅读课。
唐老师这节“小说细节技巧群文阅读”课,其课堂流程如下:(1)由小说理解的金字塔结构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与重点:掌握短篇小说细节的艺术表达。(2)研习丙组契诃夫的《哀伤》原文和改文,比较其优劣,体会原文中人物碎碎念式的语言细节描写对小说表达的作用。(3)研习甲组四篇小说《剃刀侠》《六指猴》《万卡》《舟人传》中关键细节的运用,总结得出认识:传统细节技巧类型的运用类型为一个关键细节的使用。(4)研习乙组四篇小说《邮差先生》《乌米》《峡谷》《孔乙己》的细节表达,通过对《孔乙己》的一连串细节描写赏析,由此辐射到其他三篇小说形成共识:非传统小说细节技巧表现为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完成小说的主题表达。(5)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丁组三篇小说《祝福》《永远的蝴蝶》《黑色模拟》,完成相关的思考题。
这节课让我对语文老师面对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要做的转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现将笔者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变高高在上的教学者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传统的单篇教学,老师只要研透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就是文本解读上的权威,而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以语文学习活动为载体达成课堂学习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基层学习生态系统。那么,作为这一共同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就应切实做好自身学习工作。
唐缨老师的这节“小说群文阅读”课的选文共四组十三篇,从选文来源看包含了中外短篇小说与文言小短文,从选文文字数量看,有契诃夫3600字的《哀伤》原文,还有不足千字的小短文。唐老师首先将这十三篇文章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遴选出来,又将这十三篇短篇小说按其内容分为四组,最终共同指向小说的细节表达对小说主题的表达作用这一议题,其中,我们不能不赞叹唐老师深厚的语文人的阅读功底与独具匠心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新课标下,语文老师应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率先躬行阅读,潜心研究,以自己深厚的人文素养去真实引领学生素养的提升,以自己前瞻性的真阅读深阅读去引领学生的真阅读真思考。
二、变“教教材”为“组文本”,增强组元文本能力
群文阅读是依据关注点的变化而自由链接文本的开放阅读。而文本组元能力应是语文老师在新课标下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之枢。
唐老师这节课的议题明确为“短篇小说的细节表达方式”,通过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阅读比较,指向本节课的议题“短篇小说的细节表达技巧”,这样的议题思维深度更高,开放性更强,知识系统性更强。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还可以变更为读写结合的议题,如甲组四篇文本立足一个关键细节,但每一个细节所处位置又不尽相同,但都较好地表现了主题,老师可以将议题变更为:抓住核心细节,完成主题表达。为了更好地指向这一议题,老师还可以增加一篇江苏2014年高考范文《红头绳》,直接将读写对接。
灵活的组元文本,使教学的前瞻性、多元性、开放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一转型,必将成为中学语文界未来的主旋律。
三、变单向输入为共同参与,老师转变角色,将课堂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
群文阅读课的知识习得应该是学生通过比较文本发现,而不再是从老师处获得。那么老师就应该将阅读的时间、发现的主体都交还给学生,所以群文阅读课应是动静相宜的,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
反观唐缨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以为尚有不足之处。为了引领学生思维有序推进,我们看到唐老师对组元好的文本在课堂操作中做了二次调整,先从丙组文本入手,然后切入甲组文本,甲组文本推进中顺序也有所調整,其课堂操作依循从简单处典型处入手的思维发展规律,但就其课堂操作来看,却存在着群文阅读课的硬伤,那就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引领,甚至是直接告知,学生被动地接受本应该是由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习得的共识。课上,很多学生启而不发;课后,我悄悄询问身边的一个男生:这节课你听懂了吗?男生讪讪一笑:我们的水平还不够。
新课标下的课堂不应是老师教的精彩,老师应着力于学生学的精彩,当然,学生学的精彩不是老师不讲,而是一切以学生有序高效学习为前提,而不是老师为推动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施教活动。
四、变多重目标为任务唯一,打破一节课的壁垒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目标唯一,而此目标通常从大处设计,小处入手,秉持着“一课一得”的理念,以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惑。而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未必只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唐缨老师的这节课预设的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为了把议题所指向的内容系统完整地呈现,唐老师遴选了13篇文章,课内师生共同研读十篇文章。但十篇文章对一节课来说,容量还是大了,仅靠课前的快速浏览,与群文阅读提倡的安静深入的阅读相悖,教学效果也由此受影响了。其实,如果唐老师把这节课的议题放到两节课中去解决,或者放在两节连排的大课中一气呵成,突破一节课的壁垒,也许学生会少很多茫然,对议题所指也能豁然开朗。
五、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统筹安排议题
唐老师这节课的群文组元,固然与其个人素养密不可分,但我想一定离不开备课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难免有误区与不足,群文阅读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跨学校跨学科的合作。
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分别安排哪些与教材配套的有价值的学生可能存在障碍的群文阅读议题,安排哪些打通教材壁垒、沟通教材内外的群文阅读议题,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眼界,提升阅读素养,安排哪些由一篇走向一类文本,由一类文本走向一本书,乃至一群书的群文阅读定位,将群文阅读科学有序地渗透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之与教材更好地结合互补,发挥其丰富开拓的功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为使群文阅读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焕发蓬勃的生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实现以上所述的五大转变。
★作者通联:江苏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新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