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

    梅竹+闫杰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引导同学全面成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校园内一支最为活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学生团体,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的组织群体;是一种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平台,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组织群体。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社团 和谐校园 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1

    一、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文化,是高校体育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包括了社团认识、情感、价值、理想、道德、制度、和物质条件,以及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与意识形态,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基本组织单位。

    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校园文化提供实践的平台。高校体育社团是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活动既具有文化的本质性特征,又是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种类齐全、人员广泛、传播的信息内容多、速度快的特色,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作用,来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与指导

    規范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从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要给予学生体育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指导教师进行中短期的培训。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通过体育这种文化活动形式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组织群体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除具有强身健体、培养人才之功效,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技术及社会道德规范等,也具有继承、传播、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社会作用。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的组织群体;是一种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和谐校园文化它的文化活动的实践平台;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组织群体。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学生体育社团具有的文化特性,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体育社团的活动既能训练又能教育,既是运动又广泛的是娱乐,既能参与又可观赏,它以其普遍的教育性、适应性和极强的感染力,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对校园文化繁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活跃校园气氛,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学生体育社团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共青团育人、作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体育社团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广大师生,共同建设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

    三、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途径

    创新社团文化活动,增加社团的吸引力。根据体育社团的特点,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精心策划组织社团的文化活动,充分考虑所有会员的实际情况,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新颖、热烈,照顾全面,张驰有度,最大限度增加社团的吸引力。适当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投入,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制约着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建议学校把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纳入经费预算范围,拨给学生体育社团的主管部门适当的专项活动经费,促使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积极为体育社团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体育社团的内涵,通过健康、高尚的活动,达到教育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目的。同时营造声势,提高宣传广告效应和影响面,努力争取到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支持和赞助。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26.

    [2] 潘文庆.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8):35-37.

    [3] 戴育滨,魏剑波,郑灯.高校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技术与教育.2006.20(1):74-77.

    [4] 李美玥.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教育.2007(3):44-45.

    [5] 李浦豪.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载体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5):43-45.

    [6] 王秋慧.体育与校园文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