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研究

    杨云云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已逐渐进入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视野中,它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101-0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逻辑和思维性更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确保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系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并将其广泛用于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为学生创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引入情境,构建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

    在设计课堂教案时,要善于列举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优质的教学成果。例如:在教学《折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出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学生扮演商店的售货员A,一个扮演商场的售货员B,另外一名学生扮演顾客,创造一个体验式教学情境。首先,扮演A商店的售货员在促销牌上写着夏季巨惠,八折大甩卖。扮演B商场的售货员在促销牌上写新款到货,全店满500减50。扮演顾客的学生看上了两家商店的同一款衣服,A商店价格是400元,B商场价格是500元,顾客手上只有500元现金,那么他选择去哪家购买才是最合适的。扮演顾客的学生思索了一下,决定去A商店购买。教师这时候问道:“那你是怎样对比价格的?”这名顾客学生答道:“A店衣服价格400元,八折就是400x80%,等于320元,B店是满500减50,而B店衣服售价是500元,也就是500减50,我需要花450元购买,两家商店做最终折扣后实际金额对比,同样一件衣服,A店要比B店卖得便宜,所以我选择A店。”教师说道:“这位学生的思路完全正确,学生们明白折扣的用法了吗?”学生回答“明白了”。通过设计折扣情境,让学生了解了本课的知识。

    二,进行有趣的游戏体验,激发学生的游戏热情

    游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数学知识内容乏味无聊,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热情低下。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地引进一些趣味游戏,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倍数”中有关“2的倍数”时,教师在课堂伊始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教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字,老师都能立即告诉你们这一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在教师说完后,有学生给出数字“298”,教师立即回答是“2的倍数”。学生带着质疑的心态计算验证,发现确实是2的倍数。此时,马上有学生说出另一个数字“9827832”,教师也立即回答是“2的倍数”。学生非常惊讶,同时也满脸疑问:这么大的一个数字,教师怎么能够迅速地给出结果呢?带着疑问,学生主动地展开探究,通过计算验证得知教师的答案是正确的。

    三、应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和感受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并用双手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重视数学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爱上动手实践。在教学中,需要将实践内容渗透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图形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手工和图形课程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动手操作后,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图形的特性和属性。教师的指导对于数学课堂的实践教学很重要,指导可以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这样,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实践能力,也可以发展观察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练习使用提问表,一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例如,学生可以大胆地解释他们对图形的理解,并增强他们对未来学习中回答问题的信心。它也可以提高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条件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课堂气氛,并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学习,为小学教室增添活力。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燕.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