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教法如何有效应用于中职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

    鲁铭琛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就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发展来说,中职教育面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职责逐渐加重,高素质、高水准的技术技能型社会人才的培养策略是当前中职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进行探索,并在探索创新中实现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现代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中职机械专业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创造性建设,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对创造性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专业中的合理、有效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创造性;教法;中职;机械专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TH-39? ? ?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0.058

    0 引言

    经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端坐在课堂中听教师讲授理论性知识时,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枢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呈曲线变化的,并且研究显示出,单一性事件的兴奋点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区域的,而是随着外界刺激事物的变化不断转移变化的。当学生处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情绪中学习时,学生不会感到疲倦或厌烦,反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快感,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就此看来,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特性,在中职机械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精心调节授课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动手动脑”的完美结合。

    1 在备课中融入创新,凸显现代化教育能力

    (1)以变应不变。这里的不变,就是指当老师们的备课形式遵循传统模式,照本宣科的进行抄写,那教案的意义则无法充分发挥。而变则是指教师的积极变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讲究创新性,要开动大脑,反复的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特别是针对机械专业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行,实训型课程要远超于理论型课程的学习,如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就无法处理在实际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所以,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开发授课的。机械类专业教师的备课过程应该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的反复训练,并通过训练的重点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节奏和学生掌握的效果,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课堂的创新性开发。

    (2)理性结合。教师的手写教案并非是一无是处,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学情分析,特别是对于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占比总课程数的70%~80%,教师参照机械类专业大纲要求和教材掌握的知识点理论,结合自身实践实训的经验,总结课堂中即将遇到的问题形成经验性课堂教案。教师自身所遇到的操作经验,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参考并强化掌握的,它可以充实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欲。

    传统和创新进行结合,就要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实施,这样才满足理性的、更有利于教学的备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的开发构建,就是要优化学生如何去认识、使用机械的过程。

    (3)拓展创新。现代化的职业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创新性的人才更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金石。教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进行创造性开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支柱。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充满创新性和设计力,学生身在其中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挥自身的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目标,也培养了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课堂教育,特别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堂,更应把学生的创造性进行重点培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化、素质化人才。要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地创新、创造、发展。

    2 中职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创造性的开发

    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是对课堂教学中创造性能力的重大导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当教师将以往单纯的讲解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开发时,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就被打破了,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解放了思维。

    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创造性教学在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2.1 针对学习环境的创造性设置

    目前,中职院校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在加强学校环境的创造性和美化性,侧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准备。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课堂的创新性改革,不断地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育,在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凸显创造性教学的比重地位。例如,我们在教授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的绪论认知时,要进行课堂环境的氛围营造。可以在校内的实训场地中,进行机加工区间、焊接区间、模具区间等场区的参观,这样在真实的环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2.2 加强学生个人创造性的开发

    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产生出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特性。能否设计出有价值的产品,是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创造性的目的就是在于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改善传统思维模式观念。而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的环境制度和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着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物体应力的分析”时,学生可以通过观测实训车间中物体的变形等情况,明确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以此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发展方向,通过实际现象去观测掌握。

    2.3 学生兴趣的建立与激发

    教师的教法各不相同,但好的教法却一定是相通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活跃思维情境的创立和发展,要结合各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变化、专业情况和其他个人因素进行,并考虑专业教学的特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对学生兴趣点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开发塑造。

    如机械类专业的绪论,这节课程看似并不重要,但是它在整个课程中确必不可少,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总体框架、国家研发和发展方向等,明确机械类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绪论课程的学习时,要将国内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科技理念、先进技术成果以及现已取得的成果专利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更好的了解机械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每节课的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创新性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形成黏性吸引力,提升学生对于后期课程的期待感和探索欲,这对于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我们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摩擦轮传动教学后,可以通过相关问题,如: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时候采用摩擦轮传动?又什么时候采用带传动?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思考与总结。

    3 结语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充满了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厌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巧设悬念,为学生设置有意思的问题,通过兴趣带动学生学习,从而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其自我學习能力,为今后的职业技术岗位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传统与创新相交汇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石,所以,中职职业教育如果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失去中职教育的意义,产生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也难以表现出众。所以,为了提升中职教育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应该在进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结合创新性设计,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哲.创造性教法植入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2017(36):143.

    [2] 庞益深. 探究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性教法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