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IC的专业双语“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秦丹阳
摘? ? 要:文章以黑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成为黑龙江大学首批通过专业教育认证申请的专业为契机,并以该专业入选我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依托,结合双语教学集中在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而引发的实际问题,探索了基于EIC(Evolution,Innovation,Challenging)的专业课程双语“金课”建设的方法与途径,通过高阶性教学材料的优化、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挑战性评价方法的完善,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能够在行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落实信息科学领域“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专业双语“金课”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01-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工业领域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1]。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工程教育在形式和发展完整独立的工业产业体系架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自此,一流本科教育便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文件中也首次正式使用了“金课”的概念[3]。
本研究以作者所在黑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成为首批通过专业教育认证申请的专业为契机,以所在通信工程专业入选我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依托,结合了双语教学集中在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而引发的实际问题,探索了基于EIC(Evolution,Innovation,Challenging)的专业课程双语“金课”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用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能够在行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落实“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双语“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信息类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中,多采用专业外语课程设置的方法,用以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分析表明,专业双语“金课”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专业双语素养的问题
专业双语与普通英语学习的不同体现在专业培养过程。专业双语课程并非简单依托专业背景的英语强化学习,而是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置于同等位置上,使得两种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达到同步性,从而培养具有学术能力、双语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专业工程人才。
(二)专业双语课程的定位问题
学科性是专业双语“金课”建设的重要属性,为了能够保证知识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选择、进度安排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都需要认真考虑。专业双语讲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词汇表达。学习内容的扩容和思维架构的改变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专业双语教学的认知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专业双语课程的认知将影响整个“金课”建设的实施和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潜意识认为双语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外语的学习,因此学习中更重视外语而忽略专业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课程持否定态度,认为专业双语耗时费力,影响学习深度和学习效果。
三、专业双语“金课”的建设途径
(一)具有高阶性的教材优化
教学材料是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的重要载体,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在EIC的专业双语“金课”建设中,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对教学材料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主要体现在Evolution,即具有高阶性的教材优化。首先,以原版教材为依托并参考国内相关教材,优化升级专业双语课程讲义;其次,开辟新的教学维度,部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材,而是结合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论文或成果进行讨论式导学;最后,在课程评价中引入前沿技术的搜索和报告,培养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能力。
(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进
在EIC体系结构中,Innovation主要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形式的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梳理以及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丰富。
第一,教学形式的更新。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建设中主要安排具有留学和访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参与并承担教学任务,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出国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紧跟学术前沿。在授课过程中,英语教学比重明显提高,50%以上的課程教学完全由英语组织,提高师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公式、理论以及相关专业内容。
第二,教学内容的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知识性相对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再加上信息科学发展速度较快,选择专业双语教学的时机和内容变得尤为重要。在改革中对部分课程和内容进行双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改革课程的深度和进度实行合理设计。
第三,教学方式的丰富。考虑到学生外语能力的差异性,改革中设置了多种辅助方式,使教学方法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选择一定的知识点作为课前预习,以英文预习报告形式提交,同时,课后作业也要求用英语完成,并将预习与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并最终计入课程总成绩。此外,还设置了自学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从而较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具有挑战性的评价方法完善
多数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方法以期末考试形式为主,包括词汇和翻译等具体形态。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然而,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能导致学生成绩虽然优秀,但专业英语交流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在专业双语“金课”建设中更加关注过程评价,并将挑战度Challenging作为EIC体系的最后一部分同时作为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改进了课程的整体评价方法。在平时成绩考核过程中,增加了专业文献的阅读、前沿技术的综述、预习报告的撰写、课后作业的完成等多个环节。根据成绩评定方法预先做出解释,在线完成相关内容并按时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实时查阅平时成绩。此外,期末考试的题目采用了全英文设置,虽然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部分采用中文作答,但在过程考核和任务完成中要求学生必须采用英语完成,增加学生完成考核的难度,以此在保证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提高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
四、课程建设效果与评价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工程类专业双语“金课”的建设,旨在更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类学科为依托,以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为改革对象,通过EIC架构体系,较好实现了课程的改革与专业双语“金课”建设。改革连续2年在“无线传感器原理”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跟踪与统计,观测样本合计443人。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课程建设结构后,课上能够做到全英语回应65.2%、课后作业全英完成82.7%、课上英文笔记记录96.5%、专业词汇掌握88.7%、英文献阅读92.1%。此外,由于采用了多维考评体系,总成绩考核中包括英文笔记10%、课后作业10%、随堂测试10%、期中考试20%以及期末考试50%。在期中与期末考试中,采用了全英语试卷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技术情景与工程应用等具有创新性的题目,学生在答卷时能够做到全部或部分采用英语作答,统计数据表明,能够100%采用全英作答的占16.33%,50%以上(含)采用英语作答的约有82.32%。通过改革,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做到了知识探索+主动学习+国际视野相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工程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金课”作为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本研究立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针对双语课程的实际问题,同时考虑信息通信类学科知识发展迅速的客观事实,提出了基于EIC的专业双语“金课”建设体系。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高阶性优化、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改进以及对评价方法的挑战性完善,通过对样本跟踪及相关统计,表明所构建的基于EIC的专业双语“金课”体系可以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更好实现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当然,EIC体系结构的建立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研究将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双语“金课”建设进行探索,进一步推进专业知识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的融合、先进专业教学理念与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英语水平能力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永斌,李佩琳,刘曼君.世界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
[2]张红燕.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實验技术与管理,2019,36(5).
[3]董立平.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大学“金课”建设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9,6(6).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