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李瑞华

    

    

    一、课程标准与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对应课标内“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路:以《长江之歌》歌词为主线,贯穿自然界的水体类型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类型和过程环节意义等本节主要知识点,通过对长江的认识来理解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连贯设计探究问题。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长江之歌》导入,以长江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师利用问题的形式开展全程教学;以长江与洞庭湖的相互补给关系,让学生领会陆地水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以小水滴的自述引入水循环,学生自學水循环的类型和各个环节;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