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闫文化
【摘? ? 要】地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下传统媒体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媒体要做好做实本土内容、快速实现新旧媒体双向互融、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媒体跨界发展。本文以芜湖传媒集团和淮北市传媒中心的运作情况为例,分析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法,为其他地方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本土内容;创新机制;跨界发展
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被审议通过。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表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这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几年来,新兴媒体方興未艾,传统媒体积极转型。全国各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同期,地处中部地区的安徽各地方的传统媒体也及时搭上了融合发展的“顺风车”。早在2015年,芜湖市在安徽省内首次提出了跨媒体融合发展构想。经过三年的论证、筹划,到2018年9月29日,芜湖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芜湖市在全省率先打破报社、广电台两家传统媒体曾经各自封闭的运作机制,统一整合成全媒“一盘棋”的指挥运作体系,一个融报纸、电视、广播、网、端为一体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应运而生。按照真融、情融、深融和实融的工作思路,芜湖传媒集团初步形成了以新兴媒体为“龙头”,以传统的纸媒和广播电视为“两翼”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拉开了全省地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序幕。芜湖传媒集团的整体架构可以用(图1)来直观体现。
作为全省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行者,芜湖传媒集团成功运行,也加快了全省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2018年10月26日至27日,安徽省媒体融合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淮北市召开。这为加快推进全省地方媒体融合发展增加了“催化剂”。2019年5月,淮北市市级媒体融合重组工作启动,10月9日淮北市传媒中心挂牌成立。短短5个月时间淮北市就顺利完成淮北日报社和淮北市广播电视台的合并组建。
整合后的淮北市传媒中心下设指挥中心、采集中心、节目中心、编辑中心和数字媒体中心等部门(图2)。2019年10月9日,淮北市传媒中心旗下的“绿金淮北”APP正式上线。作为淮北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其特点在于突出本土化、互动化、可视化,以直播、短视频为核心产品。作为皖北地区媒体融合改革的先行者,淮北市传媒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大局、顺势而为的重大改革,是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格局的重大举措,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具体实践。
通过近两年的运作,芜湖传媒集团发展日渐成熟,它们充分发挥两张报纸、3个电视频道、3个广播频率、1个客户端、1个网站、1个手机报、28个微信公众号、11个微博的优势,实现了快速传播、移动传播、全媒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权威传播。如今的芜湖传媒集团已成为服务群众的大平台、丰富文化的“大戏台”、媒体融合的“大舞台”。淮北市传媒中心成立以来,经过8个月的整合、重组,这个集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方式于一体的全媒体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且初步建立了一个信息传播更快、内容更丰富、引导力更强的新闻传播体系。媒体融合优势已形成合力,淮北市传媒中心媒体融合发展现已进入全省前列。
一、融合发展活力初现
芜湖传媒集团和淮北市传媒中心作为安徽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践行主体,通过精心运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全媒联动,融合优势初步显现;二是整合资源,带出活力催生动力。
(一)全媒联动,融合优势初步显现
完成媒体融合后,芜湖传媒集团始终把节目内容品质向专业权威方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时积极打造高效快捷的传播引导方式,把全媒体服务影响力作为考核指标,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抢占移动传播为先导,更好地促进了媒体融合发展。从2019年8月开始,芜湖传媒集团旗下的《芜湖日报》《大江晚报》、“新闻频道”、“生活频道”和“今日芜湖”客户端等载体宣传重点各有侧重,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宣传效应。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融媒体宣传精品相继推出。“今日芜湖”客户端作为芜湖传媒集团精心打造的移动端新媒体核心平台,短时间吸粉量就超过百万。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选题,芜湖传媒集团加强策划,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步开设《十九大精神在江淮》《壮阔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等专版、专栏,全媒体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2020年2月15日,芜湖突降暴雪。时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芜湖传媒集团的策划团队发挥强大策划能力,全媒体联动完成120分钟《风雪中的坚守》融媒体直播,4天的图文直播点击量达270万人次,点赞量近百万。这次直播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也大大提升了传媒集团的影响力。
2019年是淮北市传媒中心挂牌组建、融合发展的元年,传媒中心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坚持“政治立媒、经营强媒、改革活媒、产业兴媒”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为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落实全市“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淮北市传媒中心积极践行“四力”,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全刊发、播出任务。全媒体各载体平台加强联动,开办《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等专版、专栏30多个,采编刊发播出重要稿件500余篇。省级以上媒体共播发稿件781篇,发稿量同比增长20%。2019年6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发淮北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淮北转型 十年有成》为题报道淮北市转型发展经验。2019年10月“绿金淮北”客户端上线以来,开展网台联合直播、视频图文直播60余场次,网民浏览量超过700万次。一组组数据显示出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
(二)整合资源,带出活力催生动力
芜湖传媒集团通过整合原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和芜湖广播电视台所属公司,统筹管理广告经营活动,一举扭转了广告收入下滑趋势。同时,跨界经营实现新跨越,广电艺体培训学校和芜湖小记者培训学校分别是广电和报社针对少儿培训的品牌项目,通过整合,合二为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集约化。仅场地租金费用,每年节省近70万元。整合前,报社、广电共有职能科室22个,整合后,最终只保留8个部门,职能科室缩减60%。科室实现“瘦身”后,很多人员被充实到新闻采访一线,为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淮北市传媒中心统筹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增加媒体竞争力,通过活动带动、节目牵动、全媒体平台拉动,2019年传媒中心主业营收超过5100万元,同比增长8.3%。通过建立全员“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考核机制,并设置丰富多样的创业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一支优秀全媒体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
二、地方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运行状况看,芜湖传媒集团和淮北市传媒中心在融合观念和实践上均有所突破,但仍处在媒体融合的探索阶段。地方媒体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大多处于浅层次阶段,即注意力依然停留在将传统媒体内容搬上网和搬上移动端的阶段,在媒体结构安排上停留在有形式无实际功能的层次上,所谓的新媒体没有能够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2]专家的分析是很中肯的,从两地媒体融合的情况看,所谓的融合只是表面上搭起了架构,成立了类似“中央厨房”的指挥调度中心,制作了APP、增加了公众号等这些平台和渠道,预期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还没有真正实现。这些媒体“大多停留在物理形态上的分散布局和简单相加,没能上升到生产方式和影响力构成方式的创新层面”。[3]
(一)技术储备有待提高
在政策的激励下,不少地方媒体融合初步完成了资源重组、平台重构和体系重塑三大关键指标任务。但是,目前的技术储备仍处在低水平状态,打造的所谓“中央厨房”只是停留在构建上,所提出的全媒体、全时段、全覆盖新型传播方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造成了内容、技术、平台、管理尚未融通,驱动力不足的现状依然非常明显,没有达到实质融合。
(二)队伍梯次建设不健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媒介人力资源是媒介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人才发展面临窘境。以淮北市传媒中心时政新闻部为例,13名记者,人员年龄偏大,新鲜血液不足,最大已达53岁,最小的已达32岁,梯次建设严重不足,对媒体融合发展势必会造成影响。一些年纪轻,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文字记者,因为“身份”原因被迫选择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岗位的招聘考试而另谋新职。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是原有的体制机制壁垒还没有很好解决,造成从业人员对前景缺失信心。二是全媒体记者目前的工作压力和收入不对等,工资甚至低于同级事业单位薪酬,这是制约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三是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在媒体融合的认识和思维上还没有跟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脚步,这个因素也会影响地方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经营创收能力不足,资金保障捉襟见肘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體纯广告收入大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传统媒体在创收渠道上还比较单一,没能形成多元化增收路径。媒体融合后,内生动力不足,应有的活力得不到体现,主业营收还处在较低水平。对地方融媒体来说,家底薄资金缺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淮北市传媒中心为例,财政拨款人数在210人左右,实际在岗人员在400人左右,资金缺口较大,超额人员全靠媒体创收解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已属不易,如果没有必要的财政资金扶持,媒体融合发展前景也令人堪忧。
三、破解媒体融合难题的应对之策
(一)创新机制引进人才,破解融合发展难题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全新的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新媒体上,习惯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新闻从业人员已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节奏。一方面应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使从业人员尽快掌握新技术,以新技术引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让那些能够熟练运用内容创意、产品创意、视角创意、技术创意的复合型创意人才投入到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的主战场。
(二)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寻求破茧重生之策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媒体从业人员都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媒体时代的一些固化思维模式,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要求,找准新定位,充分考虑用户需求,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建立与用户之间的全新关系,将新闻产品由“广播模式”转换为“社交模式”,将“受众模式”转变为“用户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地方融媒体的破茧重生。
(三)探索多元发展路径,解决资金匮乏问题
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多元发展路径,推动关联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强化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开启“云经济”模式下的消费新产业新业态,这将有助于解决地方融媒体的资金匮乏问题。
结语
融合是媒体机制体制的一场根本性改革。面对机遇和挑战,地方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抓好抓实用好人力资源、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探索多元发展途径等,才能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真正相融,发挥融合后的平台优势。
注释:
[1]习近平: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18/c64094-
25489714.html.
[2]王晓艳.地市级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采编,2017(05).
[3]史文静,吴华清.区域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8(22).
[4]张立勇.媒介资源管理是媒介战略管理的核心因素[J].新闻传播,2006(07).
(作者:淮北市传媒中心时政新闻部记者)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