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探索
贾金元 武小龙
[摘 ? 要]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过渡是内在需求。将云计算与智慧校园结合在一起,基于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模型,概括了在云计算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历程,并构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模型结构。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信息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普及性、智慧化、个性化、开放化的特点。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越来越大,很多省市都在尝试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云计算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在其技术支撑下建设的智慧校园也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目前,从学校的硬件建设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的云机房、多媒体教室都已建成,宽带网也已接入,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化系统也开始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与此同时,在中學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比如新高考的走班制、新旧系统的对接升级等,如何优化和整合校园现有的硬软件资源,将校园广播、校园监控、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与智慧校园相融合,解决在云计算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挑战。
二、智慧校园的相关概念解析
1.云计算
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1]。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等特征。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构建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可以按需向用户提供服务。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校园网络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2]。
2.智慧校园
不同专家对智慧校园有不同看法。如黄荣怀认为,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等五个方面的特征[3];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等六个方面的特征[4];胡钦太认为智慧校园的内涵可以用“以人为本、深度融合”进行表述,主张学校信息化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本,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实现全方位融合等[5]。
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建立在智慧硬件基础上的,以数据共享、网络互联、智能感知为特征,为教育教学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校园。智慧校园不只是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大胆尝试,其建设的难点是不同数据的底层汇聚。因此,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生态系统很重要,它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云计算实现随处分析,通过大数据实现个性推送。在一个到处可以实现智慧连接的校园,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够高效处理教务、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
笔者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以“中学”“云计算”“智慧校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至2018年,相关搜索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建设更多地集中在高校,中学的研究很少。这一方面与资金和业务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相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有关,中学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很多重点高校由于资金等环境政策方面的优势,智慧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中学受到资金、师生人数、升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的智慧校园建设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功能还无从谈起。
3.基于云计算的中学智慧校园的特点
(1)基础数据共享
在智慧校园中,各个部门不需要再设置独立的操作系统,所有的基础数据都能实现共享,可有选择地开放字段,建立信息化标准字段,与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比如新生进校后首先注册一卡通系统,统一进行数据的采集,后续只需要有选择地对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等系统开放接口,就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而走遍校园。
(2)校园无线覆盖
网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先行基础条件。可通过无线AP方案,在学校建立起一个全面覆盖的网络环境平台,平台上可以建设系统项目,处处可以连通网络,使各个出口之间实现无缝漫游与对接,实现网络化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
(3)智慧教学模式
新高考下的走班选课越来越近,依托智慧校园,可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技术,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整体效能,加快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重、以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为主的转变,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探索、分步建设的过程。每所学校在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慧校园的建设进行思考。
1.加强信息化建设领导力和制度建设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同时指出信息化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要尽快完善和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类和管理类标准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类指标等系列标准规范,推进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智慧校园是对传统数字校园的扩展与提升,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化的推动更多要依靠自下而上的落实,而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作为信息化的主管领导,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服务和技术理念。智慧校园的建设不能仅依靠信息管理部门实现,它涉及学校的各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可以提供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等需求,而信息与技术部门可以提供方案。所以,顶层设计要灵活,方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对接,同时也要加强后期的维护,让师生能够体验到智慧校园带来的快捷和方便。
2.加强校企合作
學校要积极与第三方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与共建,把学校业务流程、数据字段等梳理清楚。对于新建设的项目,要科学论证,规范实施,形成高质量的校园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通过对校园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建设,全面推动校园内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升对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辅助决策能力。
3.完善业务系统,实现互联和协作
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以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核心,整合拓展校内各种生活服务资源,通过对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旨在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能够数据共享、统一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的综合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无线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育评价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系统、教学教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
4.融合应用,创新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是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而在于“化”,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其应用程度越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就越明显。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教育大数据的生根落地。
四、结束语
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校园的应用最终要落实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要依托互联网建设智慧校园,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内联轻互通、重行政轻教育的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6]。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科研、后勤管理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发展,而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涉及整合校园的硬软件资源、各类接口的无缝对接、科学管理等。在云计算基础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科学的智慧校园,成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佩华.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4):8-10.
[2]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4]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2014(1):49-52.
[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6]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06-09.
(责任编辑 ?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