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摘 要:作为初中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理解难度和更明显的两极分化,也就是说,可能过去学习程度都差不多的学生在这一时期会逐渐显现出差距,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差距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那么势必造成学习节奏的混乱,学习效果也不容乐观。为了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实践差异化教学,文章将基于当前教育现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差异化;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也对教育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但是,由于在教育系统中还是沿用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不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反倒是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提出要在教育当中贯彻差异化教学的理念,希望能够借此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 差异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可能在许多人的眼中,初中阶段的教学强度并不突出,实际不然。在小学阶段可能还没有特别硬性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式也大多轻松,课业压力也并不算大,但从小学到初中的这个跨越却是一个很大的梯度,不仅学习科目有大幅度的增长,就连每一科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都已经不是一个维度,数学自然也不例外。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当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因为天赋、努力程度等不同而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加之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想要在短期之内消除两极分化,做到学生学习程度的平衡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改变思路,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所谓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与自己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如果说为了塑造一种平衡的局面而强行拖着后面的同学进行高强度、快节奏的教学,那么学生彼此之间的差距不仅不会因此缩小,甚至会不断扩大。通过差异化教学方法可以让高水平的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帮助其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甚至可以在完成当下的学习目标以后,进行力所能及的预习和拓展,充分发挥其数学特长,为其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而言,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必再苦苦追赶前面同学的脚步,而是尽可能地把基础知识掌握熟练,不至于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且又急于进取而导致整个学习体系脱节崩塌,为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兜底作用,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来,不仅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吃饱”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吃好”,而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紧不慢的继续延续自己的学习进度而不必着急。这样一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大幅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样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是不可多得的好办法,值得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力推广。
二、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教育系统成型之初,由于教育资源缺乏,且未受教育群众人数庞大,不得不采用了集体式的教学模式,即一个班级内容纳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同时学习,虽然当下的教育资源分配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紧张,但是仍然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思考时只会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对于那些个别学习程度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劲的学生则不会有单独的照顾和安排,只是让他们跟着“大部队”一同前进,这样一来,使得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不满足于当下相对拖沓的教学节奏,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其天赋的发挥。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则疲于应付自己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以下是详细的问题介绍。
(一)教师对差异化教学不够重视
相信每一个拥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可以轻易的察觉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而且也不会反驳这些巨大的个体差异在学习效果上的深刻影响,但却很少有教师真正重视这些差异,也不会花费心力去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更多的是忽视。一方面,由于教师长期以来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短期内想要有颠覆性的改变难度不小。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教师都认可差异化教学的效果,不少教师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生之间差距的缩小。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長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都是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依照课本照本宣科的进行原理的讲解,然后布置题目,最后讲解题目,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尤其是统一讲授的方式虽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无疑很难跟得上节奏,而且在这种集体协同前进的教学方式下,即便学生跟不上脚步,存在学习障碍,也因为害怕自己被作为突出典型而不敢轻易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缺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学生表现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成绩优异,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而学习成绩不好,则要面临教师的苛责和训斥,很容易在双重压力的作用下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毕竟,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再“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下获得成就感和驱动力。
三、 在初中数学实行差异化教学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了,相关部门也为此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方案,在其中明确提出了要把差异化教学作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了解和学习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并主动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下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在过去由于教师长时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想要开展差异化教学就必须先转变教学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已经出现较大的分化状况,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一特点,给高水平的学生分配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攻克,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则要尽可能的夯实基础知识,减少低级错误。在课下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理解上的障碍。
(二)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评价标准
既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那么相应的学生评价标准也要跟着转变。在传统的学生评价系统中,学习成绩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就很难期望能够在这样的标准中获得一个较好的评价,更多的情况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在传统评价标准下获得褒奖,然后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整个过程是一个正向循环;反之,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往往得到较差的结果,进一步打击其自信心,促使其自暴自弃,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状况,也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差异化教学的需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评价标准进行改进,在尊重学习成绩适当比例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新知识的拓展上,借此激励其不断进取,探索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其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以及进步幅度的大小上,即便其基础很差,哪怕进步之后成绩仍然不够理想,但是只要其有努力的态度,就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三)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明确小组分工
由于差异化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分化的现象而不是去盲目的妄图弥补和平衡,因此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的形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为了省事而让学生自行选择配对,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学习优秀的学生集体扎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只好无奈抱团,使得两极分化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最终很可能造成整个班级的撕裂。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要着重考察两个要素,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然后均匀的分在小组中,确保小组内高水平、中等、落后的学生都有参与,然后在布置问题讨论时进行分工,让高水平的学生负责问题之上的延伸思考部分,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负责基础知识部分的查找和记录,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就是要考察学生的性格。这一点看上去似乎有些荒诞,实际影响很大。初中阶段学业压力已经逐渐增大,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被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性情比较压抑,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又往往对与前者的合作比较排斥,二者如果正面冲突,往往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性情不得不成为教师分组时的重要考虑。
(四)加强教师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在实行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个误解,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培养方案后就可以撒手不管,这样的误解使得使得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然高水平的同学在理解知识上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在预习和拓展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问题和理解障碍,如果教师不出手相助而让其独立完成很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学习能力上的欠缺,往往也没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因此,绝对不能把学习的重任单独交给他们。因此,教师虽然要让出一些学习主導权,但是也要及时予以帮助,不仅要给予帮助,还要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集中进行解决,实际上不妨把这一环节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措施推行,作为一个差异化教学的有益补充存在。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进行差异化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处于不同水平线上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其潜能而不必压抑,尊重其能力而不必勉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经验的总结,不能只是简单地套用差异化教学的固定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其真正变成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管彦民,张世相.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2):54-56.
[2]朱雁,倪葎,倪明.初中数学学习难点的性别差异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1):106-115.
[3]侯学萍,朱亚丽.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6):29-32.
作者简介:
林振益,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西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