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主题短视频新闻的创新
顾亦飞
【摘? ? 要】主题短视频新闻是传统主流媒体适应传播新形势,发挥主流媒体传统优势,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更加全面、立体、客观、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报道效果更加生动,已成为当下及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获奖视频作品《一卷知合肥》为例,试探讨主题短视频新闻策划与制作的创新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媒体融合;主题新闻
一、主题短视频新闻的思维创新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步向网络空间延伸,传统媒体不断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和平台。
目前部分媒体在融合发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简单嫁接。有些只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合是新的传播环境下各级各类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将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生。
新形势下互联网上的视频新闻产品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提高该类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做大做强做活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以正面声音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上舆论。主题短视频新闻是一种新的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的新聞产品,该类新闻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有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主题短视频新闻的思维创新首先要从新闻主题选择着手。主题短视频新闻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题材以小见大,弘扬正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情感,传递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精神和内涵。
以《一卷知合肥》为例,其以剪纸作品和其背后的创作故事作为主题,反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城市发展变化。该视频选择以记录“小家变化”反映“大国变化”的主题,体现家国情怀。
针对该主题需要选择新鲜、接地气的新闻题材。好的新闻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新闻工作者要践行“四力”,多通过采访收集素材,多留意一些现象、细节,这样才能为构思新主题提供便捷。
记者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线索,提供了《一卷知合肥》短视频新闻的素材。该作品主要讲述一位生活在合肥的剪纸艺术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故事。他制作了一张15米的剪纸长卷,展现了合肥70余座地标建筑,以此反映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巨变。该剪纸作品将合肥70余座地标建筑完整复刻,还原了这些建筑的特征,为城市做了非常好的宣传,同时,剪纸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理念和精神值得学习,剪纸这种非遗文化所拥有深远的情怀,也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确定题材之后,主创人员开始制定拍摄、剪辑思路。拍摄思路是指在拍摄前对镜头的构思,通常需要画出分镜头,或者在脑海中对分镜有个大致的思路。以《一卷知合肥》为例,在拍摄前期,编导就已对现场环境及人物进行考察,将需要拍摄的动作、画面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分镜,同时注意镜头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镜头的流畅感。剪辑思路是指在后期整理素材时对素材在时间轴上的排列方式。比如在剪辑《一卷知合肥》时,剪辑师不仅要注意对话的逻辑顺序,还要注意整体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该作品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推出,体现了主流媒体主题短视频新闻的传播价值和创新实践。主题短视频新闻作为一种新媒体产品,其创作需要通过媒体融合方式来实现,该作品的制作体现了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创新思维。
二、主题短视频新闻的制作创新
主题短视频新闻除了需要有饱满的内容,还需要充满创意的技术。新闻的创作手法以信息革命成果为依托,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主题短视频新闻会为受众呈现更多直观的内容。
主题短视频新闻注重视听语言的运用,其拍摄、剪辑上的创新非常重要。以《一卷知合肥》为例,剪纸题材并不罕见,但是通过镜头语言,将画卷展开动作画面通过视频流畅呈现出来,以动态打光形式表现剪纸的光影艺术,以动画抠像技术将现实画面与剪纸画面进行对比,这些都是其他形式所表现不了的。
实际上,新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有短视频、H5、图文等,每种表现形式各有千秋,图文简单快捷,H5有非常强的交互性,短视频则信息全而生动。针对相应的新闻素材,选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一卷知合肥》为例,剪纸艺术题材新闻仅用图文无法满足受众对该新闻信息的认知需求,H5则呈现的信息不完整,使用短视频这种形式比较符合要求。所以,新闻创作手法有新意,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就能带给人新鲜感。
除了剪辑、拍摄等技术创新外,主题短视频新闻的采访思路创新也尤为重要。区别于报刊、电台新闻的文字、声音语言,短视频新闻中的镜头语言是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利器”,也是一种更为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所以采访时需要着重对镜头进行创新构思,这样能让短视频新闻更直接地传递信息、留住受众。以《一卷知合肥》为例,笔者构思镜头时主要采用了多景别切换,从远景到近景再到特写的逐渐放大式拍摄方法,让人们与视频中的人物、事物更加贴近,最后能呈现出由远及近的感觉。在采访和拍摄工作前,为满足短视频的完成度,还需要将所要拍摄的动作、画面设计好,保证正式拍摄能顺利进行。
采访问题需要从大到小进行整理,从作品的主旨到作品的内容,从作品本身到作者的观念。采访的内容层层递进,为视频搭设好整体框架,且基本满足了受众所需要的信息,能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在正式采访时,记者主问,编导负责补充采访,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按顺序提出来,通过聊天的方式让受访者更愿意交流。
采访完成后,便开始着手后期剪辑工作。首先,采访素材需要归类,通过先剪采访、后剪空镜的方法,使短视频内容形成完整的脉络,让空镜画面在恰当的谈话中出现。其次,在展示剪纸作品中每个元素与现实建筑的还原度时,可利用现有剪辑技术,在不破坏现实拍摄画面的前提下,让剪纸与现实画面重合,再加入镂空效果,体现出二者的高契合度。最后用配乐、字幕等包装视频,整个视频作品便已成型。在《一卷知合肥》案例中,笔者特地为该素材做了多个无缝转场,使作品总体观感更为流畅。
三、主题短视频新闻的机制创新
传统媒体有着自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专业的媒介素养和运作机制,品牌的公信力、权威性等,但与新媒体相比,从内容到形式,在及时性、可读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差距。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是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少传统媒体将传统新闻采编流程套用到新媒体平台上,新闻制作流程依旧没有改变。如今新闻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传统媒体的新闻编发速度已经被许多新媒体超越。因此,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机制创新迫在眉睫,对传统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也势在必行。
在创作机制上应体现分工合作,互融互通。《一卷知合肥》的案例,对媒体融合生产流程再造作了有益探索,体现了跨部门合作机制的优势。文字记者与视频记者通过采访合作,也增强了对双方的思路和方法的了解,从结构框架到采访提问、从场景选择到人物行动等各方面都能相互配合,达成默契,从而为今后的合作采访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打下了基础。
传播机制创新是新闻传播效果的保障,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好的新闻产品也需要借助多平台发布,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的新闻稿件及视频基本实现同步发布,通过报纸、网站、客户端联动,让新闻在各个渠道都能第一时间让受众看到。
除了自有平台,通过在第三方网络分发平台及时同步新闻内容,可以让主题短视频新闻触及更多的受众。比如《一卷知合肥》作品优先上传报社的网站和客户端,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UC大鱼号、趣头条等平台,其在第三方平台的推荐量、浏览量较为可观,并于今年7月获得由中国城市新闻网络联盟主办、长江网承办的2020“我的城市我的梦”短视频竞赛最佳创意奖。
此外,采编考核的权重需要加以调整,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网站及新媒体平台上,只有这样才能让记者、编辑将工作重点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新媒体上。部门的考核制度的及时调整细化,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视频制作质量。
新形势下的融媒体产品,内容与形式已不“分家”,内容形式双优秀,才能打动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这里就需要技术和创意来支撑内容和形式,技术的进步和好的创意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能刷新观众的认知。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