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及价值

    耿蕊 原雅楠

    

    

    

    【摘? ? 要】科技进步促进了传播媒介的发展,使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媒体间竞争愈发激烈,为夺取受众注意力,媒体不断探寻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动漫与新闻的结合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产物。因具直观性、形象化、可视化和临场感等特征,动漫被运用到了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与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等方面的报道相结合,恰当的动漫应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动漫;新闻报道;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动画产业创新发展研究”(16BXW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网络影响的进一步深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原有的传播方式被打破,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受众的需求。而在读图时代下,人们对视觉所带来的感受越发依赖,通过视觉获取信息量的比例逐渐增大。[1]因此,可视化的新闻报道愈来愈多。动漫具有直观性、可视化、形象化和临场感等特征,为受众所喜爱,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媒体时代下,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传播手段,动漫的传播更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在这一趋势下,动漫新闻应运而生。动漫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塑造有血有肉的动漫形象,淡化时政新闻的疏离感

    时政新闻与动漫的结合在传统媒体时代便已出现,历史悠久。1754年,《宾夕法尼亚州公报》刊登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动漫形象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幅政治社论性卡通。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社论性漫画在美国进一步发展。1922年,更是专门设立了普利策社论性漫画奖。但我国的政治与动漫的结合则出现较晚,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卡通形象出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6年8月15日,《解放日报》首次刊登了邓小平的卡通形象;次日,又刊登了江泽民的卡通形象,这开启了我国政治与动漫相结合的先河。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影响深入,传统的传受关系被改变。政治逐渐衍化出“去隔离化状态”,不再裹着一层明晰的严肃外形,[2]开始探寻更活泼的宣传方式。政治与动漫的结合恰好适应了这一变化。

    相较于以往严肃的领导人形象,民众更乐于接受“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如排队买庆丰包子的习大大,脱去了领导人的神秘感,更显得生活化和亲民化,更加鲜活、真实。因此,有血有肉的动漫形象的塑造,能够使原本严肃的时政新闻富有人情味,淡化了疏离感。

    例如,2013年在优酷网发布的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家领导人形象由真人头像与卡通身体拼接而成,尽显“萌”态。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笑容满面,极具亲和力。此外,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跳骑马舞、英国首相卡梅伦翻跟头等动作设计,一改观众对国家领导人严肃、遥不可及的固有印象,让其更接地气,更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亲民的动漫形象,不同于以往的叙事风格,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达到了很好的政治宣传效果。

    2014年,媒体发表图表新闻,盘点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首次发布了习近平的漫画形象;随后,中国政府网发布《图解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了李克强的漫画形象;2015年2月,群众路線系列动漫出现;2015年5月,纪录片《旋风九日》上映,采用了邓小平的动漫形象。动漫在政治宣传中的使用愈来愈多,政治话语传播更趋人性化,以漫画、动漫为代表的新型政治话语成为观察中国政治传播的重要着眼点。[3]

    二、巧用清晰易懂的动画图示,降低经济新闻的复杂度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们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们对经济新闻报道展现出更为迫切的需求。但经济新闻所特有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经济新闻的阅读门槛较高,传播较为困难。如何让经济新闻变得通俗易懂成为经济新闻传播中的一大问题。人民日报社记者、麻辣财经牵头人李丽辉指出,“财经领域的报道相对比较专业,但又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把财经新闻做成百姓的‘家常菜,让人‘吃得‘有滋有味”。[4]

    动漫具有直观、可视化的特征,相比线性的语言符号,更容易为受众所理解。动漫与经济新闻的结合,可使受众短时间内接受比较复杂而难懂的经济信息,有着独到的形象化传播优势。

    采用清晰易懂的动画图示进行信息展示,能降低受众的解码难度,使其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此处的图示既指传统意义上的“用图形表示”,又指“以图像、图表等示意”。借助动画图形,表达事物间的抽象关系及事物的动态演进过程,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物,例如跳动的箭头、变化的曲线等。在涉及抽象名词、数据等的新闻中,则常以图像、图表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受众有更清晰的感受。

    在对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新闻报道中,银川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便通过在《宁夏画报》上刊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向民众普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知识。漫画以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穿越以了解现代经济普查为开篇,切入主题,新颖有趣。通过“穿越人”管仲与普查员童一一的对话,由浅入深地介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内容。“穿越人”的身份设定,让管仲“不懂就问”,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电子商务”等,通过漫画场景的再现、直白的语言解释进行解答。漫画形象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使原本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被受众接受。广西则制作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动漫宣传片,将全国经济普查与体检进行类比,解答民众对为何要进行经济普查及经济普查有何作用的疑问。宣传片不足1分钟,简短有趣,信息丰富,让受众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相关内容。

    动画图示与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符号的综合运用,使受众以更快的速度、更简便易懂的方式来接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降低了经济新闻的复杂度。

    三、构建具体贴切的动漫场景,提升社会新闻的临场感

    我国反映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的动漫作品在19世纪末便已出现。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刊登了谢缵泰所作漫画《时局全图》,作品对当时社会环境进行了刻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岌岌可危的局势。1903年,谢缵泰的作品《时局图》又刊登在蔡元培等人主编的《俄事警闻》上,以揭露沙俄侵华活动,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可查的新闻漫画。

    漫画大家丰子恺在《我的漫画》中曾表示,其作品“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如题字为“愿作安琪儿空中接炸弹”的漫画,便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苦难生活的描绘。摔倒的孩童,仓皇奔逃的百姓、下落的炸弹,生动的场面描摹,再现了战争的情景,恐惧与痛苦之情通过漫画直达观者心底。刘一丁认为通过丰子恺所述及他的“描写社会相”的漫画作品来看,丰子恺的漫画虽然以抒情为主,却也有部分作品可以归为新闻漫画。换句话说,丰子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新闻漫画作者之一。[5]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时期所关注和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不同,但动漫在社会新闻领域的应用却是由来已久。动漫的使用,使社会环境的呈现更为直观具体。

    新媒体时代,各媒体间竞争愈发激烈,为夺取受众注意力,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具有形象化和临场感等特征的动漫在新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在无法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时,通过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背景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以动漫的形式构建场景,实现场景再现,可以将新闻信息更加形象地传达给受众。具体贴切的场景建构,把握了事物的细节,突出描绘新闻信息的要点,使受众获得对新闻事件更为充分的了解,增强受众的临场感。

    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它以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现场视频为主,制作成新闻动画短视频来还原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解读新闻背景。动漫短片《孙杨遭禁赛8年:动画还原“抗检”一夜》便是其依据所获信息,进行3D的人物及场景构建,对孙杨拒检当晚进行动画还原。通过整合信息,使事件脉络更为清晰。情景再现的方式,提升了受众的临场感,拉近受众与新闻间的距离,让受众对该事件有更为充分的了解。

    在一些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或车祸等的新闻报道中,采用动漫还原事故现场的报道方式尤为常见。例如在对2018年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借助动漫艺术处理方式,从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坠江现场等多维展现了这一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还原,使新闻信息的传递更加贴近真实。

    四、辅以简洁凝练的动漫叙述语言,增强文教新闻的易读性

    文教新闻是以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领域的情况为题材的新闻,采写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如专家、学者、教授、艺术家、演员、医生、作家等。[6]文教新闻涉及范围广,以传播知识作为其重要任务,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新闻、体育新闻已成为相对独立的新闻类型,文教新闻的范围有所缩小,新闻内容较多地涉及意识形态领域,[7]具有指导性。

    文教新闻所具有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化的受众需求。例如在对科研成果的新闻报道中,为保证报道的准确、科学,叙述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较多的专业名词。这使得受众阅读较为吃力,即便报道中对专业名词有所解释,也难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报道中,文教新闻为达到指导性效果,敘述中往往会带有一些说教味,易使受众产生排斥心理。在叙述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指导性新闻没有说教味,使报道更具有可读性,是文教新闻报道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动漫本身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能够通过符号和色彩对新闻内容进行诠释。动漫叙述语言以文字或声音的方式呈现,作为动漫符号与色彩的辅助手段,可弥补图像语言的不足,起到准确传达信息的作用。简洁凝练的动漫叙述语言,对关键点进行提炼,使受众更易把握新闻重点,理解新闻内容,从而增强新闻的易读性。

    新京报动新闻在对美国关于“周末补觉比熬夜害处更大”的一项研究报道中,采用动漫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说明。将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内容以简洁的语言进行整合、提炼,让重点信息在画面中以文字的形式突出显示,使新闻内容兼具趣味性与准确性,达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相较于纯文字的表述,以动漫形式进行报道可淡化说教味。通过文字对新闻内容进行简要提炼,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较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与态度。如漫画《孔夫子讲学》,便是对近年来出现的“低头族”“手机依赖症”等问题的描摹。漫画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直截了当的批判,而是通过刻画孔夫子讲学前的情景,以幽默且略带讽刺的手法间接传递思想。“子路,收一下手机”一句简单的话语,高度概括了如今学生上课前的状态,令受众在感到有趣的同时进行反思。

    结语

    动漫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其可视化、形象化等特征,为受众带来了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拥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读性。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动漫形象,脱下了政治严肃的“外衣”,让时政新闻更具亲和力;巧用清晰易懂的动画图示,使复杂的语言简单化,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读懂经济新闻,获取更多信息;构建具体贴切的动漫场景,实现情景再现,令事件脉络梳理更为清晰,提升了社会新闻的受众临场感;辅以简洁凝练的动漫叙述语言,使文教新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凸显指导性而淡化说教味,增强了文教新闻的易读性。

    注释:

    [1]邹丹.新媒体时代动画广告视觉语言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2]邵培仁,张梦晗.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J].探索与争鸣,2015(02):57-60.

    [3]梁国杰,赵新利.从多模态视角看动漫政治话语的传播力[J].青年记者,2014(16):53-55.

    [4]李丽辉.麻辣财经,让财经报道“有滋有味”[J].新闻战线,2019(21):25-27.

    [5]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究竟始于何时[J].新闻实践,2002(03):54-56.

    [6][7]阎景翰.写作艺术大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913.

    (作者:耿蕊,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原雅楠,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