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广播文学节目渐行渐远

    史鸿涛 许晓婕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多年主持文学类广播节目《读书时间》的实践体会,运用传播学、广播节目的经济性与公益性如何并举等学科理论,着重分析了“文学类广播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如何通过互动方式扩大文学类节目听众群”“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与市场对接”“文学类广播节目直播常态化”等问题,探讨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广播文学类节目 听众群 互动 经济性 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广播文学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似乎更愿意选择一种更直接、更便捷的情感宣泄方式。人们刷微博、发微信,用几十字、上百字的内容表达着自己。在喧嚣的背后,那些静静地守候在收音机旁,聆听广播文学节目所展现的播音意境与韵味,感悟声音、文字背后深刻思想境界的听众越来越少。这是时代发展的表象,是文学市场冷落的表现,同时,这也是现代人情感宣泄与欣赏情趣变化的表露。

    基于上述认识,有些人认为广播文学节目已经失去了活力甚至生命力。但笔者以多年主持、策划唐山电台交通文艺广播(下称唐山交通文艺广播)广播文学节目——《读书时间》的实践,认为广播文学节目依然有它的生命与市场,只要制作、运作得当,文学类广播节目依然拥有春天。

    一、正确定位听众群、精准选取节目素材

    无论做什么节目,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听众是谁,他们喜欢听什么。这就需要给听众群正确定位,根据确定的听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制作符合他们认知心理、欣赏层次、精神需求的节目。广播文学节目亦是如此。

    以《读书时间》为例,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晚上20:00~21:00,那么谁是这个时段的听众?我们通过开播前的调研、开播后的收听调查与受众反馈,逐渐有了清晰的定位:(一)学生群体,特别是高校住宿的学生群体。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文化氛围、所具有的修养是他们接受文学类节目的前提;另一方面晚间相对简单的生活是他们收听广播的一个动因。(二)夜间行车者,特别是驾驶员与乘客。等候的寂寞,行车的单调,广播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和消遣方式。(三)都市白领阶层,知识水平较高,他们是喜欢追求较高格调的群体。

    根据不同听众群体,我们将《读书时间》节目内容主要分成五大板块:(一)新书排行榜中榜;(二)原创精美文章选读、赏析;(三)我爱的名著、名家、名篇;(四)心灵之约——最爱枕边书;(五)我与经典有个约会。节目既针对青年学生,又兼顾具有较高品位的群体。

    二、采取多种形式互动,以吸引、凝聚听众

    广播文学节目要想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采用新颖的播出方式来吸引听众,突破以往那种“我播你听”的单一输出模式,可以像其他文艺节目一样,借助多样态表现形式、技术手段,强化节目可听性、艺术性、互动性。在文学内容作为节目核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播出形式。

    回看当今优秀的电视或广播节目,无论是娱乐节目还是访谈节目,其中一个很好、有效的形式就是互动。它拉近了听(观)众与节目间的距离;通过调动听(观)众的参与热情增加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喜爱、追随程度。这一形式非常值得广播文学节目借鉴、学习。广播文学节目可以利用网络搭建互动平台;通过短信、微信、热线进行互动。

    唐山交通文艺广播的《读书时间》节目专设了与听众交流、互动的网站和“我的微博秀”专栏。这个网站、专栏不仅给听众提供了全新、全天候的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平台,还最大限度满足听众的参与性。这个平台中的论坛、作者的博客链接还成为了听众间直接交流的途径。以开展的“心灵之约——我的枕边书”活动为例,文学爱好者纷纷在节目中、论坛上推荐大量私房好书,其中不乏精品。大家还通过“我的微博秀”和“微信发发言”,发送对经典名著的精彩点评和个人人生感悟,我们在节目中适时引用,使节目互动性得以及时体现。

    其次,通过原创文学让听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读书时间》有一大部分节目赏析的是听众原创作品,其中不乏高质量的文章。虽说作者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平平常常的文学爱好者,但假若节目给他们一个展现才华、宣泄情感、实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自然吸引他们收听。《读书时间》节目每周六都要选出一位“文友之星”,每月再从中遴选一位“月度之星”。在周末、月末直播节目中,邀请“文友之星”“月度之星”走进直播间,朗读作品,畅谈写作感想,同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籍。随后,我们开通热线,收音机前的听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发表自己对作者原创文学和所推荐书籍的见解,也可自己推荐心中的经典文学,此举使广播文学节目逐步“平民化”。

    再次,密切关注文学市场走向及听众心理需求,定期举办论坛、讲座。我们在《武林外传》《新水浒传》《大笑江湖》热播热映之际,邀请著名编剧宁财神到河北联合大学讲述编剧背后的酸甜苦辣,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青年学子指点迷津。在电影《唐山大地震》热播之际,邀请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作者、著名作家钱钢先生畅谈该书的创作过程以及书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讲述对于当今世界所发生震灾的人文思考。

    这些让听众能够直接参与节目的互动形式,极大提高了听众收听、参与节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不间断地邀请不同层次的文学作者共同主持节目:回顾精彩文章、现场采访作者、讲述写作背景、进行专家点评等。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跟帖投票的形式支持他们喜爱的嘉宾主持,很多听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实现了广播主持梦想。也正因为如此,《读书时间》节目始终聚集着一批忠实听众。

    三、经济性与公益性良性互动

    目前,广播文学节目的确难以成为营利性的创收节目,它的运行需要赢得支持和认同,因为它的存在最终赢得的决不是利润,而是爱心与口碑、品位与责任。但是,广播媒体在市场大潮中也需要奋力搏击,赢得市场。我们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性,在此略作探讨。

    《读书时间》节目与书店、书商紧密合作。我们在制定播出计划之前,与新华书店、个体书商联系,将近期热销书或是经典作品在节目中以排行榜的形式进行推广,再由书商免费提供部分经费和若干本畅销书籍,由部分热心听众领取。热心听众品读该书后,在直播节目中互动点评、交流心得。例如,在社会上广播电视养生类节目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在节目的最后五分钟开辟了一个小专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养生故事》,制作了一系列科学养生保健类节目,邀请唐山市中医院专业人士推荐优秀保健类书籍,帮助听众在良莠不齐的图书中去伪存真;同时,请中医专家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指导听众如何养生保健。通过此举,科学的保健知识得以推广,优秀的保健类书籍得以推荐。通过这种与唐山多家书店合作的方式,听众获悉了更多的书籍资讯,享受了夜晚读书的乐趣,也为书商的热销书籍造了势,可谓一举三得。

    举办“名作家面对面讲座”。我们与中国移动唐山分公司合作,推出“名家作品电子书”和“名家经典作品连连听”业务。例如,当唐山本土作家,被文坛称做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写作完成《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唐山绝恋》之际,我们推出“关仁山——经典作品阅读”电子书阅读活动,同时以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这一视角,深刻挖掘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中发人深省之处,以“我们记忆深处的感动”专题节目讲述汶川、唐山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的血脉相连之情,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记录那些温暖的记忆和对灾难和人性光辉的思考。“我们记忆深处的感动”专题节目播出后,拓展了大量手机阅读用户,他们阅读到了身边作家关仁山的文学作品,也听到了富含两地真情的爱的故事。这次合作,凸显了广播文学节目的公益性,也提升了节目的经济空间,节目深受唐山听众的喜爱。

    此外,《读书时间》节目组在主办大型直播活动的同时,我们会采取寻求赞助商并给予冠名权的方式,解决直播活动的经费来源问题,确保直播活动的规模、档次、效果。

    四、做好户外大型直播活动,扩大节目影响力

    如果说广播文学节目仅仅限于日常播出,难免平淡、单调,陷入程式化。那么,走出直播间的户外大型现场直播,既是对广播文学节目的全新演绎,又是宣传节目、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我们走进高校与莘莘学子进行直播互动。2013年11月19日,我们与河北联合大学团委联合主办“中国梦诗歌诵——唐山本土诗人作品展示会”大型直播活动,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的优秀青年诗人出席了活动,与现场的学生们积极互动,并认真解答了听众有关诗歌创作的提问,让在场的几百名学生和收音机旁的听众共同在优美的诗句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大学开学季,我们走进唐山师范学院等几所高校,邀请成功人士讲述自己的青春成长故事,并由台内主持人与大学生一起播读赞颂青春的文章,在与台下学子互动交流成长故事的同时,激励莘莘学子把握青春大好时光,在最美时光实现青春梦想。

    每逢国庆佳节,在唐山市民相对集中的云天广场举办《礼赞中国,情动青春——大型青春诗会》。青春诗会组委会邀请唐山市各行各业喜欢朗诵的热心听众,在现场朗诵歌颂祖国、咏叹青春的诗篇,现场观众在共同回顾《青春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诗篇的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唐山交通文艺广播的《读书时间》节目。

    综上而言,要想让广播文学节目在互联网、电视纵横天下的情势下,在娱乐节目一家独大的背景下,不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必须对节目内容的策划、节目市场的开拓、节目品牌的打造下功夫。唯有如此,我们的广播文学节目才能既具有阳春白雪之高雅、又具有雅俗共赏之平实,才能给人们更美的精神享受和心灵体验,才能更好地散发文学的魅力与光芒。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