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活动设计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
葛婷婷
课改至今,探究、自主、创新等教学理念已被大部分教师所熟悉,但在课堂上的落实仍存在差异和不足。就英语课堂而言,仍然存在让学生围绕语音、语法、词汇进行机械训练的情况。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倡导之下,英语教师要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可在教学中发挥情感型活动设计的作用。
一、情感型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学生情感是构成教学情感因素的要素之一,它包含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同学的情感等多种因素。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学习活动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情感要素,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二语言习得专家克拉申指出,语言学习的效果主要在于学习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情感对于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越小,从而使学习者能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对学生思维品质训练的要求,笔者认为,情感型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在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型活动设计在教学中的实践
在此,以译林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Reading部分为例,课题是The ghost in the park。课文讲述了Amy和Millie两个女孩,突然听到怪声,吓得赶紧逃跑。后来,在小伙伴Andy的帮助下发现“鬼叫”的其实是一只虚弱的小猫。卢家楣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根据对学生情感的感染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感受、感染、感触和升华。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以下三个主体活动:做一名优秀的阅读者,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和做一名优秀的讲述者。
1.做一名优秀的阅读者
首先,向学生出示即将阅读的故事名称,并询问学生最想从文中知道什么。之后,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到这个“最想知道”的答案。这种借助标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可让學生根据自主设问“公园里的鬼是什么”“公园里为什么有鬼”快速读完故事,找出答案。
此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阅读难点,划出觉得难以理解的单词、词组或句子。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根据语境猜测生词。笔者选取了文中“as usual”“turn around”“reply”等单词或词组。如对于“turn around”,教师先邀请学生演示“转身”,然后请学生说明如何通过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义:They heard a whisper from the bushes behind the tree. From the word behind, I think turn around means“转身”。这种小组互学的活动形式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在语境中理解和猜测词义是学生阅读技能策略训练的必修课,教师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会学生如何猜测和分析,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
最后,对不规则动词和阅读难点进行单项突破。笔者先在文中圈出了两个不规则动词,再请学生找出文本中所有的不规则动词。然后,笔者开展了一个名为“What did he do”的小组间竞争游戏,要求使用文中出现的动词的过去式回答问题。通过竞赛活动,学生们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此时的课堂已渐入佳境,进入了情感移情维度中的“感染”层次。有趣的照片摆放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难点;真实的动作表达,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理解了过去式,并自己造句回答了“What did he do”这个问题,加深了对难点问题的理解。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了阅读难点,为学生的语言输入做好了铺垫,也为课堂读后活动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2.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
首先,倾听故事,畅谈感受。笔者事先做好本则故事的录音,在学生听故事前,设置了一个问题:Do you like my telling? Why or why not? 学生听完故事后,都表示喜欢教师的讲述。教师用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讲故事的范例,主导了课堂情绪状态的基调。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对教学内容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进入了移情维度的“感触”层次。这样的活动,通过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畅聊故事,深度阅读。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讲故事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各自的想法:一个讲故事的人要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所讲的故事要有背景、人物、高潮和结论……这些都是讲故事的人应具备的条件。依据这几个要素,笔者带领学生再次深度剖析这篇文章,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故事的高潮部分“This is the ghost in the park”,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分析了讲好故事的各种要素,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之美,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深情表达。在引导学生开口讲述时,学生就体验并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3.做一名优秀的讲述者
笔者先播放了一则与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基本一致的中文童话故事《咕咚来了》,并请学生走到讲台前做一名故事讲述者。课上丰富的语言输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富于情感色彩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成为某种情感形成的“触发点”或情感发展中的“出发点”,具有相对持久的影响力。这就是移情维度中最高的“升华”层次,不仅是教学效果的升华,也是学生对故事教学情感体验的升华。
三、对情感型活动设计的反思
本课例中的三项活动设计,都是以学生的情感特征为前提展开的。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深层阅读的挖掘,还是基于阅读、理解之后的应用与迁移,均兼顾了学生的情感特点,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些情感体验体现为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学生的情绪感受和师生的融洽关系。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进行情感型活动设计,需要将阅读中的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处理得恰到好处。在本例中,从学生的情感维度出发设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多彩的语言支架,使语言输出更多样化,帮助学生进行了创造性阅读的实践和体验,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深层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表明,将情感型活动设计应用于英语课堂,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落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