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耐力型项目的技战术特点

    张俊勇++刘曼曼++徐战争++黄豫筱

    摘 要 马拉松是田径运动中重要的项目,马拉松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己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从马拉松发展至今,马拉松的技战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马拉松比赛的制胜因素包括运动员身体水平、技术战术应用水平、心理能力水平、智力水平和意志品质等多因素。马拉松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之一马拉松,无论哪一种马拉松,其距离都是较长,马拉松比賽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由于马拉松比赛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这是马拉松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最大的不同点。

    关键词 心肺耐力型 技战术 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1

    一、马拉松的概述

    (一)马拉松的由来

    马拉松赛是长跑项目,其长度为42.195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的确定可以从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和雅典的一场战役说起,它发生在在距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被称为希波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雅典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时统帅米勒狄为了让国人尽快指导这个消息,指派一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国传达胜利的消息。菲迪皮茨一个劲地快跑,当他到达雅典时,已经筋疲力尽,把胜利的消息传达到雅典时,就倒在地上累死了。为了几年这一历史事件和人物,设立了马拉松项目,把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作为赛跑的距离[1]。

    (二)马拉松的分类

    马拉松是国际和国内非常普及的运动项目,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全程马拉松为42.193公里。半程马拉松是全程马拉松距离的二分之一,距离约为21.0965公里。四分马拉松全程长度为10,54825米,是按照全程马拉松四分子一的距离计算的。

    (三)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马拉松比赛

    我国国内著名的马拉松比赛约为24场,其中比较著名的优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此项赛事2012年起被上升为国际赛事;还有兰州马拉松赛和郑开马拉松赛。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马拉松赛事处理奥运会、田径锦标赛之外,还有波士顿马拉松、 纽约马拉松和柏林马拉松。

    二、女子马拉松的发展

    (一)我国女子马拉松的辉煌

    王军霞是我国马拉松运动中首位获金牌的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1993年,在天津,王军霞顺利获得了第一个马拉松赛冠军。1993年9月,北京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王军霞六天内五次出场,三次改写世界纪录,打破了当时沉寂7年之久的女子10000米的世界记录,并且是将其缩短了41秒96。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并以31分02秒98的成绩获女子10000米银牌,是我国第一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

    (二)女子马拉松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进步和训练手段的科学化与多样化,现在女子马拉松的运动水平和能力与男子马拉松的运动水平和能力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女子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女子的脂肪比例多与男子,比男子拥有更多的脂肪,于是有了更多的可供代谢的脂肪能源,这一优势决定女子在在马拉松比赛中更具有优势[2]。由于女子的这种先天的优势的存在,很多专家认为,女子马拉松很可能超过男子马拉松。对于这一结果我们不可以妄加评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马拉松运动是适合女子的项目。未来女子马拉松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也激励我们发展我国的女子马拉松运动。

    三、马拉松的技术分析

    (一)心肺耐力型项目的技术特征

    一般情况下,耐力型项目的动作均属周期性动作,耐力型项目的动作是由单个的动作周期循环所组成的,对单个动作周期的多次重复,既是完成整个活动。在耐力型项目比赛中,不科学的完成每一个单个动作所造成的多余的能量消耗,在很多次的重复后所造成的影响对整个比赛带来很大的不利。因此,每个单个动作技术的完成的经济性和科学性的提高,都对创造优异成绩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出色的耐力项目运动员必须具有出色的动作节奏感,应能充分利用单个动作周期中肌肉处于放松阶段的短暂时刻,使肌肉组织尽可能地得到体息和恢复[3]。

    (二)马拉松运动的主要技术

    在跑步过程中,上体要稍微向前倾或者正直。脚后蹬的力量不能过大,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要低,不能过高。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进行长跑时要小些,以节省能量的消耗。脚的落点要距离身体重心的投影点较近,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着地时脚应柔和而有弹性,脚应很好地弯曲,以便于给身体缓冲。两臂的摆动幅度不易过大,摆臂要自然,不要刻意。在加速时、终点冲刺或者上坡跑时,两臂要配合双腿做积极的摆动,这样有利于跑速的提高。步长和步子的频率应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还要依据比赛的地形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取得优异成绩。

    四、马拉松的战术分析

    (一)心肺耐力型项目的战术特点

    心肺耐力型项目持续时间长,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大。心肺耐力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战术上一定要合理的进行体能分配。就马拉松而言,如果运动员在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在前程以大速度前进,到达后程时体力消耗殆尽,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在战术上,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注意节奏的把握。在集体战术的运用中,队员之间要默契配合。

    (二)马拉松运动的主要战术

    马拉松项目是周期性的耐力项目,在战术的运用中,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马拉松项目的制胜因素很多,在实际的比赛中,由于马拉松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对运动员的节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就要求马拉松运动员要具有比其他项目运动员更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4]。马拉松的战术主要有“慢—快”型、“快—慢”型和“快—慢—快”型。除此之外马拉松战术还包括同道战术和异道战术,个人战术和队友之间的配合战术。王军霞属于先慢后快型的。随着高科技和运动训练的结合运用,以及人们对训练规律的不断掌握,世界马拉松战术的发展趋势是:“快—快”型。

    五、结论

    在比赛中,技术的掌握和战术的应用对比赛的胜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一的技术发挥不结合和运用战术,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而没有技术只运用战术,也很难取得胜利。在竞技比赛中,要掌握技术的全面性,战术的运用在技术掌握的基础之上,在技术的基础上发挥战术的作用,才更有可能促进一场比赛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张亚会.尹顺金获2013年全国运动会马拉松冠军的制胜因素分析[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5.

    [2] 石红阳.我国马拉松赛事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 李燕.我国女子马拉松最佳体能分配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任俊峰.马拉松比赛大众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