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问题与对策
陈明选 李兰
【摘要】在线教育不断发展,对数字教育平台的资源质量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数字教育资源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从资源配置与服务视角对数字教育平台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旨在发现数字教育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探索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关系与内涵,从中提炼出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关键要素或内容作为调研维度;其次采用德尔菲法选取16个热门数字教育平台作为调研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平台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研、分析与问题揭示;最后提出科学规划数字资源配置过程、加强资源服务与质量跟踪、完善和优化平台服务流程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 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资源服务;在线教育;用户需求;配置过程;服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9-458x(2021)1-0017-10
一、问题提出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3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1.99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在线教育发挥了巨大优势,数字教育平台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支持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探索新型资源服务方式,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但我国数字教育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资源供需问题越来越凸显——用户面对浩瀚资源却找不到想要的内容、数字教育资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数字教育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教育平台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想获得用户认可,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力,必须把数字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服务的升级优化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我国目前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与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需求,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探析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内涵与关系,并对我国数字教育平台现状进行考察,进一步揭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我国数字教育平台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内涵
主流的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提供者是政府和企业。由政府发起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多是公益性的,由企业发起建设的商业平台则多是营利性的。在“用户中心”视角下,数字教育平台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支持辅助用户的高效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不断满足用户各个阶段的需求,同时接收用户的反馈,不断对资源配置与服务进行优化。可见,数字教育平台的资源配置与资源服务之间是一种串联循环的关系(如图1所示)。几乎所有的数字教育平台的资源与服务对象主要是学习者,因此本研究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
如图1所示,数字资源配置与服务是数字教育平台存在的基础。如果数字教育平台只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提供资源服务,用户空有资源却无法有效使用,就会造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浪费。相反,如果数字教育平台只提供资源服务却不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用户将无资源可用。因此,数字教育平台应该在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优化资源服务,有效配置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满足用户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一)数字教育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属于经济学概念,最早是由Schu Mpeter提出的。由于生产各种商品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必须在有限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资源配置(宋鑫, 等, 2019)。也就是说,资源配置是为了获得最佳效率而对稀缺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之间进行选择与安排(范坤, 等, 2012)。数字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其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效率。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安排,应用于用户学习,以实现用户价值来获得理想中的最大利润(杨文正, 等, 2018a),最终目标是让用户获得最适合的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介质快速传播,解决了传统教育资源由于运输延迟带来的使用与体验不佳等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降低了配置成本(杨文正, 2018, p.32),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与均衡的育人环境。研究发现,自建自用、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质量保障和结构性短缺问题(赵晓声, 2015),当前迫切需要市场的参与,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提升资源质量,满足多样化的资源需求。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资源配置能够为数字教育平台吸引更多用户,提高市场竞争力;从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看,资源配置能够促进平台资源质量与需求的不断进化,增加用户留存率。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其中,微观层面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个人间的配置(范坤, 等, 2012),是指在了解各类人员对资源的真正需求后,合理组织、协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将资源直接分配于各方面与各环节。当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区域现状分析(胡小勇, 2010; 张晓梅, 2016)、模型构建优化(杨宗凯, 等, 2015; 杨文正, 等, 2018b)等宏观理论层面,少有从微观层面提出数字教育平台发展的相关策略。通过微观层面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数字教育平台按需开发、合理生产与有序推送,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用户之间的配置,其完整过程为数字教育平台通过定位用户人群和明确用户需求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資源,并将其通过推荐方式传输到用户手中。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包括配置对象、内容和手段。平台根据配置对象明确用户定位;平台根据配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资源配置内容;利用营销特性合理安排配置手段,将数字教育资源最终传输到用户手中。
(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数字教育平台不仅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更要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支持用户有效运用资源进行学习。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是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通过资源建设与内容聚合,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及相关辅助手段的数字化服务(赵彤, 等, 2018)。这种服务应该是实时、个性和精准的(余亮, 等, 2017),以服务至上理念为指导,为吸纳更多用户,需要提供不同于国家免费平台和开放资源平台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
从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角度,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包括支持服务、推送服务、优化服务、评价服务和激励服务等。其中,支持服务是引导和保证用户使用资源的基础;推荐服务是实现用户个性化学习的渠道;优化服务是提高和优化用户学习效果的手段;评价服务是检验和显示用户学习结果的方式;激励服务是引起和保持用户学习动力的关键。
三、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现状
(一)研究设计
1. 调研对象选取
按照业务内容,当前市场上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大致可以分为资源型、工具型、辅导型和网校型四类。《互联网周刊》通过分析国内在线教育市场,从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能力、用户体验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对我国数字教育平台进行的年度排名(杨晓宏, 等, 2016),为本研究调研对象的选取提供了有效参考。为充分考察我国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现状,结合《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7在线公司排行榜(2017)、在线教育企业100强(2018)和2018年在线教育未来独角兽top100排行榜(2018),选取涵盖上述四大类型的16个热门数字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
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平台选取进行专家讨论、反馈与统计。由于研究对象为数字教育平台,需要专家组成员深刻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与理念,并有着利用数字教育平台进行教学的经验。因此,选择7名教育技术领域并有三年以上网络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专家小组,通过发送邮件和在线沟通等方式对调研对象的选取给予意见与反馈。专家通过讨论认为平台选取不应只注重品牌影响力等因素,也要关注平台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因此,删除了“网易公开课”和“学大教育”,增加了形式与内容更加新颖的“作文纸条”和“鲨鱼公园”。专家指出,“学科网”和“课后网”平台的使用,更多是集中在教师群体,不符合学习者视角,因此结合专家意见替换为“快对作业”和“洋葱数学”。经过三轮专家讨论与反馈,最终选取调研对象(如表1所示),为方便记录将平台标号为A1~A16。这16个数字教育平台在行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以及大量用户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调研实施步骤
调研从2019年4月开始到8月结束,采用网络调查法。首先,根据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内涵解读确定本研究的调研维度,其中资源配置包括配置对象、内容和手段,资源服务包括支持服务、推送服务、优化服务、评价服务和激励服务(如表2所示)。其次,团队成员通过注册、登录所选取的16个数字教育平台进行基本信息采集与获取,如平台的学科学段设置、资源内容类型、基本功能服务等。通过体验16个数字教育平台的资源使用与学习过程进行复杂信息采集与获取,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对团队成员获取的信息进行统一汇总。为求获取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描述有所区别的信息进行对比、讨论与再调研,以获得最终的调研统计结果。最后,结合上述调研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对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平台的配置对象、配置内容、配置手段以及助学督学促学的相关服务内容等(所有调研信息采集自平台网页版或客户端,采集时间截至2019年8月)。由于調研的平台数量较大,内容较多,调研结果与分析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调研信息均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验证,结果比较客观可信。
(二)资源配置现状
1. 配置对象
配置对象决定了数字教育平台面向的人群和受众规模。可从教育领域、学段、学科进行细化。如腾讯课堂面向全年龄教育,作业帮面向K-12教育,洋葱数学面向K-12教育的数学学科(如表3所示)。
14个平台的配置对象为K-12教育领域人群,5个平台的市场领域与面向人群较为广泛,涉及兴趣教育、职业教育、考试教育、K-12教育和语言教育多种市场领域,涵盖了学前、小初高、大学及以上几乎全年龄段人群。大多数平台的资源配置均覆盖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少数平台迎合市场需求配置了编程、美术、科学等素质提升资源,如有道精品课、鲨鱼公园、掌门1对1和学而思网校等。实际上,数字教育平台依旧是以知识学习和应试教育为主,资源开发的方向主要为升学和应试的重点学科。
数字教育平台对配置对象的定位越具针对性,对于配置内容的选择与开发越具有方向性和确定性。如洋葱数学在创立之初的配置对象为具有数学资源需求的初中用户,平台品牌形象的建立和配置对象范围也逐步扩大,横向将小学和高中也纳入资源建设体系,纵向继续开发其他学科资源;鲨鱼公园借鉴国际STEM教育理念,率先开拓了面向3~16岁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市场,旨在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满足了家长与学生的素质教育需求。
2. 配置内容
围绕配置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等信息配置资源内容是数字教育平台对接资源与学习者的关键环节。配置内容按资源类型分为直播、录播、素材、微课和题库等;按照学习方式分为个体任务型、微型课件型、过程体验型、小组合作型和邻近体验型(如表4所示)(黄荣怀, 等, 2010)。
从资源类型来看,10个平台顺应热潮配置了直播类资源内容,增强了用户的在线学习体验,但存在着直播时长、互动和注意力集中等问题;8个平台配置了录播类资源内容,方便用户反复观看,也存在资源质量不佳、与实际需求脱节等现象;6个平台配置了素材和题库类资源内容,为用户提供碎片化学习渠道与检验性资源内容;3个平台配置了音频、试卷、解析等类型的资源内容,以提供与平台学习模式相适应的资源。
从学习方式看,13个平台提供了个体任务型资源内容,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助学督学的学习资源与活动。这类资源紧跟用户学习轨迹并及时做出学习提醒,主要缺陷在于资源更新缓慢;8个平台基于知识点、素材、单词等配置微型课件型资源,帮助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获取和学习,如作文纸条选定主题进行每日素材更新,因其内容新颖而实用获得大批忠实用户。当前几乎没有平台选择配置体验型、小组合作型和邻近经验型的资源内容,这类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成本较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且缺乏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3. 配置手段
配置手段是资源价值传递的关键环节,可避免浪费,有效提高资源应用率。现有平台的配置手段主要为导航和推荐。导航式配置引领学习者快速定位所需资源,推荐式配置为用户提供消费参考。调研结果如表5所示。
导航式配置手段关键在于通过系统完整的分类将资源与用户相匹配。14个平台提供了年级导航,12个平台提供了科目和精选资源导航,11个平台提供了主题导航,以上四种常用导航分类基本能帮助用户定位资源。教材、版本、班型、公开课等传达信息更多的导航分类并不常见,只有个别平台使用。作文纸条是面向初高中用户提供优质作文素材的平台,其导航分类为写作素材、佳作共赏、技法指导、真题解析和纸条闲谈,是基于平台具体资源内容设计的符合平台用户使用习惯的平台,平台的智能推送、每日精选、主题搜索等配置手段为用户寻找适配资源提供了便利。
推荐式配置手段关键在于通过全面真实的资源信息,保障用户知情权。14个平台有详细的资源简介,11个平台设置资源价格,12个平台透明上课安排,大多数平台都能够提供明确的信息。例如有道精品课的资源信息页面,包括资源价格、课程介绍、主讲教师、课程表、评价、售后保障和课程提示等多方面信息,帮助用户了解资源内容、学习安排、历史评价以及权益保障。但有的平台缺乏教师介绍和资源评价信息,或不重视新用户在资源购买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三)资源服务现状
1. 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为用户提供资源使用的基础性支持,能够为用户提供流畅舒适的资源应用体验。所选平台的具体调研情况如表6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所有平台都具有检索和反馈咨询功能,大部分平台的资源检索基于关键词,部分平台(如作业帮、阿凡题等)还提供拍照、语音等高级检索功能,节省用户在检索时的信息输入时间。个别平台(如腾讯课堂)在反馈咨询的基础上设置了投诉功能,用户可以对违规、侵权行为投诉,保护自身权益。13个平台支持在线互动,大多数平台的互动只是简单的打字交流,对于降低师生隔阂感作用较小。阿凡题和鲨鱼公园采用的连麦答题等强互动形式可以帮助用户集中注意力。11个平台支持资源缓存,但基于版权保护具有使用期限。9个平台具有分享功能,仅有7个平台提供收藏和评论功能,不利于用户对资源进行标记。5个平台开设支持用户交流讨论的社区,但容易形成用户间的信息孤岛。实际上,大多数平台的基础功能还处于模仿开发阶段,缺乏平台特色以及人性化的功能设置。
2. 推送服务
推送服务分为个性化推送和群体化推送。平台根据个人学习特征、学习轨迹、学习倾向等推送个性化资源,根据简单的学段、年级等信息推送群体化资源。具体调研结果如表7所示。
在16个数字教育平台中仅有3个平台提供个性化推送,结合用户学习结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个人特征数据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如英语流利说根据用户英语等级测试结果和兴趣方向开启个性化推送;洋葱数学根据用户学习习惯进行AI智能推送;北京四中网校结合用户真实做题数据进行智能推送试题。但大部分平台并没有深度挖掘用户的学习数据,仅提供单一的群体化推荐,且有4个平台没有资源推送服务,其缺失不利于用户建立自由使用習惯从而产生平台归属感。
3. 优化服务
优化服务是数字教育平台通过提供讲解、练习、错题本等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打造高效的学习环境,优化学习体验。具体调研结果如表8所示。
6个平台提供一对一教学服务,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定制辅导,但大多是线下家教的在线形式,也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数字化。但阿凡题的“名师AI课”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学习情况实现精准高效的学习路径以及强互动的学习环境;英语流利说则直接采用AI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5个平台还提供了助学督学服务,解决用户在线课堂之外的学习问题,提供在线答疑等附加服务。有7个平台为用户在线练习提供渠道,并有8个平台结合题库资源开发了错题本服务,帮助用户优化学习效果,用户可随时进行错题重做与复习巩固。作业帮的学习优化服务全面便捷,在首页设置了各种提升学习效率的小工具,建立答疑模块,提供实时专业的答疑,且视频记录可以保存回放,并在作业工具中设置了问答、练习记录、错题练习和收藏等功能,其细致多样的优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用户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4. 评价服务
评价服务是用户了解自身学习进度与表现的重要内容,目前数字教育平台的学习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自动评价和学习报告评价。具体调研结果如表9所示。
数字教育平台目前以教师评价和自动评价为主,基于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支持的学习报告评价则较少。其中,作为平台搭建者的腾讯课堂由开设课程方自行提供学习评价服务,也有平台(如作业帮等)教师会基于与学生的在线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机器评价是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在线练习和测试获得及时评价的方式,适合用户进行自测和巩固。学习报告评价是基于用户学习的详细数据生成的智能化、可视化报告,可真实反映用户学习效果,并挖掘出用户学习中的缺点和漏洞。
英语流利说采用人工智能开发的语音评分技术,平台生成用户学习周报,并根据学习数据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平台提供跟读训练,通过语音闯关验收成果,采集用户发音进行系统判定和自我检测。不论是何种方式的评价,英语流利说都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用户口语的不足,并提供恰当的建议或方法。
5. 激励服务
学习激励是一种促进用户学习和进步的制度,本研究中的激励服务指的是数字教育平台促使用户产生和维持学习动机而制定的、通过学习或竞赛获取经验值提升或虚拟货币的机制。调研结果如表10所示。
6个平台完全没有学习激励制度。有10个平台采用虚拟货币制,激励用户通过学习获取虚拟货币,从而在平台内部产生消费。仅有英语流利说和洋葱数学两个平台同时开发学习竞赛制度,以竞争形式激发用户学习动力。学习竞赛制由平台为用户匹配对手,进行知识比拼、做题比赛等竞赛环节。如洋葱数学的试练场借鉴了当前热门网络游戏的段位设置和赛制规则,将枯燥乏味的刷题模式变成了“能力挑战”和“实战PK”的游戏模式,通过不断地刷题,用户可获得段位提升和段位奖励。大部分平台已开始有意识地开发与设置学习激励制度,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并不足以长期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
四、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教育平台的发展呈现出良好趋势,资源配置与服务逐渐摸索出稳定的发展模式:对配置对象的把握更加深刻,配置内容紧随信息化潮流,配置手段更加丰富;支持和优化服务更加成熟,评价和推荐服务越来越重视“个性、精准、实时”,激励服务有效降低辍学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源配置中的问题
1. 平台的配置体系缺乏系统规划,无法有机协调
当前的数字教育平台由于缺乏对配置体系的系统设计和科学规划,要素之间无法有机协调,最终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平台配置体系中,配置对象、内容和手段互相影响,环环相扣。从平台内部的资源配置来看,当平台对用户特征的分析不足,开发的资源不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或配置手段不合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就无法传递到用户手中。从平台间的资源配置来看,各平台的市场定位与需求人群均有差别,但平台间因竞争关系缺乏沟通,就会导致配置对象重叠、配置内容重复等现象。比如,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平台众多,均为用户提供一对一教学、直播等类似的资源内容,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也对用户选择资源形成困扰。
2. 平台对配置对象特征分析不足,忽略用户需求
当前热门的基础教育领域数字教育平台大多按照学段、学科完成对配置对象的初步定位,学习者实际上只是从传统教学课堂换到了网络教学课堂,来接受一成不变的讲授式、填鸭式、被动接受式教学。对配置对象信息的“浅层、短期分析”,平台难以打造最佳的动态配置方案。比如微课网平台,其资源虽是以知识点为单位建设短小精悍的微课,但教授方式依旧照搬传统课堂,未发挥微课真正的优势。
3. 平台的资源配置内容更新缓慢,质量有待提高
数字教育资源是数字教育平台的立身之本,质量始终是平台能否获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多数平台的资源更新换代缓慢,且质量有待提高。资源配置内容依旧停留在个体任务型,对于强调合作、探究和分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极其缺乏。在网络直播热潮下,各大平台纷纷开发直播课程或一对一在线教学等资源,虽然降低了传统录播资源中师生交流的距离感,却也存在因直播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参与感差等问题。数字教育平台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抢占市场而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无可厚非,但不能够盲目跟风进行资源建设而忽视资源质量。
4. 平台的资源配置手段单一,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首先,平台的资源配置手段仅停留在简单的导航、推荐和推送上,用户缺少更加智能、系统的筛选资源渠道。其次,当平台通过导航和推荐的配置手段将资源引导和介绍给顾客时,提供的信息极其简短或过于修饰,导致用户获取的信息不准确。如资源导航信息中分类条目的笼统,缺乏清晰有效的引领;资源推荐信息中使用评价的缺乏,造成用户的盲目筛选与购买;资源价格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降低了用户购买的意愿;平台很多资源并没有评价信息,特别是有些在线教辅类平台,只在首页简单介绍了学习理念、学习流程等信息,而不提供真实可靠的学习过程视频等信息供用户参考。
(二)资源服务中的问题
1. 关注资源出售,忽视服务质量
“重出售、轻服务”是当前数字教育平台的普遍现象,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流量至上的代言明星和制作精美的资源内容,都是平台获取利润的资本手段。平台的服务意识薄弱,只关注资源的经济价值,忽视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有以下现象:仅提供资源服务的纸面宣传和介绍,缺乏用户体验区的设置;在对用户缺乏细分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营销手段(如VIP制度等);模仿电商平台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却不提供资源的使用参考和评价信息。在服务社会背景下,用户越来越重视实际体验和服务质量,对于依托互联网生存的数字教育平台而言,良好的体验、舒适的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是资源能否出售的决定性因素。
2. 关注共性问题,忽视个性服务
数字教育平台围绕用户学习过程设置多样的服务内容,实际上是为用户打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当前,平台开发的功能過多关注或借鉴模仿同类平台,未能基于自身定位进行创新,忽视了个性化需求与服务。在支持与优化服务方面,平台缺少知识点、重难点标记功能,学习过程缺乏社交工具以交流与分享,功能繁杂造成用户迷失和数据冗余;在推送服务方面,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并未真正实现,大多平台仅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简单推送,真正根据用户的学习习惯、学习路径、学习表现等过程性数据进行针对性推送的平台还是少数;在评价服务方面,当前的学习评价以人工为主,平台所宣称的精准、一对一也只是平台的教师或工作人员基于用户的学习过程、学习数据进行人工分析的结果。
3. 关注资源呈现,缺乏导航服务
逻辑清晰的导航服务应是数字教育平台的基础服务内容,但当前的平台更关注如何数字化呈现资源,其实质是打造一个与传统课堂并无区别的“网络课堂”。导航服务不仅指的是资源平台页面的资源呈现,更多关注的是平台如何引领用户进行学习。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知识之间具有连结性,一个话题或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可以串联成具有逻辑体系的知识地图,通过这种强连结性的知识地图构建的数字教育资源就是用户在学习时的导航。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平台建立了逻辑严谨的知识地图,但只用来辅助在线题库的应用,大多数平台资源之间关系松散,不能构成联系,忽视了资源之间的紧密关系。
五、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平台数字资源配置过程,开发优质资源
科学、合理的平台资源建设规划是十分关键的,它描绘了平台中资源汇聚、整合、重组、创新和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具体步骤、流程输出以及人员安排,是确保能为各类用户提供足够、适合的学习资源服务的前提(刘美凤, 等, 2019)。资源优化配置必然要以服务于“人”为最终目的,故在配置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者对资源的选择权、使用偏好和使用体验(杨文正, 等, 2018b)。首先,要建立“用户中心”的资源开发理念,只有满足需求的资源才是优质资源;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资源准入、资源评价等机制,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最后,要与用户积极建立联系,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使用反馈等进一步优化数字教育资源的选题、内容、形式和服务支持系统。已有研究指出,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工具对资源配置过程进行优化,形成一个收集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监测和评估数据的良性循环系统(谢从晋, 等, 2019)。
(二)充分考虑配置对象的特征与需求,构建资源体系
数字教育平台应建立用户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基于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构建科学、多维、智能的资源体系。在配置前期需要科学地收集用户特征数据,如学习风格、学习路径、浏览偏好等,建立用户画像,明晰平台的主要开发资源内容;对资源内容进行多维分析,开发具有动态适应性的资源内容;根据具体学科知识节点,智能开发资源内容,充分运用知识地图、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构建资源体系。知识地图能够可视化地描述组织内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形成知识网络,展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者建立直观且具有指引性的导航(赵彤, 2018)。除此之外,资源体系要根据市场背景、用户需求等及时进行迭代更新,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总量足、质量高。
(三)持续增强平台资源信息的透明度,配置有效资源
有效的资源配置对于数字教育平台来说至关重要,而前提是相关的资源信息要公开透明,为用户提供准确参考。在向用户宣传和显示资源信息时,要做到不夸大其词,不过分渲染。教师信息要明确公开,不用“来路不明”或水平不佳的教师;要制定合理的价格标准;资源简介要实事求是,标明清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推荐资源时为用户提供历史使用评价信息,帮助用户筛选资源。比如学而思网校的首页有“教师资格证公示”的导航栏,将每一位该平台的教师的资格证编号进行公示,用户可以随时对其进行信息检验,从而降低双方的“信任危机”。
(四)监督平台资源服务的质量与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数字教育平台由于面向人群广泛、入驻主体复杂等因素,需要对服务质量与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平台资源应用的基础支持功能要简单上手、便捷好用,如使用视频资源时提供倍速播放、后台播放、标记等功能,使用题库资源时提供收藏、相似题目推荐、在线答疑等功能。平台的推送服务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的加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学习规律,如通过自评和采用Felder-Silverman量表推断学习风格,从而建立学习者模型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李宝, 等, 2015)。平台的优化服务需要明确用户学习障碍,如错题本功能安排提醒练习的服务。平台的评价服务可让用户多角度对资源的使用与服务进行评价,便于其他消费者参考以及平台的迭代优化。平台的激励服务要适当借鉴游戏模式,激发用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积极获取用户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打造个性服务
数字教育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教与学方式的个性化、资源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个性化等。在教与学方式上,平台能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跟上新型学习方式的需求。在资源内容与形式上,平台可以提供直播、录播、互动式课件、课程资料、习题库等多样化资源,以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和课外拓展多种形式的资源。在数字教育平台的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集合成用户学习倾向、学习行为等的大数据,构建用户的学习行为模型,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六)积极完善和优化平台服务流程,加强品牌认同感
一套完整的平台服务流程,需要平台结合自身用户定位、教育教学规律和市场背景等进行合理开发,形成具有平台特色、能够养成用户习惯的服务模式,让用户在平台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品牌认同感。比如,建立学习激励制度,通过学习打卡、早起签到等系列培养用户良好学习习惯的活动,加深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增加用户黏性。市场中大多数字教育平台的资源质量和服务内容相差不大,但打造高端优质的资源品牌,平台还需要从流程和系统上优化平台服务,与用户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从而加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
六、总结
數字教育平台在推动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弥补政府类资源平台的不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在线教育以其强大的优势支撑了学校教育。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教育平台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优化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为重要的发力点,把握用户特征、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有质量、有内容、高品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建立集个性化、智能化和动态化为一体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体系,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范坤,王学东. 2012.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研究[J]. 情报科学,30(1):34-39.
胡小勇,赖露媚. 2010. 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均衡发展研究:案例比较与优化策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58-61.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 2010. 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68-73.
李宝,张文兰. 2015.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资源推送服务模型的构建[J]. 远程教育杂志,33(3):41-48.
刘美凤,刘希,李晟,等. 2019. 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流程研究——以数字教育资源企业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40(11):78-85.
拾影. 2018. 在线教育企业100强[J]. 互联网周刊(12):110-111.
宋鑫,彭雪泽. 2019.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文献综述——基于定向增发研究视角[J]. 财会研究(6):28-31.
文乾. 2018. 2018在线教育未来独角兽TOP100[J]. 互联网周刊(22):34-39.
无涯. 2017. 2017在线教育公司排行榜[J]. 互联网周刊(20):32-35.
谢从晋,杨柳,毕孝儒. 2019. 大数据环境中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 中国商论(16):26-27.
杨晓宏,周效章. 2017. 我国在线教育现状考察与发展趋向研究——基于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的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38(8):63-69,77.
杨文正. 2018. 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创新[M].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文正,徐杰,李美林. 2018a.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生态链模型及其运行机制[J]. 现代教育技术,28(3):19-25.
楊文正,徐杰,李慧慧. 2018b. 生态学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94-102.
杨宗凯,熊才平,吴瑞华,等. 2015. 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前景预判[J]. 中国电化教育(1):70-76.
余亮,陈时见,赵彤. 2017.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特征和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38(4):66-71.
张晓梅. 2016. 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37(2):144-146.
赵彤. 2018. 基于知识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模式设计[D]. 重庆:西南大学.
赵彤,余亮. 2018.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现状与优化模型——基于网络公开课程视角[J]. 开放学习研究,23(2):14-22.
赵晓声. 2015.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转变——从共建共享到公建共享[J]. 电化教育研究,36(4):70-75.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2019-8-30.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20-05-20].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l
收稿日期:2020-03-21
定稿日期:2020-05-25
作者简介:陈明选,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兰,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中心(214122)。
责任编辑 韩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