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载体的变迁探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叶杨 郭娟娟
【摘要】图书馆和信息载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本文从信息载体的变迁分析了图书馆的发展与改变。考察了目前图书馆的主要工作。着重展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信息载体代替纸质书籍成为图书馆主要信息载体,图书馆主动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环境氛围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信息;信息载体;图书馆;发展趋势
一、信息载体的变迁
1.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含义
信息在哲学角度上的含义是:人类在感知外部世界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相交换的名称。信息还可指人们接收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信息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可以这么说,客观的外部世界原本就是存在那里的,并不能被称作信息,只有被人们认识和感知后,才能成为信息。
信息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物体。通过信息载体,信息就能被记录、保存、传输。只有附着在信息载体上,信息才能被人们认知。
2.信息载体的历史变迁
人类社会最初记录信息的形式应该是结绳记事。后来发明了语言与文字。以中国来说,一开始的文字是刻在骨头和龟甲上的,被称为“甲骨文”。后来发明了青铜器,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称为金文。到了先秦时期,开始把文字写在竹简上。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质的书籍逐渐代替了竹简。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字的载体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便。到了近现代社会,记录信息的方式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有记录、播放声音的音乐碟片;以电影等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记录声音与图像的胶片;微缩幻灯片等等。随着电脑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载体更是越来越小。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载体不再局限于私人私有,信息共享成为生活的常态。近几年来,电子产品迅速发展。互联网不仅局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电子产品都可进入互联网的广阔天地,同时这些电子产品浏览、分享、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加强大。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信息载体越来越先进的历史。
二、图书馆的本质
“图书馆”是在人类文明史的特定发展阶段形成和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不但表现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对文献保存和以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文献流通这一社会需要的社会机构,而且是一种人类社会系统信息机制和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机制的社会表现形态。简单说来,就是信息的保存与信息的共享。但以中国来说,图书馆的信息分享功能是近代以后的事。
在中国,图书馆的前身应该是藏书楼。如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文渊阁”等等。不论哪个朝代,哪个地点,官方还是私人所有,中国古代藏书楼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有信息保存的功能,没有信息分享的功能。这些藏书楼主要以藏为主,收藏的文献只被一小部分人利用,所以人们命名其为“藏书楼”。
到了近现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于实践和理论的需要,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加上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图书馆逐渐从少数人占有转向社会化,由封闭的藏书楼逐渐成为对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透过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实践和学术思想纷纭复杂的表象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信息—知识资源进行价值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就是对信息—知识资源进行全社会共享。图书馆的直接作用表现为对人类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存储、传播和交流。图书馆就是在这种组织、存储、传播和交流信息资源的具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可看成是图书馆的本质。
三、当前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1.传统纸质载体仍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
虽然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是人们接触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但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来说,他们利用图书馆最多的资源仍是传统纸质信息载体。纸质载体不但包含书籍,报纸、期刊、工具书、年鉴也属于传统的纸质载体。
基本上国内所有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各级图书馆,馆内除了自习区,大部分的区域都是放置传统纸质载体。对读者开放的部分有书籍借书区、书籍阅览区、报纸阅览区、期刊阅览借阅区、少儿借书区、少儿阅览区、古籍部等。还有不对读者开放的书库,有装订的过期报纸书库、杂志书库,书籍的书库、古籍文献书库等。
所以,虽然信息时代的浪潮席卷全球,但图书馆基本上还是纸质载体的天下。
2.数字化信息载体在图书馆占一席之地
虽然图书馆的受众人群利用图书馆最多还是纸质载体,但数字化载体如电脑、网络等也有一定读者使用。当然比起纸质载体的读者人数,数字化载体的受众人数相对较少。但毕竟电脑、网络、手机已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主流,图书馆的网络部和无线网络也很受读者的欢迎。
3.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府对图书馆财政投入的增加,一些图书馆设立了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如残障人洗手间、无障碍通道等。至于针对残疾人的信息服务,有专门的视障阅览区。虽然这部分的读者不是很多,但还是有行动不便的读者、视力有问题的读者来到图书馆享受这样专门的服务。而且,我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4.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信息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文字、图像、视频、音乐这些固定格式的信息模式。课堂、展览、电影、活动也是信息的一种。人们参与其中也会得到信息的感知。作为以收集和分享信息为主要功能的图书馆,这些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图书馆的工作之一。有的图书馆设立社会工作部专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比如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演讲,组织少儿国学讲堂,举办各种展览,开设老年电脑学习班,放映经典电影等等。有时少儿部、报刊部等各个部门也会不定时开展活动,比如新年猜谜、书籍交换等等。
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1.未来图书馆的信息载体应该主要是数字信息载体
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载体越来越轻便、容量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丰富。有人认为,互联网是图书馆的最大竞争者。还有人认为,传统纸质信息载体具有数字化信息载体不可比拟的优点,因为比起虚拟的数字信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籍更能带给阅读者阅读的愉悦和踏实感。所以互联网等数字信息代替不了纸质的书籍。但我的观点是,小巧、大容量的数字信息载体最终会代替相对而言沉重、占用空间大的纸质载体,如同纸质书籍最终代替笨重、不便的竹简书籍。这是一个历史趋势,但这种替代不会一蹴而就,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竹简书籍被纸质书籍替代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这过程虽然漫长,但一定会最终完成。现在数字书籍与纸质书籍并存,在不知多久以后的未来,纸质书籍会像甲骨文、青铜器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或是古董收藏家手里。相应的,作为收藏与分享书籍的图书馆,未来会是什么样显而易见。数字信息载体(电脑、网络、电纸书、多媒体)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
2.为读者提供咨询与信息服务
新时期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信息资源共享。在网络搜索引擎成为人们查找信息主要方式的今天,图书馆面临着挑战。虽然普通读者查找、检索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但对于专业人员,图书馆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比方说图书馆特有的数据库。大多数图书馆都有普通因特网所没有的数据库,像维普科技期刊、清华同方知网这样的论文数据库,可供专业人员进行查找、研究;还有像电子报纸索引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这样的书籍、报纸库,可供需要电子书籍的人员使用。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逐年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这种人对人的服务有着互联网搜索引擎机器对人没有的优势。人对人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具有灵活性。目前,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图书馆还有专门人员从事表单咨询、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丰富知识资源和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可以给读者提供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实时回答读者的提问;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回复读者的疑问;运用馆藏资源为政府机构、企业或个人提供咨询服务。
图书馆在互联网几乎一统天下的未来将如何生存,针对人而不是针对书的服务应该是出路之一。
3.关于实体与虚拟图书馆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在线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说图书馆会像网店一样成为虚拟的存在。恰恰相反,在现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人们极为渴望一个沉静、能令人沉淀下来的,一个暂时的、桃花源般的净土,让疲惫不堪的灵魂的到休整。人们理想中的图书馆,可能就是这样的净土。但一旦馆藏资源被更多的人使用,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一定是人员熙熙攘攘,到处喧闹不堪的。如果让图书馆保持安静,那么接待的读者人数肯定不会太多,这样就违背了国家用纳税人资金扶持的图书馆,应该更多被人利用的初衷。
其中例子之一就是刚刚火了的图书馆——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坐落于南戴河,是一个度假社区的配套。本来这个图书馆并不为人所知,但被朋友圈疯传两天后,一下子出名了。有很多读者慕名前来,还有一些拍广告、拍片子的也来取景。为尽可能保持安静,海边图书馆开始周末限流,并增加保安。这就是上一段悖论的一个实例:图书馆被高度关注从而吸引更多读者本来是好事,这说明图书馆资源被充分利用,但过多读者使得本来是为了寻求安静的人得不到该有的享受。
其实可以参考国外的图书馆。欧美等国的图书馆,不管是国家或大学的大型图书馆,还是社区的小型图书馆,与其规模相应的读者人流并不在少数。可从没有嘈杂、混乱的现象,大家都在安安静静的找书、看书、学习。而国内稍微规模大一点的公共图书馆,到了周末、节假日,到处是小孩子乱跑、乱叫;成年人、老年人大声说话;还不时有手机铃声响起,并听到大声接电话的声音。其实不一定是读者人数太多导致图书馆容积容纳不了。混乱的秩序和嘈杂的声音,可能是读书馆不能保持安静更重要的原因。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应该是提高读者的素质。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道德和素质也会相应提高,那时,即使接待更多读者,图书馆也可保持它应有的安静。
综上所述,从信息载体的变迁,延伸到跟信息载体有直接关系的图书馆的变迁,我认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兴的电子、数字信息资源会代替传统的纸质馆藏资源;更人性化、更细致的服务会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流;图书馆也不仅仅在于信息的服务,舒适、安静的氛围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程亚男主编.《图书馆工作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2]杨文祥.《图书馆功能的理论思辨与建立功能图书馆学的理论再思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1期
[4]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二):总体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2期
[5]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三):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3期
[6]蒋菡 记者.《安静、魔镜、图书馆》工人日报,2015年5月29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