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斗兽争霸》所表达的个人身份社会合众认同研究

    王媛媛

    

    《亚瑟王:斗兽争霸》是由世界出版巨头美国华纳公司出品,黑色幽默风格较为强烈的奇幻传奇史诗级巨作。作为一部传统剧情、传统人物、传统背景的史诗级作品,《亚瑟王:斗兽争霸》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质,为后现代方式解构古老故事,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与创新视野。与出版行业传统式的针对人物聚焦如出一辙,这部影片针对亚瑟王这一人物进行了后现代视角的全新演绎式的再聚焦。由此打造的这部非类型黑色幽默奇幻史诗,抛弃了传统史诗级大片模式僵化、剧情老套的通病,对奇幻史诗进行了基于个人身份社会化合众认同的建构。

    一、 个人身份的社会向度建构

    (一)前期演绎戏剧性铺陈

    《亚瑟王:斗兽争霸》,并未以早已滥俗的“哈姆雷特”式的传统套路演绎人物,反而是以非常规线性的剪辑功力,与后现代元素等的介入,以碎片化快剪空间渗透至非线性的交错时间之内,充分展现了导演盖·里奇式的以黑色幽默深度融于其间的光影魔力,而多线索的并行不悖及其复杂交汇,更是为这部集魔幻与奇幻于一身的史诗级大片锦上添花。这部影片叙述了成长于最底层社会的穷街陋巷之中,幸存的亚瑟由市井磨练而成的痞赖,一跃而成为统一英伦的盖世英雄的传奇过程。在影片异常欢闹的基调与其狂野的视效的焕然交错过程之中,在其视觉奇观表象的背后,看到了一种经过无数次演绎的亚瑟王,其个人身份更加贴近社会性的一个侧面。亚瑟王的平凡甚至平庸的前期演绎,为后期的反转逆袭织造了绝佳的戏剧性铺垫。

    (二)反转逆袭的戏剧性预热

    在《亚瑟王:斗兽争霸》中,主创者以变奏式的快剪,与锯齿啮合般变幻着的叙事线索,进行着闪回与步调切换,同时,亦以这种技法暗示着这部影片所蕴含着的真正内涵,与传统的辉煌史诗的人物赞颂、人物传扬、人物刻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正是这些本质上的不同,才为这部置诸于传统架构中的史诗巨作带来了植根于创新风格之上的新生。诚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亚瑟王,关键在于针对亚瑟王的个人身份的社会合众认同的影视化解决,亦即如何将亚瑟王个人身份置诸于社会合众认同之中,并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合众认同支撑之上的民心所向与众望所归,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迷信的所谓天命攸归。在影视作品中,这种反转逆袭人设,绝对是燃情爆绪的导火索,而这种设定,恰似导演人生经历的复刻式演绎的一种基于影视艺术华彩的心灵共鸣。[1]

    (三)王者身份的意象升华

    就学术而言,亚瑟王的历史身份尚未定论。而从影视艺术角度,《亚瑟王:斗兽争霸》一片塑造的更平民化的亚瑟王,却为亚瑟王这一历史人物增色不少,并且,历史上英伦的人文精神亦恰恰缘起于平民领袖的亚瑟的精神引领,这种西方式平民崛起为王的英雄人物的典型性塑造方式,在影片中被赋予一种拔剑的政治性话语传播仪式,这一政治性话语传播仪式,以一种象征意象,集中式地代表了社会合众的民心所向与众望所归。同时,亦以这种颇具象征性的社会合众认同,为崛起于市井的平凡出身的亚瑟个人身份,钤印了一种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烙印。同样,影片中影像的不斷闪回,亦由另外视角对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了不断印证与不断放大的双重强化,这种钤印与强化,最终为亚瑟的王者身份的回归,促成了影视意象上精彩演绎式表达的升华。[2]

    二、 个人身份的社会向度融入

    (一)个人身份社会向度初步建构

    主创者以多层面、多视角、多时空的交错形式,展现了拟真世界观中纷纭的社会向度。既以打斗、服饰、道具、场景等展现了男性荷尔蒙驱策之下的阳刚与锐气的社会向度,又以人(妓院中的妓女)、妖(蛇妖以及水中的女妖)、巫(满口奇谭怪语的女巫)三界共同的美感,展现了女性的阴柔与妩媚的社会向度,同时,更以CG大场面、拟真大场景等宏大格局,展现了栩栩如生如临其境的社会环境氛围向度。而影片中男主角亚瑟王的后现代即视感、走心的演绎、心理表达等表现,更为这部影片画龙点睛式地,营造了社会向度中的个人身份凸显。这种社会向度中个人身份的凸显,以个人身份角色在社会化互动过程中的社会向度影响为动因,从而由社会关系维度,在影片中实现了针对亚瑟王这一人物的社会合众认同的初步社会化建构。

    (二)个人身份立体式社会化容纳时空

    《亚瑟王:斗兽争霸》中黑色幽默的强烈后现代拼贴式介入,极大强化了亚瑟王置身其间的社会向度对其沉浸式的渲染影响,同时,更增加了以视觉语言表达社会向度的可读性的强化。一方面观众由这部影视艺术作品之中,以其更强的后现代社会向度可读性获得了主创者赋予的那种贴近时代的亲切感;另一方面,主创者亦以这种高级的社会向度影响技法,为个人身份的社会容器的社会化合众认同建构起了一种更加立体式的社会化容纳时空。由此可见,社会向度影响机制对史诗级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建构所起到的是深远的影响。而如果究其本质,实际上,这部影片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高级演绎技法,其实就是主创者以史诗显性之名,以黑色幽默隐性之实,致敬亚瑟王时代的这种个人身份社会化合众认同的平民化精神。[3]

    (三)个人身份社会向度的真正融入

    即便是圣剑在手的那一刻,亚瑟亦没有成为真正的亚瑟王,因为,那时的亚瑟还只是一个个体的个人身份,其个人身份尚未得到社会合众的普遍认同,社会对于个人身份总是有着或正面、或反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平均中肯评价。而个人身份影响整个社会评价的关键,绝不在于个人身分地位的高低,而只在于其对于整个社会是否有着极具正能量的影响。由社会科学视角而言,个人身份在任何社会之中都等同于一粒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毫无存在感的微尘,只有这粒微尘与社会进行某种形式的互动,并获得一种社会化融入的契机,从而使得其个人身份能够对整个社会施以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人身份对社会影响程度大小决定了个人身份在社会群际关系中的社会合众的认同度的大小,同时,亦决定了其对整个社会群际行为影响的大小。

    三、 个人身份社会向度中的社会合众认同

    (一)个人身份社会向度的思想性建构

    《亚瑟王:斗兽争霸》的艺术魅力恰恰在于,其能够将一言蔽之、一语概括的叙事,拍成后现代黑色幽默般的史诗,尤其是市井混混能够极富传奇性地反转逆袭为赫赫有名的一代君王,这种反转逆袭更是给观众带来了燃情式的超凡体验。导演盖·里奇有着熟练运用好莱坞商业模式的丰富经验,其导演风格有着简单化的趋势,其所执导的影片大多被观众诟病为缺乏思想性。然而从本片观察,盖·里奇风格的震撼式视觉冲击的新奇刺激、凶猛凌厉、触目惊心等等的背后,其实旨在以隐性线索诠释着亚瑟王以其个人身份不断融入社会,并在逐渐获得社会合众认同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与艰辛,正是这种种苦难与艰辛才成就了亚瑟王社会向度的合众认同,只不过导演将这些隐性意图掩盖在了过度炫酷、震撼、冲击的视觉表达之下而已。[4]

    (二)个人身份社会向度的认同成就

    《亚瑟王:斗兽争霸》诠解了一种“from nothing comes a king”(由一无所有到君临天下)的永远颠扑不破的社会科学真理,这条真理就是,真正的王者不仅可以一无所有,而且可以崛起于市井之间。同样,真正的荣耀亦绝非权力使然,真正的王者荣耀永远都是民心所向与众望所归,而真正的权力裁决,也是一种民心向背的民心攸归。进一步从社会科学视角加以深刻审视,亚瑟之所以能够成为率先统一英伦,君临大不列颠天下的王者,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恰恰在于《亚瑟王:斗兽争霸》所揭示出的一条普遍社会真理,那就是,任何一个个体的身份,唯有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整个社会上绝大多数民众的普遍合众支持、普遍合众拥护、普遍合众认同,才能成就一位而为真正意义上的盖世英雄。

    (三)个人身份社会向度的认同完形

    从《亚瑟王:斗兽争霸》而言,其以英伦精神再现了亚瑟以群际行为融入群际关系之中,以个人身份在与社会化互动过程中,不断获得了精神自我与社会尊严的实现。诚然,个人身份有着无极化的纷纭差异,而作为社会化结构中的一员,每一个个人身份又必然有其相同的社会合众傾向性,在这一社会合众倾向性的大背景下,个人身份之间、社会小群体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亦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集体倾向性,而能够撬动并左右这种集体倾向性的显然就是社会合众认同。在这部影中,采取了关乎于现实的讨论对话,以及假想场景与对话的交错等形式,一并建构起了这部影片中个人身份融入社会合众认同的一种由社会集体倾向性、社会融合性、社会认同性的过渡,这种交错时空、贯穿时空的影视艺术个人身份融于社会合众认同的高级表现技法,非常值得中国影视制作者借鉴学习。

    结语

    《亚瑟王:斗兽争霸》以强烈震撼与触目惊心的视觉语言,显性表达了卑微半生的王者归来,同时,亦以掩盖于强烈冲击的视觉奇观背后的隐性线索,隐性表达了平民个人身份的社会化合众认同。这种社会化合众认同,所揭示的社会普遍真理,无论在任何时代与任何社会,都具有其绝对普遍意义。那就是,作为个体的个人身份,唯有在其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于社会,并且在整个社会获得绝大多数民众的普遍合众支持、普遍合众拥护、普遍合众认同,才能成就一位而为真正意义上的盖世大英雄。

    参考文献:

    [1]石松.羽状结构:英国骑士传统与英格兰特性的互构延伸——《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传统及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6(1):116-123.

    [2]薛婷,陈浩,乐国安,姚琦.社会认同对集体行动的作用:群体情绪与效能路径[J].心理学报,2013(8):899-920.

    [3]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5):

    647-663.

    [4]石松.英雄与反英雄的共轭——浅析《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的人物塑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