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章燕君
【摘要】互动体现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没有互动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笔者通过课前精准定位,课堂设计本身体现互动,假设有学生在场;课后利用金数据软件和微信公众号开发基础题和拓展题的互动练习,并根据班级实情挑选平台展示学生成果,形成一个话题圈,从而实现线上教学的互动。
【关键词】线上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01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丽吉.线上教学如何实现互动[J].课外语文,2021,20(04):19-20.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活跃课堂气氛。信息时代,交互性和社交属性已经成为互联网产品必备的特点,线上的学习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可是,线上教学受到网络传输和课堂工具的限制,容易演变成人与视频的单向交流。那么,现有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进行线上教学的互动,从而提升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呢?
一、新课设计如何实现互动
互动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更不是课讲完后让学生提问、回答。真正的互动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能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倾听,感受到师生双方思维共享的过程。那么一堂有互动的录播课在课前和课中应该怎么做把静态的课堂动态化,从而实现互动呢?
(一)课前精准定位
互动最根本的原因是要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线上教学要有效组织,必须以课前精准前测为基点,也就是要在录播课之前就摸清楚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前测搜集到的学生素材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这些数据有利于暴露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思维方向,以此作为分析和设计课堂的依据,展开精准的教学。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我在课前设计了作业单。通过查看孩子们线上答题的情况,我搜集到了孩子们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我在录播课中制作了相对应的重点字词讲解。我还搜集到了他们在第一次读课题时产生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截图记录,挑选典型的问题,在录播课中进行展示。同时,通过统计,我发现全班44人中,问题集中在“纳米技术有什么作用呢”和“纳米技术是什么”。于是,在录播课第一课时的设计中,我就设计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孩子们也快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结束后,我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继续提问,把问题分类输入到金数据软件中。我再一次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筛选,对于不影响文章理解的问题予以删除,对于有助于理解文章和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截图后导入到录播课中,第二课时的设计就紧紧围绕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堂,因为问题来源于孩子,录播课也可以像直播课一样具有现场感。
除了文字类素材的搜集,我还搜集了孩子的声音和视频素材。同时,还请孩子们拍下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把这作为素材插入到录播课中,让孩子教孩子,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课中体现互动
考虑到录播课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条件,所以录播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格外精致。和平常的线下教育相比,教师无法在录播课时即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因此如果要在课中体现互动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课堂设计本身要体现互动
《山居秋暝》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我设计了三次改变的支架:
第一次改变 第二次改变 第三次改变
颔联和颈联纵向排列 两联诗中的动词去掉 两联诗再放回整首诗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 松间? 清泉? 石上
竹喧? 浣女? 莲动? 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发现对仗工整,细细地读。 这样的组合,请你读一读,给你什么感觉? 再读整首诗(体会这首诗整体的安静美)。
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你有什么发现,去掉动词好吗,为什么?(感受动的美) 有人从这两联诗中看到了动,有人看到了静,你看到了什么?
发现(以动衬静的美)。
学生在一遍遍朗读和思考后,他们的发现不断升级:从发现动的美,到初步体会到以动衬静的美,再到诗歌干净的美。同时,他们也发现诗人内心平静所以看到的画面安静,诗人内心干净所以看到的画面也干净。这样,他们就能在诗歌的浸润中初步感受到动静的美。
三次改变的教学支架,让课堂不是贴标签式的灌输式课堂,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学生沉浸在感受、探索的学习实践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
2.假设有学生在场
录播课虽然不可以直接和学生对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让课堂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录播课中我们可以在右下角开辟一块“黑板”区域,用于展示板书,把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即时记录到“黑板”上;我們可以增加疑问的句子来和孩子产生对话;我们可以增加“假设孩子的回答”来贴近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来增强互动;我们可以通过引起注意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互动;我们也可以加入适当的奖励机制。当然,录播课还可以通过让有需要的学生拖拽滚动条到有需要回看的地方,进行反复学习。
二、课后如何实现互动
学习是集引导、发现和巩固为一体的有效集合体。课后互动要有效,就要起到巩固、应用知识,引发孩子们的共鸣,拓展延伸等作用。可见,录播课放完后,课还没有真正结束,课后作业和成果分享是必不可少的,这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触发学生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作业的反馈、难点再讲解、拓展知识延伸补充、总结提升、分享学习成果、满足社交需求等。下面我通过构建“课后互动模式”来实现线上教学的课后互动。
(一)基础题互动训练
对于一些基础性题目,我通过金数据软件下发小练习,练习题主要是单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学生需要在线进行答题。全班同学答题结束后,金数据将自动生成考试概述,包括答题数量、答题率、平均答题时间、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个分数段有多少人、每个人考试段时间和得分。同时软件还可以清楚地统计出每道题目以及每个孩子的答题情况。这些数据段搜集,利于教师分析整理后,进行下一步精准教学。
(二)拓展题互动训练
对于一些补充拓展类的题目,我在微信公众号中上传拓展类微课和题目,学生自主答题后点击一下滑动出答案,答案就附在下方,学生可以自我反馈和再次学习。同时,我利用问卷星网站,进行题目关联(指后面的题目关联到前面题目的指定选项,只有选择前面题目的指定选项,后面的题目才会出现),从而制作分层学习材料。
这一过程借助了微信公众号和问卷星网站,代替了老师在线上教学中需要面对学生拍照上传的作业,在图片上用红色标记一张张批改的劳累过程,也替代了老师大部分的分层指导教学。学生产生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针对性解决,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社交展示圈互动
对于一些主观题或者观点的发表,我选择开辟评论区和弹幕,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在微信或者QQ开一个讨论组,保障讨论顺利进行,师生和家长之间一起讨论交流;对于需要抢答的问题,我在微信群里要求每组成员统一换上自己小队的战袍(同一组头像统一,组与组之间颜色有别),接着发题抢答;同时,我们借助钉钉软件,设置一个话题,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文章、照片、视频等上传到这个话题圈中进行展示,互相评价,老师也参与评价。教师应该以线上教学为起点,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到课后的活动中去,可以在家继续进行同类型的阅读,做朗诵达人,编知识小报等,和学生一起投入到真正的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去。这样,可以冲破课堂师生交流时间、空间局限,優化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线上教学要实现互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贯穿设计,实现互动一体化,教师要进行课前调查,精准设计新课,假设学生在场,创建教学情境,课后多维测试,搜集数据,开放展示平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录播课也有互动。只有这样的线上教学,才能让线上教学真正实现互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马艳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8(7).
[3]高修军.“学为中心”的价值思辨及教学实施——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教育视界,2018(8).
作者简介:王丽吉,女,1991年生,浙江杭州人,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