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实践探索

    余志国 李论 余绍龙

    《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同时,按照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普通高中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探索阶段的试探期到过渡期中,故及时对普通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一、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对该县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6份。抽样学生分布情况:男女生分别占47.15%、52.85%,文理科生分别占48.95%、51.05%,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分别占56.46%、14.71%、28.83%。在对问卷涉及的23个问题的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以下情况。

    一是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对职业规划较迷茫,想迫切了解自己希望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但从学校及教师方面获得相关知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5.65%。大部分学生是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上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希望得到有效指导。有93.09%的普通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其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他们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到了97.3%。而且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三是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发展认知与职业了解呈正相关关系。从单个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自己在当前及以后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的认识越清楚,就会对自己的职业认知越明确,对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越清晰,对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技能也就越了解。

    四是职业认知不足,职业选择面比较狭窄。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比较茫然,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缺乏对自己个性特长、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分析。在“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这道开放性问题中,学生选填教师、医生、公务员的人数排在前三位,达到抽样调查人数的64.35%。这三种职业在抽样调查中占比如此之高,除了职业本身比较稳定、待遇较好外,更多的是学生对职业了解的面太窄,只熟悉身边常见的职业,难以做出更多的选择。

    二、普通高中学校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不断加强。

    一是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攻关期,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与冲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于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普通高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处在基础教育向专业化发展的过渡学段,也是学生职业规划由试探到初步定向的过渡期。因此,在普通高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培养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是課程方案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要求学校教育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强调要培养学生成为“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所以,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特点、找准人生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而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有效途径。

    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利于普通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代社会存在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而且许多人从事的专业或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或符合自己个性特长的,这会影响其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到工作业绩。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这有利于学生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制订职业规划并付诸行动,从而为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三、普通高中学校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

    鉴于当前普通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配套机制。在整个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要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保证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上,要选择适合高中阶段的内容,保证学校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接轨。利用校本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对普通高中生进行综合指导。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应根据普通高中的不同年段来合理分配。如可将高一的8课时分散在一学期的每一个月里,主要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三个层面上不断发展,进而让学生明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基础和依据是什么,为后面的科学规划做好准备;将高二的8课时集中实施,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职业意识、职业认知、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社会需求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以确立初步的职业规划;将高三的8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主要集中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可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为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提供有效指导。

    二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机制。把“学科融合式教学”作为贯彻落实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之一;通过“学科融合式教学”,把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学习中了解有关生涯规划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并引导其做好规划和付诸行动。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培养教师是关键。首先,要各学科教师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其次,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各学科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拓展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最后,要加强学科教师学科融合意识的培养和学科融合能力的训练。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生涯规划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入化为自觉行为。

    三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活动课程的配合机制。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普通高中班团队活动,特别是与已经开设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有机整合。借助各种活动课程的形式和平台,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接轨,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兴趣,增长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确立初步的职业取向,并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发展情况,在尝试与实践中不断调整,逐渐为自己做好人生职业规划。

    四是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机制。落实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表面上看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事,实际上是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关系全社会和每个人的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中,人员的培训、硬件的投入、社会各方面的协调等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为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争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配合、学校实施的多方联动机制。还可把街道社区、工矿企业、景区展馆等开发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外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同时,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掌握相关技能。

    五是建立科学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了解职业需求,科学制订未来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而考核评价机制和社会人才观,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政府要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行行出状元”“专才即人才”的观念,不再把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和重点本科上线率作为考核学校业绩的唯一标准,而是增加对学生学习阶段的考核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中长期追踪考核。在学生学习阶段的考核中,重点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对学生的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进行过程性记录与考核;对学生毕业后的中长期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情况、人生发展等方面建立阶段性的抽样追踪调查。

    总之,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由于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比较薄弱,因此,各学校需要分析具体原因并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并努力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形成多方聯动机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