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立校 滋养幸福人生
王龙国
坐落于泰山脚下,毗邻孔子故里曲阜的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得益于齐鲁文化的浸润,学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致力于促进师生获得幸福体验和共同成长,探索出了一条“和美教育”之路。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二十多项荣誉。
一、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和美课程
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在学校,学生的幸福感主要源于学校生活,而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自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和成功的愉悦感等。鉴于此,学校努力探究提升师生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和美文化管理”。“和美”中的“和”代表和谐,“美”代表“美好”。“和美教育”指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舒心、愉悦、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师生在快乐学习与共同成长中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学校提出“和谐共同体,和美一家人”的共同愿景,确立了“把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的办学理想,以“人本、个性、和美”为核心理念,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原则,精心打造学校“和美教育”文化,形成了“正心至和,励行尚美”的校训、“和谐、尚美”的校风、“和悦、立美”的教风与“和乐、共美”的学风。
在坚持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实施,并自主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突出“整合+特色”,构建了“和美课程”体系。面对性格、兴趣、个性各异的生命个体,学校启动实施了“七彩1+1”工程。“七彩”是指校本课程涉及的红色德育、橙色体育、黄色乡土教育、绿色科技教育、青色语言教育、蓝色心理教育和紫色艺术教育七大领域。学校通过这七大领域点亮学生的七彩童心,成就学生的七彩生活。“1+1”包括:实施“1加1”工程,开发校本课程,即每位教师除教学本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外,再根据个人专长申报开发一门校本课程;采取“1选1”措施,实施校本课程,即每位学生根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每学期至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进行学习;搭建“1展1”舞台,评价校本课程,即每位学生至少在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大节日中展示一项校本课程所学技能。“七彩课程”被细化为三十多种校本课程,集中在每周三、周四下午开设,促进学生强健了体魄,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学校以课程形式整合全部德育工作和活动,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一是确定学期教育主题。一年级为“有规矩,能自理”,二年级为“能避险,乐健体”,三年级为“懂是非,明礼仪”,四年级为“爱读书,勤思疑”,五年级为“正举止,重友谊”,六年级为“重养成,负责任”,七年级为“知荣辱,尚礼仪”,八年级为“懂感恩,有爱心”,九年级为“讲诚信,能自信”。二是把跟学生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事打造成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分配到一学年中,做到月月有主题,活动系列化。
学校还实施了“七彩和美卡”激励性评价,开展“集七彩和美卡,做七彩和美少年”活动。“七彩和美卡”指红色言行文明卡、橙色阳光体育卡、蓝色和谐交往卡、绿色勤思好学卡、青色书香悦读卡、棕色自理自律卡和紫色才艺发展卡,用于表彰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在每周末、月末,学校依据学生获卡数量推选“周之星”“月之星”,一年获得七张七彩和美卡的学生可以获得“七彩和美少年”称号。“七彩和美卡”激励性评价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上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向上向善,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夯实了根基。
二、重视教师培养,促进团队合作
学校鼓励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1.搭建教师成长阶梯,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学校搭建了“特色新秀—特色教师—特色名师”的成长阶梯,组建了名师工作室,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例如,学校音乐教师张国华精通多种乐器,经常带领音乐教师团队参加市县级才艺展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本人也先后获得“宁阳县十大文艺明星”“泰安市音体美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器乐类一等奖”“泰安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并且多次被评为学校“最美教师”,连续六年在宁阳县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又如,2012年入职的牛楠楠老师,在短短七年内就成长为一名特色教师。她认真学习研究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执教的《安塞腰鼓》获得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获得特等奖。她独创的“专项知识天天练”“人人达标过关制”等一系列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在全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引领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本人先后获得“宁阳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宁阳县学科管理先进个人”“泰安市初中小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被确定为“2019年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
2.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滋养教师成长
学校为教师统一购置了百余种教育家系列丛书,每月开展一次《和美讲坛》活动,由全校教师轮流开讲,共享智慧盛宴。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集中开展读书系列展示活动。每位教师每年可自主选择订阅一到两份报刊杂志以充实阅览室,费用由学校报销。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3.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多种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基于此,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一是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学习、讲学、参赛的机会。通过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和教学比武,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二是注重教研组建设。包括组织教研组所有教师参与起组名、定组徽等。比如,初中语文组的“正学”、数学组的“数形在一起”、历史组的“薪火团队”等,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展示了教研组的团队意识。三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读一种学科教学专业刊物,研读一本专业理论著作,撰写一篇研究性论文或教学案例分析,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四是搭建交流平台。比如,设立学科日、教研组日以及组长沙龙和网上论坛。五是设立教学主题工作坊。比如,设立了和美教师发展工作坊、和美课堂教学工作坊等,每个工作坊都是一个研修学习的共同体。
三、创新管理评价,提升和美体验
1.实施部门月自主项目建设,推动管理方式转型
学校设立了小学课程中心、小学学生成长中心、初中课程中心、初中学生成长中心、艺体课程中心、教学资源中心等十个部门,要求各部门自觉把学校年度计划细化为每月的具体项目,在着眼大局的前提下主动创新。以月为时间节点,各部门自主筹划本月重點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要点、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呈现形式等),经分管校长审核、校长审批后实施。月初,学校在校园网上公示所有项目;月末,学校组织教代会及学生代表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定。这一举措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学校安排,部门执行”的被动局面,推动了学校重点工作的落实。
2.创新例会形式,打造学习型团队
遵循“和美文化管理”理念,学校创新办公例会形式,将行政办公会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引入(6~8分钟)。由专家型教师引进当代教育前沿思想,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干部理论素养。二是分享(6~8分钟)。要求干部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每天坚持撰写工作反思或工作日志,并在每周五前上传至学校专门建立的360云盘与大家分享。每周由一名中层干部收集整理全体干部的周报,做成幻灯片文件在办公会上展示分享,以督促干部读书学习与反思。三是落实(每人限3分钟)。由各学校副校长简要总结上周未完成的工作及原因,据此安排本周重点工作及落实需协调的地方。四是转型(10~20分钟)。由书记或校长就工作创新、作风转变等提出转型意见,转变思想作风,凝聚传播正能量。
3.倡导共学、共事、共修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对于学生活动,无论是班级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均由学生主持设计,逐渐从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努力创建和美班级。一是设计班级顶层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班级精神、班训)和班级文化标志(包括班歌、班徽),形成共同愿景,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二是重建班级组织架构,让人人都是管理者,摒弃过去只由班主任和几名班干部管理整个班级的做法;三是设计班级自治制度,由学生制定班规班约,做到“我制定,我遵守”;四是组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合作、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团结互助与良性竞争;五是以班级自主项目建设推动特色班级创建;六是引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成长故事,展示最佳成果,并对自身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学校愿意推开这扇门,让全校师生沐浴和美之光,润泽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