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媒介对门罗原著的诠释艺术

    王琴

    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艺术家,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对加拿大的文学影响较大,《熊从山那边来》更是其晚年名作。《熊从山那边来》主要讲述一对老夫妻的晚年生活,这对老夫妻一起相濡以沫度过了四十多个春秋,但就在安享晚年的时候妻子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变故将原本安详、幸福的生活彻底打乱,妻子因病情严重迷失自己,再也不能正常生活。导演演萨拉·波莉将这部作品改编为《远离她》并获得成功,比改编更成功的是导演萨拉·波莉的改编成为了加拿大乃至世界文学改编电影的一个全新模式,在萨拉·波莉改编中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属性的建构,这对于整个加拿大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 爱丽丝·门罗及其作品

    短篇小说是作者爱丽丝·门罗的主要文学成就方向,共有11部短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集,在加拿大被称为契科夫一样的文学艺术家。爱丽丝·门罗更是凭借其短篇小说在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对于爱丽丝·门罗的文学评价是人类心灵的开启者。[1]在爱丽丝·门罗文学作品中主要以加拿大的社会变化为主要线索,不同的作品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内心情感变化,其中主要以平民百姓为主,将加拿大的地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熊从山那边来》是爱丽丝·门罗在1999年发表于《纽约人》上的一部短片小说,2006年加拿大著名女演员萨拉·波莉将其改编成电影,这也是萨拉·波莉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的第一部作品,萨拉·波莉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导演界的一众好评,并斩获了多个大奖。[2]电影《远离她》刻画的人物以女性為主,从小说的作者门罗,到电影的导演波莉以及电影的主要演员都以女性为主。

    二、 电影媒介对门罗原著的改编艺术

    (一)将小说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电影的视觉形象

    导演萨拉·波莉在拍摄《远离她》时,基本上按照忠于原著的思想进行,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情节脉络、人物对话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动,与原著《熊从山那边来》基本一致。但是,电影中的个别情节,导演还是做了一些改动,这些改动都是从诠释电影角度进行考虑,主要将原著中的一些文字进行加工,改动之后的文字更加接近电影的表达方式,更加形象和具体。比如,原著《熊从山那边来》中菲奥娜得病一部分的描写,在原著中仅仅是文字的描写,但是在电影的拍摄中导演又加入了菲奥娜将锅子放入了冰箱的情节以及格兰特在看到这一幕后的吃惊表情,这些都是原著没有的东西,导演通过这些场景的加入为后面菲奥娜入院治疗进行了场景铺垫。[3]电影虽然改编自小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电影与小说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小说是一种文学的艺术,主要依靠文字来展现文学的艺术,而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这种视觉艺术是需要一个个镜头拼接而成的,形象的视觉镜头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

    (二)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增加原著的年龄断层

    小说《熊从那边来》主要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妻的爱情,而导演在进行拍摄的时候,添加了疗养院女护工的戏份,从女性的视角上来讲述女性生活的艰难。导演添加疗养院女护工的戏份除了增加一个角度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弥补原著中的年龄断层问题,导演通过对疗养院女护工克里斯蒂的人物描述以及克里斯蒂对于生活、爱情、婚姻的影像表达,串缀了年轻女性的视点,从这一点来说,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导演波莉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解决了原著中年龄断层的悬空感并获得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共鸣,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远离她》,去关注原著《熊从那边来》,进而去关注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电影媒介对门罗原著的诠释艺术

    (一)电影媒介对原著思想主题的艺术诠释

    “生存主题”是加拿大文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学创作核心主题,而门罗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虽然在一定程度遵循了文学界的这一主题核心观念,却又远远地超出了“生存”的视域。门罗在作品中描绘了当生存已经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的绝望、残忍以及生命的延续还需要面对的各种挑战,在生存绝无可能情况下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年华逝去的坚守、对于艰难世事的忍耐等,通过这些来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让社会更多去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熊从山那边来》不仅仅是一部描绘老年人在得病情况下的晚年情感小说,更深层次的是描绘生命本质的一部著作,这里不仅仅有爱与救赎、背弃与忠贞,更有死亡与衰老。原著是一篇小说,在小说中还描绘了格兰特在年轻时候的一些风流往事,而波莉在电影中则将这部分的内容全部删除了,在一个小时的电影中主要描绘的都是格兰特对于患病妻子的照顾,对于婚姻的忠诚。同时,导演波莉还在电影中新增了一些桥段,比如通过疗养院女护工的口中说出的“勇敢做自己,永远都不迟”的劝诫格言,通过这句劝诫格言也暗指了格兰特从年轻时对爱情的不忠转化为一个爱情的守护者。波莉并没有沿用作者门罗小说《熊从山那边来》的原名,而是将电影名字改为《远离她》,这里的远离她是指远离电影的男主人公格兰特远离女主人公菲奥娜,这种远离是爱的远离,是为了让菲奥娜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虽然在距离上的远离却是爱情上的靠近,这种爱超越了一切的爱情,是终极爱情,是一种以任何方式违约都不能有丝毫改变的爱情。[4]导演波莉在电影《远离她》中除了来自原著《熊从山那边来》的感悟以外,还加入了自己对于生活、爱情的理解,导演波莉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有27岁,但是却经历里家庭的破碎、爱情的失败、亲人的病痛等等生活经历,正是这些生活经历让波莉迅速成长起来,在初读《熊从山那边来》小说时给了她很大的震撼,这部小说教会了波莉如何去理解生活、爱情,让她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也因此才有了让波莉想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冲动。而就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波莉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即小说《熊从山那边来》的编辑并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就是导演波莉要将小说推而广之的最大原因,让更多的观众通过电影去了解小说,去重新体会生活、爱情,即使是今天同样的理由也值得我们去观看这部电影以及小说,通过小说和电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生活,珍惜我们的身边人。

    (二)电影媒介对原著情感的艺术诠释

    门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被称为短篇小说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而她的作品也的确非常出众,朴实而又优美,语言生动而又准确,让读者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令人难忘。在小说《熊从山那边来》中,门罗对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并没有过多地描写,而是通过男主人公格兰特来具体描写的,比如格兰特年轻时的风流韵事都是从格兰特的口中说出来的,女主人公菲奥娜具体知不知情并没有详细说明,如果菲奥娜知道格兰特对于婚姻的不忠很可能导致婚姻的破裂,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爱情故事,从这一点来说对于电影的改编是非常有难度的,文字上的叙述虽然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但电影镜头却很难将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也能看出作者门罗文学写作功底的深厚。导演波莉在拍摄电影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创作性语言,这些创作性语言将小说中难以用镜头拍摄出来的内容形象地搬上了荧屏,表达了作者门罗想要表达的感情。[5]电影《远离她》以一场雪景作为开头,在雪景中一男一女并肩滑雪,在经过一个由白雪铺满湖面的湖泊后,男性滑雪者从另一个方向划去,远离了女性滑雪者,但是在雪景的最后依然是两个人在并肩滑雪。导演波莉通过这一场景开始叙述其实是借用了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这一场景形象的将小说主人公格兰特和菲奥娜的爱情故事表述出来,从开始的婚姻生活,两个人开始滑雪,到中间年轻的格兰特背叛了爱情远离了菲奥娜,雪景中男性滑雪者偏向了另外一个方向,最后格兰特终于回头和菲奥娜一起走下去,在雪景中最终男女滑雪者也又重新站在一起滑向远方。导演波莉在电影中运用音像和运动的处理方式将作者门罗想要表达的情感全部都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在电影中格兰特最终为了拯救自己的妻子菲奥娜而背叛的她,这种巧妙的改编打破了人们对于场景的想象,不但将作者门罗想要表达的冲突情感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更能够吸烟观众的眼球,在电影情节来说也更加戏剧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波莉的改编不但尊重的原作者门罗的情感表达,同时符合了电影的表达特点,更加生动、形象的将《熊从山那边来》搬上银幕。

    四、 影片刻画终极爱情的价值及局限性

    《远离她》的改编来源于小说,但电影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加入了大胆、细节的描绘,能够深入的引发出观众和导演的共鸣。从某方面上而言,电影还是忠于原著,并未与原著出现太多差异。在刻画和塑造格兰特和菲奥娜的爱情上,从生病、绝望和离开等一些情节上,都遵循原著的发展情节而进行设计,同时还加入了很多吸引观众眼球的小细节,让观众体会到导演的良苦用心,并借助于年轻护工克里斯蒂之口,表达出导演在深诉现代年輕女性生活和工作的不容易,可见这部电影带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特色。“远离她”这不但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而且也是这部电影的中心主旨。格兰特由于特别爱她,因此他最终选择远离她,让心爱她可以与自己喜爱的人相守在一起;因为爱她,所以背叛了她,诱惑了奥布里的另一半,让奥布里再次回到心爱的菲奥娜身旁。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经超过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变成了永恒的、深厚的亲情,这也许就是观众眼中认为的爱情最高境界。但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不一定是完美的,反之,有可能是无奈的、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也许这就是最真实的爱情的写照。另外,这还是一部有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老人的影片,但在这方面上却没有深入描绘,而是美化患者,一旦患上了这种病,其实是疯狂的、暴虐的,经常伴有失忆,大脑在受到损害后,很容易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情,绝对不是每天只打打牌、聊聊天、散散步等这么简单,但是导演并没有将这种病的残酷一面展现给观众,也许有导演的独特见解吧。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导演在刻画这方面上存在不足,对于这一问题,应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只要是电影内容足够精彩,就完全能够掩盖住这一小小的不足。

    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萨拉·波莉对于小说《熊从山那边来》的改编是在尊重原著基础上进行的,将原著的思想、感情都形象表达,这也是电影获得众多影视大奖的重要原因。导演波莉在改编中主要突出了女性形象,将原著的文字形象转换为电影镜头,并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波莉对小说《熊从山那边来》的改编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成功的典型,其中改编的艺术也是现在电影改编中缺少和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