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在品德与生活生态课堂建设中的应用

    唐超超

    生态课堂即回归师生自然发展需要、回归真实生活的课堂。品德与生活学科关注学生的体验和践行,倡导在和谐、生态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生产者”,道德的“体验者”和“践行者”,品德与生活教学应充分凸显生活化的特性,回归儿童生活,利用情景模拟打造生活化的生态课堂。

    一、相关概念解释

    情景模拟[1]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

    简单地说,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课堂[2]是一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以便更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它倡导课堂回归师生的自然发展需要和真实生活。

    二、品德与生活学科生活化的特点

    从学科名称上看,“品德”与“生活”是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统一在一起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活是品德形成的根源与载体,品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内在于生活,道德与生活不是“两张皮”。可以说,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构成要素,是生活的构成性规则。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品德与生活学科的特性使其更需要课堂的生态化,因此有必要运用情景模拟,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

    三、品德与生活课堂情景模拟生态化建设

    1.情景创设来源生态化,源于生命本真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行为。因此情景的创设应该立足儿童的生命现实,使课程根植于儿童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

    以首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课为例。教师此前发现有些一年级小学生在进出办公室时不懂礼貌,要么推门就进,要么喊过“报告”不等得到允许就进门。于是教师就从这种实际现象入手,在课堂上通过“礼貌用语我会用”的活动,创设了“进办公室”“见到不认识的老师”“寻求帮助”等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景模拟中学会礼貌言行。

    2.情景目标指向生态化,指导生命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情景创设应紧紧围绕指导学生真实生活而展开,帮助学生健康安全、积极愉快、负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在体验和扮演中引起情感共鸣、感悟、自主建构,而不是让儿童为了表演而表演。诚然,表演本身可以锻炼学生多种综合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以利于日后的道德践行。

    如在“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课,教师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景中扮演,体会、感悟并自主把握怎样才是“有礼貌”。还让学生讨论并体会礼貌和不礼貌地处理同样一件事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回归自身和生活,自然地产生共鸣,自主建构礼貌的标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情景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反复实践并展现出来的。

    3.情景过程实施生态化,满足生命需求

    (1)人物和场景设置符合儿童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其所知觉事物的表面显著特征的影响。因此,情景的设置与实施要符合一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如,在“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将情景中的人物设定为“喜羊羊”“美羊羊”等,以“羊村”为具体背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例如,在“见到不认识的老师”的情景中,人物为“大头儿子”,场景是“大头儿子去上学,见到了不认识的老师怎么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设置和人物,使学生更容易投入情景表演,与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融为一体,体会情景的价值并激发道德体验。

    (2)因材施“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演”就是情境模拟中的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角色分工和场景再现。例如有的角色适合男生,有的适合女生;有的适合活泼开朗的学生,有的则适合性情温和的学生。如可选一位文静的小女生扮演“美羊羊”,选一个高个子外向的男生扮演“沸羊羊”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景。

    情景模拟教学应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使学生高度参与。为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情景,还要在实施过程中提供适度的指导、及时的评价与恰当的总结,还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重复。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既是反应者、支持者,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推动者,其组织引导作用要贯穿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3]。

    生态课堂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师生的生命力得到彰显的课堂,是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富有生机的课堂,更是回归生活、融通生活、指导生活的课堂。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应用情景模擬教学法,要同时兼顾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打造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成长并彰显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107.

    [2]周士勤.“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J].教育科学论坛,2007(1):40-43.

    [3]华洪珍.论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13.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