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毛翔宇
【摘要】纵观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看每一次的金融创新都会给当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这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考验。经济的不断变化是把双刃剑,既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具有阻碍经济进步的阻力。虽说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我国来说,研究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是有重大意义的。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起的作用微弱,尽管相关部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当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即使有金融创新的刺激,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并不深入。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银行;金融创新;货币政策;有效性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的进入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国内银行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必须进行自我的金融创新,不断地完善自身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以及组织结构等等。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够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求得发展的出路。同时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银行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银行金融创新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大舞台。既然我国已经进入到世界经济这个大舞台中,那么面对的不仅仅有机遇,同时还有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和面对挑战成为了我国金融机构需要研究的热点。对于银行来说只有跟随世界的潮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在银行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创新方式的选择是需要进行详细地分析。笔者认为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银行金融体制的创新
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进行融资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银行进行贷款,相对于民间信贷来说,一方面银行贷款的利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另一方面银行有较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借贷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企业对银行贷款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使得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增加以及稳定性相对降低。我国银行在信贷方面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和压力。首先银行不仅具有短期融资的功能同时还要肩负长期融资的职能,这就造成了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以及职能方面负担过重,阻碍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部分银行还对一些无资本的中小企业进行放贷,甚至一部分还进行了股本融资,这些放贷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银行的放贷业务量,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为了银行长久利益的考虑,银行应当进行金融体制的创新。第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信誉度较好的中介融资市场,这样可以分担银行的放贷压力,但是在发展中介融资市场的同时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市场规范,保障中介融资市场的秩序;第二可以发展股权融资市场。股权融资市场的成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银行的放贷压力,但是在发展股权融资市场的过程中,应当有相关的法律人员进行监督,以防止有不法现象的发生。
1.2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自从我国入世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市场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同时银行也在金融业务方面不断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要求。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地消费刺激下变得也越来越有活力。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它利用新的思维、新的结构以及新的技术并通过创新工具的使用以达到融资的效果。目前对于银行来说,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它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核心部分,一切业务创新的方式都依赖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是所有业务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所有业务创新中最能吸引关注的一种创新方式;其次就是技术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不断的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将银行的金融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金融技术的创新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同时也给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捷。例如ATM机、网上支付、电话银行等新技术的发展都给金融创新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最后就是服务创新。人性化的服务总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个性化以及人性化贴心的服务理念。这种服务理念的深入会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二、货币有效性
一般来说所谓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并使用各种各样的货币工具对流入社会的货币总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调控,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收支平衡、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就业以及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实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指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达到的程度。鉴定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般通过以下几点。
2.1货币能否影响产出
货币政策一般通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影响产出。首先货币政策的收紧导致企业需要负担更多的利息,这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使社会的供给量下降影响货币产出;其次如果银行的利息较高,这样就降低了人们的消费热情,这样就导致社会需求下降,从而影响货币的产出量。总之货币政策能否有效系统地影响产出是决定货币有效性的一个标准。
2.2货币与产出之间的联系是否稳定
货币政策的实施影响着产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仅仅由这一点是不足以全面证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与产出之间的联系是否稳定也是判定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一方面来说货币与产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货币政策是具有有效性的;另一方面来说货币与产出之间的联系是变化的,这就说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了。总的来说货币与产出之间联系的稳定是衡量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
2.3货币当局有效的控制货币
货币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对货币的国际收支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如果说供给量和需求量相差较大,这就说明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反之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对来说差距不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收支平衡,这就说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货币当局通过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银行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因此在银行实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如何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银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支付方式的改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电子支付手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是同时增加了电子货币的流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电子货币不同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它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支付手段的创新对货币有效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3.2融资方式的改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为了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的发展,银行在不断地进行融资模式的创新。融资模式的创新在减小银行压力的同时也给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定的冲击力。融资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多,货币的平衡很可能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减弱。
3.3金融业务的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加入使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国内的银行为了自身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金融产品进行了不断地创新。而金融业务的增加和创新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市场活动中来,这就使流通的社会货币相对的减少。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同样遭到了削弱。
四、结论
综上所述,银行金融的创新贯穿于银行的发展,正是应为金融的创新才不断地给银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但是银行金融的创新发展也给各国的货币当局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银行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崔莹.融资方式创新及影响[J].中国金融,2012(11)
[2]郑美艳.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时代金融(下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