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刍议

    汪峰

    【摘? ? 要】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现代社会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就科技期刊而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内的科技期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总结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发展趋势

    一、数据及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为数据量更大,数据更加多元化,同时,数据的应用速度也更快。其中表现出的各种类型的大数据技术,核心在于针对数据更加深层次化,专业化的处理及应用。因此,大数据往往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共同出现,目前较为常见的大数据技术为云计算技术,并且各项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12年,标志着在数据技术领域的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大数据这一概念,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期刊同样不例外。这就引发如何在大数据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助推科技期刊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科技期刊也表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二、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一)出版业态多媒体化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传统的发展模式要求大量的出版,这就意味着对于纸张的需求量较大,同时还会使用到大量的油墨。而这些原材料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当代社会面临的环境恶化日益加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此背景之下,科技期刊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除此之外,伴随着各类生产成本的增加,传统的出版模式也增加了科技期刊的生产成本。这就要求传统科技期刊必须向新业态转变,实现产业升级,逐渐向清洁化、节能化方向靠拢。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都为纸质,且科技期刊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其应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因此整体的印刷需求量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对期刊成本的有效控制。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今后的科技期刊必然由传统的纸质出版转变为数字出版,并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采用数字出版模式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而言更为有利。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更加容易,同时,大数据技术所构建的各平台也为数字化科技期刊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各大媒介以及传播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发布等。

    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出版媒介的革命。纸质出版模式是传统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形式,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实现多媒体出版模式,能够容纳更多信息形式,例如音频、视频等都可以囊括其中。并且数字化的出版模式可以运用各类软件进行便捷的格式转换,就可以替代传统的印刷以及投递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整体的出刊速度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二,传播平台的革命。传统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主要采用纸质传播平台,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可以运用数据库平台以及其他媒体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出版;其三,多媒体编辑的革命。传统的科技期刊所编辑的对象以文本信息为主,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对象则更加丰富,多元化,各类多媒体信息都是编辑的对象,实现由多媒体编辑,替代平面编辑的升级。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无论是在出版或是传播以及编辑层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体现出数字化的特征,这些都成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支撑。

    (二)编辑流程精细化

    运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在具体流程上将更加精细化,在传统编辑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数字化描述作业流程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体现。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及程序化作业模式,表现出的效率更高。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今后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手段,逐渐替代人工编辑模式。同时,大数据技術所提供的各类数据平台也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用数据处理模式实现编辑过程中的动态性以及智能性,减少在编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支出,在信息传递以及共享方面效率更高。

    (三)评价规则多元化

    一直以来,评价规则关系着科技期刊的发展,制约着科技期刊的评价结果以及发展方向。目前关于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使用定量评价规则,其中包含两个重要指标,第一为期刊影响因子,第二为论文引用频次。采用量化指标对科技期刊质量进行评价,对于科技期刊质量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同样存在弊端,单一的使用量化指标容易产生评价生硬的局面,无法针对科技期刊所表现出的发展水平差异化进行充分体现。基于此,一些学者开始研发更具综合性的评价方法,致力于从多维度针对科技期刊以及论文质量进行评价。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关科技期刊的评价规则开始发生变化,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一,评价方法多元化。运用大数据平台,能够针对科技期刊的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和处理,因此可以使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在分析方法上会采用文本分析、语义分析等多种综合模式;其二,评价更为动态。大数据具有十分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因此,对引文情况能够实现动态追踪和预测,有关科技期刊的评价就可以使用更多动态数据来进行,保证最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其三,反馈信息多元化。在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之后,需要有一定的窗口用于反馈评价结果,能够听取读者的意见,实现科技期刊的改进。传统的窗口相对较为单一,很难实现期刊和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对期刊的评价和意见表达。

    三、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的途径和方法

    为深化大数据在科技期刊领域的使用效果,必须深化对大数据相关技术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将科技期刊的内容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融合,致力于构建多角度的用户体验,并借助大数据的动态性特征完成实时的调整。同时需要深入考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在商业出版方面所遵循的逻辑,掌握更多的運营方式,在期刊内容表现形式上实现创新,致力于运用更多的媒体渠道实现期刊内容的传播。注重和读者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加深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二次传播,将读者和作者融入科技期刊出版网络平台中,赋予一定的角色,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工具所具有的数据组合以及加工功能,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正确理解大数据时代关于用户体验质量的保障,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服务水准,将服务质量体现在各个细节上,同时依据大数据技术获得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服务信息等。

    (二)数据潜在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善于从数量庞大的信息流中获取关键信息化为己用。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以往针对数据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初始收集阶段,并没有形成关于数据背后蕴含价值的认知。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往往代表着经济效益,正是由于数据表现出动态性特征,使之成为服务于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关于内容的发现和数据背后价值的挖掘,保证对于大数据的利用效率,从而为科技期刊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必须重视自身在整个信息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精准定位的方式在数据收集以及价值挖掘方面占据领先位置,在此基础上实现大规模数据价值的挖掘。对于出版社而言,其关注的重点在于书刊是否符合读者的口味,而作者也十分关注书刊内容和主题是否符合读者的偏好,而这些关键信息的获取可以基于期刊的覆盖率、点击率、引用率以及发行量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读者的喜爱、偏好消费模式以及读者评价等,这些将成为科技期刊预测业内发展走向的重要信息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规划科技期刊今后的出版方向以及专题选定,保证服务的针对性。

    在进行数据收集以及价值挖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二次用途,即实现数据应用价值的拓展。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数据的价值都体现在二次用途上,并非大众所认知的基本用途。在强调数据收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如何有效发挥数据潜在价值,掌握关键机制。以亚马逊公司为例,建立数据化的书籍模式,即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能够对读者一些反复标注或者是强调部分进行记录,但是并没有针对这一有效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发掘其中的价值,这使得其推出的电子书籍并没有收获良好的市场效果。

    (三)谨防数据的过度利用和侵犯隐私

    在有效运用大数据实现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大数据过度使用所带来的危害。首先,对于数据的过度依赖会造成眼界的狭窄,忽略客观规律,使得最终的分析结果走向误区。事实上人们对于数据的依赖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遭受数据控制。这也警醒我们关于数据的引用应当保持适度,克服其中存在的误导性和不客观部分。因此,在有效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认知其具有的局限性,避免大数据应用和领域之间的不匹配,同时还需要关注对于隐私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大数据而致使用户隐私暴露,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确保在科技期刊领域关于大数据的适度使用。

    (四)大数据思维基本功的修炼及有效利用

    有效运用大数据需要掌握专业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除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保持对于新媒体的高度敏感,能够敏锐感知大数据的变化,同时还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媒体工具来助力科技期刊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以及行业的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同时基于大数据角度开拓自身的视野,努力掌握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技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行业的发展考验着每一位编辑对于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关于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正确利用,有效挖掘数据价值并转化为科技期刊发展的经济效益,这些都考验着科技期刊编辑的能力。因此,注重有关大数据思维基本功的修炼,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能力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五)创新数据利用模式

    随着各类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以及各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开始引入大数据概念,科技期刊位列其中,基于大数据技术逐渐走向数字化发展道路。虽然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拥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有关数据的利用模式创新方面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为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和科技期刊之间的融合,应当在各个环节充分融入大数据技术,不仅是日常的生产以及各类加工环节,涉及科技期刊的资产以及管理要素,也应当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除此之外,建立学术互动平台,也是大数据运用模式的创新形式之一,它能够实现科技期刊和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获取读者的阅读倾向,提高科技期刊服务的针对性。

    (六)树立大品牌观

    注重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样是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期刊应当关注的重点。这是由于在大数据的冲击下,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发展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办刊理念,从传统的出版、传播以及宣传方式中脱离出来,基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设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其中就必然体现有关期刊品牌的建设。通过和大数据平台合作的方式来扩大期刊品牌的知名度,实现期刊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期刊品牌价值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除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市场知名度之外,更应当关注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前文提及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的喜好,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来获得读者的青睐,这也是塑造科技期刊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读者满意的服务来保证自身的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市场口碑,从而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

    结语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人类的进步正是源自人的创造性,在大数据的世界中人类特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创意、直覺、冒险精神和知识野心等,因为更大的数据源自人本身,人在如何运用数据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方谚语“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大数据为各行各业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而不是最终答案。面对全新的大数据环境,科技期刊应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科技期刊一方面要坚持采集和传播优秀的学术成果,提高办刊质量,提升办刊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充分适应信息传播新的特征,建设复合型的期刊办刊队伍,期刊编辑应树立大数据的思维意识和行为准则,改进期刊内容和呈现形式,增强期刊传播效果,从内容、服务、推广等多方面着手,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从而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尽可能地缩小与国际知名科技期刊的差距,这也是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卓伦.组织与呈现:新谋体视阈下我国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研究[J].科技编辑研究,2019(01):13-16.

    [2]王君超.大数据思维下的新闻编辑学[J].中国报业,2014(11):92-93.

    [3]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刘俊,张昕.大数据视域下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J].编辑学报,2014(01).

    [5]王军峰.我国学术期刊智库化转型的优势、路径与意义[J].中国编辑,2019(11):66-71.

    [6]刘筱敏.中国科技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3).

    [7]田丁.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未来形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2):232-236.

    [8]张阳.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数字化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735-738.

    [9]蓝艳华.媒介融合,期刊编辑如何把握主动权[J].出版参考,2013,699(05).

    [10]谢飞凤,张俊祥,季群 等.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精准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6(07):90-93.

    (作者单位: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