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类型找规律,练就慧眼避陷阱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类客观试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虽然考查的程度不深,但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命题人为了迷惑考生,常常在基于对诗词基本理解的某一个方面(点)设置了种种陷阱,更加增添了选择的难度。因此,我们要认清和规避这些选项陷阱,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曲解词语;颠倒时序;混淆表达技巧;误解诗意;脱离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7-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邓卫红.识别类型找规律,练就慧眼避陷阱——古代诗歌鉴赏类客观试题备考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07):73-74.

    诗歌鉴赏类客观试题常见的设题陷阱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词语

    古代诗歌鉴赏类客观试题的命题,设题人在选项的设置上经常玩弄文字游戏。故意利用考生对词语可能产生的曲解,以望文生义等方式来设置选项,迷惑考生。

    【示例】《念奴娇·春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设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景象萧条,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兼以细雨斜风,则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

    B.柳和花用“宠”“娇”来修饰,使用拟人手法,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爱,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关爱。

    C.风雨之夕,词人饮酒成词,借以排遣愁绪,词成酒醒之后,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欣喜。

    D.下片写词人枯坐愁闷,恹恹入睡了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辗转难眠的忧愁和凄然溢于言表。

    【解析】C? “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欣喜”错。应该是“词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又袭上心头”,此处的“闲”并不是悠闲,而是“闲愁”,表现出一种伤春念远情怀。命题人故意曲解“闲”的意思,把“闲”曲解为“悠闲”。

    二、颠倒时序

    命题人有时就针对古代文化常识中涉及的诸如时序、环境等考生极易误解的关键词、句设置陷阱,诱导考生做出错误判断。

    【示例】《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 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 化作西楼一缕云。

    【设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中,一个“落”字一语双关,暗示出人与柳絮相似的命运,其中也掺杂着词人的身世之感。

    B.“知是凌波缥缈身”一句,化用了曹植《洛神赋》“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的典故,是对“风流绝代人”的由衷赞美,称赞她不同于一般的风尘女子。

    C.“红乍笑,绿长嚬”,属于神态描写,写她笑时短,嚬时长,既是对女子外貌的刻画,也写出了她内心的酸苦。

    D.“与谁同度可怜春”一句,与贺铸的《青玉案》中“锦瑟华年谁与度”的境界极其相似。词人的当面询问,不仅表现出对她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而且也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

    【解析】D“与谁同度可怜春”不是当面询问,而是词人的想象与感叹。无限美好的春光,没有人陪她共度,是写她的孤苦寂寞。

    三、混淆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是高考中诗歌鉴赏的常考点之一。命题人有时利用其细微的差别来设题。

    【示例】《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设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阑槛倚晴空”,写平山堂的建筑高、险、奇,矗立在晴空之下。这一句写得气势非凡,奠定了全词疏宕豪迈的基调。

    B.第三四句,描写具体又饱含深情。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杨柳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杨柳的丝丝缕缕时刻牵动着词人的情感,更何况这株杨柳还是词人亲手种植的。多年以来,无论词人在何处做官,平山堂前的杨柳,一枝一叶始终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

    C.“文章太守”三句,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风流不羁、豪放旷达的太守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刘原甫的赞美。

    D.送别席上,举杯面对老朋友,感慨万千。“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思想。

    【解析】C? 首先,“风流不羁”分析不当。从“文章太守”可以看出,突出的是太守的“文才、才华”,所以应该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才华横溢、豪放达观的太守形象”。其次,“欲扬先抑的手法”分析也不恰当。本词的写作手法主要是“虚实结合”。虚写过去的豪达生活,实写饯别宴上劝慰友人,把酒言欢,豪情壮别的场景。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词感情的抒发张弛有度,真挚恰切。

    四、误解诗意

    读懂诗歌是准确答题的前提,但由于时间关系,考生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字斟句酌地完全读懂弄通诗歌的方方面面,难免有理解不全面的情况。命题人往往就抓住这一缺陷,有意采用断章取义、片面理解的方式来设置陷阱,以此来误导考生。

    【示例】《游赏心亭》(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方樽。

    【设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景,描述登赏心亭所见,强调无论从悠久的历史还是从险要的地形来看,建康所处的位置都非常重要。

    B.颔联紧承第二句,继续从空间范围上描写,尤其运用巧妙的是“来”“入”两个动词,写活了客观景物,突出了无限江山奔赴眼前的动态。这两句既展现了赏心亭的凭高眺远,视野开阔,又为下文的感怀作了适当的铺垫和过渡。

    C.颈联感慨史事,借典故抒情。巧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给后人敲响莫蹈覆辙的警钟,表达了撫今追昔的悲慨之情。

    D.尾联化用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D? 对诗句的解读有误。尾联应该是写诗人面对建康城的残垣断壁,故国萧条,物是人非之景,独自徘徊沉思,借酒浇愁,表达了对人生凄凉的无尽感慨,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重视前车之鉴,仍然沉醉于亡国之音的深深忧虑。

    五、脱离背景

    鉴赏诗歌一定要联系具体的写作背景。命题人大多正是故意混淆写作背景,忽略具体语境,随文附会,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考生如果不能结合具体语境细加分析,就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示例】《临江仙①》(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设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写雨夜怀人,睡前翻看旧诗书,表达追忆往昔,伤心欲碎的心情。

    B.“鸳鸯”二字,原来很熟悉,如今认真写起来却感到有点生疏了,表达了与久别的妻子重逢的渴望之情。

    C.“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倦”写看书的时间长,“重看一半”就双眼“模糊”,表现对妻子情深义重,思念之苦。

    D.最后两句写词人在黑夜里,凝神注视室内一盏孤灯,情思涌动,不能自已!问世间情为何物?怎么能说得清楚。

    【解析】B“表达了与久别的妻子重逢的渴望之情”理解错误。从注释①可知,写此词时词人的妻子已经离开人世。考生答题时如果能够仔细看一下词后附的注释,就完全可以避开此类陷阱。

    总之,只要考生们在平时的复习演练过程中,多加练习,练就一双慧眼,答题时就能辨清设错类型,再通过掌握一些命题规律和辨析技巧,就能够识破和回避设题陷阱,迅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最终如愿获得高分。

    作者简介:邓卫红,女,1969年生,甘肃成县人,大专,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