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分析
张云峰
新课改指出,课程内容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进行调整,鼓励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中学语文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情境教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存在资源空间小、操作体系不完善、实施效果不易评估等问题,仅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媒介,不利于情境教学的发展。基于此,对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及情境创设方法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确师生的定位
角色扮演是中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揣摩课本人物的语文、心理状态等,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在角色扮演中,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必须改变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处于“导演”地位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分为读、所、演、评这四个阶段。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本,结合课本内容读出人物的个性。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一步所朗读的内容归纳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梗概等,使学生知道自己演出的剧情。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或者自制道具等资源简单模拟集市、寺庙等场景,部分学生扮演民众等角色,部分学生作为观众。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迅速进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进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师可以引导观众欣赏表演学生的动作、语言、情节冲突等。第四步,表演完毕后,让参演人员自评,再由作为观众的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补充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参演的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表演过程中对课本内容不断产生新的理解,而其他学生也参与到了活动中,教师从中点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也饱含作者的情感体验。然而,对于多数中学生而言,尚未步入社会,其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有限,部分课本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过于遥远,学生难以投入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课文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录像,并在播放过程中说道:“故宫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民族风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宫殿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你们想不想参观故宫?”学生回答:“想。”教师回答:“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参观故宫。”通过多媒体播放故宫的全景录像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进入课文。
之后,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本,并让学生圈出方位用词。学生朗读完毕后请学生画出参观路线图,并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时间顺序方法、空间顺序等说明顺序,并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选择哪一种说明顺序介绍故宫。教师与学生在探讨文章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前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的彩画图案以及御花园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突出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完文本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录像,加深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当前,中学语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似乎经常出现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况,这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创设生活化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容易吸引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外貌描写时,教师可以让单数排的同学先后转身,双数排的同学使用语言描述学生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动漫人物等,只能从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述,可以适当从人物职业进行提醒,让前排的同学猜人物。将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融入到外貌特征描述的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外貌描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同桌为描写对象进行外貌描写。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父亲或母亲的外貌,并根据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分别进行外貌描写。或者是让学生观察同桌,在课堂上尝试进行外貌描写,帮助学生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与语言。将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中,使学生的作文贴合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写出真实、富有情感的生活作文,这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一致。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将其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师生的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多媒体利用率,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融入生活化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市栗家庄乡初级中学校(0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