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谭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一股打工热流。这股热流导致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胆怯、焦虑、缺乏安全感等。所以本文以永吉县口前镇“Z”留守儿童为中心进行个案研究,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0-0006-02

    一、留守儿童及其成因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生活与父母相分离的儿童。本文所研究的是一批与农村留守儿童十分相似的群体,即城镇留守儿童。这是一种新的留守形式,其表现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这些儿童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异地上学,或者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是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地,于是就出现了这个新兴的特殊群体。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Z”儿童的个案分析

    儿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陪伴与呵护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情况。一方面是有的儿童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偏离和扭曲,使其心理发展异常;另一方面是有的生命力变得极其顽强,不甘向命运低头,不屈不挠。

    (一)“Z”儿童的自然状况

    “Z”儿童,女,6岁,幼儿园大班,学习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打工赚钱,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当地教育资源薄弱,教育水平较低,所以父母将“Z”儿童送到城里的姥姥家,由姥姥进行监护,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家中。由于父母年龄小,玩心重,工作繁忙,不经常跟“Z”儿童联系,使“Z”儿童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再加之隔辈亲人抚养,致使“Z”儿童的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薄弱。

    (二)“Z”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由于“Z”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使他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如性格敏感,孤独,缺乏安全感等。因此,“Z”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

    1.孤独,无依无靠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先生,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长时间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Z”儿童享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温暖,再加之姥姥岁数相对较大,精力不足,溺爱心强,责任心也有限,他们无法对“Z”儿童进行严格的教育。

    2.自卑等心理问题增多。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是对于“Z”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就是一张空白。父母为了给她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送她去城里姥姥家接受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极度缺乏,使她在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时候,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危机,造成“Z”儿童自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等问题。

    3.学习动机比较薄弱。由于父母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所以父母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方面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父母会用物质方面的东西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但是却忽视对孩子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而“Z”儿童正是这类孩子中的代表之一。由于“Z”儿童的父母对“Z”儿童的学习漠不关心。所以即使学好了,也没有爸爸妈妈的夸奖;学坏了,也没有人责骂她,使“Z”儿童也逐渐产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Z”儿童的注意力也就不放在学习上了,所以“Z”儿童的学习能力一般,学习动机比较薄弱。

    4.滋生不良行为习惯。儿童自幼从家长身边离开,再加之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使一些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因此产生了不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积攒了对父母的怨恨心理,开始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虽然“Z”儿童没有成为所谓的“问题儿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她的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她的自律能力较差、自私、任性、不懂得關心和体谅他人。

    (三)问题形成动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并且具有言传身教的特点。缺位的家庭教育,以及缺失的父母关爱,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Z”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忙于工作,缺少对“Z”儿童的关爱与陪伴,使“Z”儿童的父母总是心怀愧疚,所以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因此使“Z”儿童学习动机薄弱、容易滋生不良行为,出现自律性较差等问题。

    2.幼儿园教育的缺位。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幼儿教师又没有对留守儿童及时送去关爱和温暖,使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悲观、消极的心理,比如扮演所谓的“不听话、淘气的孩子”来吸引教师的眼球,在参加活动时积极性不高,与小朋友合作交流较少等。“Z”儿童由于在幼儿园中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不听教师的话,使教师对“Z”儿童的关注较少,没有给予“Z”儿童应有的关爱和温暖。

    3.社会关爱不足。社会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管教,难免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再加之年龄较小的儿童自身的控制力不强,很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是成年人的“榜样作用”,这些“榜样”通常表现为聚众赌博等不良行为,同时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在其中。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Z”儿童的姥姥很喜欢打麻将,经常去棋牌室打麻将,有时候还会带着“Z”儿童去赌博,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笔者根据个案研究的分析与结果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基于家庭方面的解决对策

    首先,笔者认为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养思想,加强自身对子女的监管意识和教育意识。同时,还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与孩子成为朋友。其次,在本次调查和研究中,笔者与“Z”儿童的父母针对一些心理问题展开了谈话,笔者建议“Z”儿童的父母应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情况,最好是陪在孩子身边,而且要叮嘱“Z”儿童的姥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以身作则,给“Z”儿童树立榜样作用。

    (二)基于幼儿园方面的解决对策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一方面,幼儿园应该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手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早发现,早帮助,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滋生。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另外,幼儿教师还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在园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三)基于社会方面的解决对策

    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笔者认为社会应该有所作为,一方面社会作为大环境应该不断净化,为儿童发展打下环境的基础,从而也为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提供环境条件。通过法律法规、大众媒体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大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

    四、结语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大等客观因素,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协作,才能促进留守问题的解决。相信通过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实施有效的措施,一定会使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李维亚,张豪.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J].校园心理,2014(03).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