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潘思佳
摘 要:幼儿园是整个人生进程中的第一站,幼儿时期是孩子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世界觀、价值观的奠基时期,是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求知欲开始的时期。“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由于孩子幼儿时期爱玩的特性,当孩子在玩游戏时,他们的兴趣随之高涨,注意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将游戏融入日常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7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88-001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情感表达、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发展,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文明乐观、勇敢自信、爱护环境、亲近自然、孝敬父母、有初步责任感的孩子。
1.增强参与性,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直占主体地位,部分老师认为幼儿年纪过小,不能主动学习,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单纯枯燥的教学往往不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把游戏运用到教学当中,那么幼儿的兴趣大大提高,专注力也会大大提升,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探索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我们的房子是怎样建成的”这一主题时,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比如药盒、饼干盒等等,创设小区这一情境,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纸盒建造房子,并为自己所建的房子进行涂色的装饰。孩子们可以利用学校里面的树枝、树叶在当作房屋旁边的植物。在这其中,老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对一些复杂的手工加以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体会自己建造房屋的乐趣,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在操作、涂色、布置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普及知识
幼儿园时期是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作为老师,要做好示范引导作用,并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添加室外活动板块,兼顾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机械,缺乏趣味性,而结合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将教育的课程融入游戏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达到教育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规定的方式渗透给幼儿注意交通安全的概念。在向幼儿讲解交通规则时,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室外进行“红绿灯”游戏。在游戏场地中规定斑马线、路口以及红绿灯的位置,向孩子们解释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在听到“红灯停”时站在原地不动,而听到“绿灯行”时快速通过人行道,并向他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室外游戏中加强身体的锻炼,一举两得。
3.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群体的特点设置游戏
在游戏设置的过程中,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兴趣来制定游戏方案,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技能、认知情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年龄低一点的幼儿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强,但是理解能力较弱,而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则身体素质较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快,这同样也是幼儿园把幼儿分成大、中、小三个班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
小班幼儿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比较欠缺,且注意力不能集中,比较好动,所以可以安排搭积木、捏橡皮泥、听故事等简单的游戏;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在游戏中适当穿插一些技能的训练,比如颜色分类、串珠子、简单涂色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对色彩、简单算术的认知,适当提高动手能力,也可以举办讲故事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大班幼儿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且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较完善,应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频率,安排一些复杂拼图、小制作,设置阅读角等等。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如何尊重幼儿的游戏需要,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也十分重要,所以在游戏材料、空间准备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相应地制定可行的游戏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多花些时间去观察幼儿行为,而在布置游戏场地的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布置,这在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更能更快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儿童在游戏中是完整的儿童。他们不仅从游戏中获得知识,也获得情感审美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要将游戏融入教学,丰富游戏种类,创新游戏教学,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因材施教,将游戏活动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秀琴.中班幼儿地理教育的实践研究——以社区地图描绘活动为例[D]2017
[2]唐登梅.试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运行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3]徐亚洲.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设置[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