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全面性教育课程教学实践
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幼儿园;全面性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28-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面性教育课程从幼儿园起就应开始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幼儿园性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及教学材料编写工作,至今已研发出一套覆盖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学段的全面性教育系列课程。课程共包含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为“我们的身体”“新生命的诞生”“奇妙的感觉”“彩虹心情”“我爱我家”“多彩的幸福”“好秘密坏秘密”“遵守规范的孙悟空”和“欢乐的六一”。
在7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在幼儿园性教育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效果监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制定准确、统领教学
在9个学习单元中,每个单元既有自身的明确主题,又有相互交叉的教学内容。在各个单元中,每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围绕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维度进行呈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准确设定尤为重要,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每个单元以及每个教学活动的知识重点和价值观导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目标,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混淆等情况,保障教师能够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传递正确的知识、态度及技能。
在“我爱我家”单元中,帮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成员间的爱是价值观主线。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通过探讨一起外出游玩、聚餐等事例引导幼儿理解家庭成员,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以及成员间的情感联结。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幼儿与家庭成员去游玩的地点、频率或者形式上,忽略了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受以及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这就属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目标的情况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会通过课后研讨进一步向教师讲解单元以及教学活动的课程目标,为教师梳理出一条有助于理解的课程主线和判断原则,供教师随时检查自己在备课以及授课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二、课时安排遵循幼儿发展特点、灵活掌握
在系列课程的9个学习单元中,每个单元包含3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活动安排1课时。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每个教学活动的课时时间不尽相同,如小班的1课时长度约为15~20分钟,中班约为20~25分钟,大班约为25~30分钟。不同年级课时的长短是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安排的,以保障幼儿学习的专注性,避免幼儿过于劳累。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给予教师一个缩短和延长课时的范围,帮助教师更好地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安排课时时长。
三、课程难度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在教学内容方面,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会进行系列课程中9个单元的学习。在每个单元学习主题一致的前提下,每个教学活动在不同年级中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是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制定的,以保障幼儿在3年持续、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同一个知识点逐步深入,获得不断的强化,并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训练掌握技能。
例如,在“我们的身体”单元学习中,小班幼儿的学习目标是从学习五官的名称和功能开始,进而逐渐延伸至对四肢名称和功能的学习,最后学习生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中班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男孩和女孩在生殖器官上的不同,学会通过外生殖器官的不同分辨男孩和女孩。到了大班,幼儿会了解到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并悦纳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与此同时,帮助幼儿悦纳自己、喜欢自己的身体是该单元传递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基本的清洁自己身体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学会自己洗脸、刷牙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到了中班,幼儿需要提高自身的清洁技能,学会洗澡、洗头等;到了大班,幼儿则需掌握自己清洗生殖器官的能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洗澡、洗头的过程中大多需要父母的帮助,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不舒服的触摸是培养幼儿权利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例如,当父母给自己洗澡时,幼儿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父母了解到自己是否用力过重,或者不小心将洗液弄到了孩子的眼睛里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等。幼儿这种积极表达的能力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够帮助父母提高养育质量,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四、教学活动基于游戏、寓教于乐
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对幼儿成长与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游戏既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形成的教育游戏,同时具备了教育和游戏两种特性:一方面,设计者运用游戏丰富的元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运用教育的基本特性在学习者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将他们引向知识本身,从而使得教育和游戏相辅相成、融为一体。[1]在全面性教育的系列课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均以游戏为依托,包括绘本閱读、情境游戏、角色扮演、快问快答、玩偶游戏、艺术游戏、故事游戏等丰富的游戏形式。
五、教师培训多重多元、循环往复
每一学年,在开展幼儿园性教育课程之前,课题组都会对授课教师进行性教育通识培训、脱敏培训和教学主题培训,以丰富教师的性教育基础知识,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更为松弛自然。
除了基础性的性教育知识培训以外,课题组会在每一学期开课伊始,为教师提供由课题组研发的幼儿园性教育课程教师用书用于授课参考,包括单元导读、幼儿性发展特点及规律、教材解读等内容。在每一单元课程开始之前,课题组会通过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课程目标、授课重点和难点等教学培训。不仅如此,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质量,课题组还会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的形式,记录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程,从中获得不同的教学经验。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课题组会与教师进行集体课后研讨,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教师相互评价、课题组评价等方式,分析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亮点及有待提高之处。课前及课后培训的结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有助于引导教师通过对课程的不断反思,获得更多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
六、关注幼儿课堂表现、积极回应
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有效教学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应的课程设计与优化提供最实用的建议[3],还能够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兴趣点因需施教,以实现高质量、有效的教学。研究显示,高质量的幼儿教学需要教师对幼儿的需求有敏锐的察觉并进行适时、有效的互动,包括教师对幼儿的需求表达、言行的解读能力等。[4]在性教育课堂中发现,幼儿会在教师讲解、提问以及游戏等环节中获得表达自己想法和认知的机会。
例如,在“新生命的诞生”单元中,当教师提问“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幼儿回答“不知道”,有的回答“妈妈说是充话费送的”,有的回答“我是从一颗星星上来的”,还有的回答“我是妈妈生出来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不仅可以知道本班幼儿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还能够根据幼儿的回答了解其家庭教育状态,并在课后与有需要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如果发现在一节课中,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表现出没有兴趣、不专注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反思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在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之前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复习,这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对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罗亮.寓教于乐——教育游戏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0):130-132.
[2]张亚妮.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生成机制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116-121.
[3]刘昆.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素养的提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4]PARO K M L,PIANTA R C,STUHLMAN M.The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Findings from the Prekindergar- ten Year[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4,104(5):40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