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基层党报报道方式,增强新时代党报“四力”
张仁菊
摘要:党报通过对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分析、解读和传播,将党和政府与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更好地推进党政政策和发展人民生活,本文从转变基层党报的报道方式入手,围绕增强新时代党报的“四力”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当前地方党报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党报;报道方式;“四力”
党报“四力”指的是新闻舆论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基层党报应结合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现实,转变报道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进而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时代党报想要增强“四力”,首先需要提高的是传播力。找准关键点和角度是提高传播力的核心。关键点是党和人民的结合点,能够将党和政府的政策与人民的利益很好地衔接,使其相融合。同时,角度也要找准确,典型人物报道在党报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使报道的文字不能让受众感到生疏,要将语言与感受生动、自然地结合,内容要亲民,文字要有理有据,用真实的情感去触动受众。例如内江日报社2018年10月29日连版刊登的稿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文由内江人民的母亲河、穿城而过的沱江引出,通过沱江及内江生态环境的转变反映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成效。从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反映出一个大大的环保主题。全文生动鲜活,读起来也很轻松,其电子版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加大党报在报道事件上的深度。深度报道是党报相较于其他报纸的优势,因此,党报应大力加强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宣传报道力度,把报道事件完整地展现在群众面前,避免新闻事件不真实和素材缺失等问题的出现,以正确地引导群众在社会中明辨是非,进而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基层党报在报道中,要引领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敢于同错误言论作斗争,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大力弘扬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头,用文化滋养心灵、引领风尚,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党报宣传的重点是将内容的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功能,将信息及时、高效地传播出去。从内容上,应不断地创新思路,充分剖析主题报道中的新闻资源,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优势,做强主题新闻,做到有看点、有深度、有影响,让广大的受众从中受益,并获得各政府部门的肯定。深度报道是纸媒的优势之一。而在深度报道中,调查性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将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新政策进行深挖,把有关政策说深、说透,让人们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加强自身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具有责任感,愿意一起动脑筋,唤醒自身的公民意識。所以,党报要巩固传播优势,不能让调查性报道这一阵地减弱,要使系列报道把可行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
(一)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
将信息进行实名监督,在技术和思维层面上有新的突破和上升。把新闻五要素交代清楚,打破信息不明的“禁区”和束缚,把新闻事件中的各项细节都在报道中体现出来,在将何时、何事、何地交代清楚的同时,也能让群众更好地发挥监督舆论的职能。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不仅可以加强社会约束,还能提升党报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二)关注事态发展
后续的“跟踪”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接受意见完成整改之后,要有头有尾,及时地进行反馈,将人民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完成。这是对监督者的尊重,也是对监督者以及人民群众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既是善意的也是有效的,只有这样,才是发挥好了舆论的监督职能。
(三)鼓励发表看法
加强评论,让大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重要热点问题上,充分地运用舆论监督职能去发表言论,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群众呼声的部分评论进行刊登,让受众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加强互动性。
在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时代,党报更加需要理性决策,需要以政治家办报的高度,选准新闻的切入点,体现党报的主导性。要想转变新闻报道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新闻记者就要亲临现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把大化小、把远化近、把枯燥说教转为正反结合对比、把单一转为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