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径分析

    徐法金

    摘 要: 水稻是繁昌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实现水稻优质增产的关键举措。然而,随着繁昌县机械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待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基于此,结合生产实践,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径进行了总结,旨在有效促进繁昌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水稻生產;全程机械化;技术路径;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233.71? ? ? ?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0.066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工劳动成本的增加以及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变,节本增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迅速。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种植成本,节省人工劳动力和预防病虫害资金成本,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促使水稻增产。同时水稻机械化收获可以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降低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径介绍如下。

    1 播种前准备

    (1)营养土配制。 留作营养土的地块在冬季施入适量水稻复合肥和农家肥,田块使用旋耕机旋耕后,翌年春耕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一次旋耕晒干,使用碎土机粉碎大的土块;若冬季地块未培肥,可在育秧前7天与壮秧剂配制,即壮秧剂和营养土按1∶ 200的比例分3次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2)秧盘备制。 按照插秧机设计规范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秧盘把稻种培育为钵体苗或毯状苗。钵体苗橡胶软盘规格为618 mm×315 mm×25 mm(长×宽×高);毯状苗平底塑料硬盘规格为580 mm×280 mm×25 mm或235 mm×280 mm×25 mm(长×宽×高)。 插秧机行距为25 cm,需毯状苗秧盘525 个·hm-2, 钵体苗秧盘600 个·hm-2; 插秧机行距为30 cm,需毯状苗秧盘525 个·hm-2。

    (3)秧田准备。 一是秧田以地势平坦、肥力良好、靠近水源、排水与灌溉便利的地块为宜;二是秧田耕整,育秧前7天,秧田施入45%复合肥65 kg,施肥后若是大棚育秧,棚内土壤需采用微耕机耕整,育秧前2天再翻耕一次,确保土壤细碎整平,若使用小拱棚、无纺布育秧,在采用旋耕机上水整平前,先进行干旋耕,然后再开沟(沟宽、深分别为0.3 m、0.25 m)做1.5 m宽的秧床, 四周开围,最后清沟沥水,同时准备具有良好透光性的塑料薄膜或无纺布,2 m以上长度的竹片以及固定绳、遮阳网等。

    2 稻种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 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品种选择是关键,根据水稻种植模式、地块土壤肥力条件以及繁昌县自然气候特点,建议选用品质优良、具有较强抗倒伏、抗病能力的高产超级稻品种。

    (2)种子处理。 一是合理筛选水稻种子,剔除腐烂、干瘪的种子,保证稻种纯度高且匀称饱满;二是播种前,应将种子再进行1~2天的晾晒,不但可以对种子消毒杀菌,而且有助于提高稻种发芽率;三是催芽,水稻种子在咪鲜胺+吡虫啉中浸泡3天,稻种水分饱满后进行催芽处理,稻种置于25~30 ℃环境中催芽,为防止局部高温烧种,应勤翻动种子,通常情况下,芽长达到种子约1/3时即可摊晾,待稻种水分晾至适宜后进行播种作业。

    3 精量播种

    水稻插秧机对秧龄有严格的要求,播种前应根据本地气候明确最佳播期,合理播种时间的计算可按照20~25天的秧龄茬口往前推,及时下种。水稻播种量以53 kg·hm-2为宜,播种完毕后需在种子上铺设一层土,厚度约2 mm,秧盘泥浆尚未完全干燥时,可使用竹片间隔0.5 m搭设竹拱,竹拱高度为25~30 cm,并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保证秧田温度维持在30~35 ℃,为齐苗打下良好基础。

    4 苗期管理

    播种结束后,要保持高温高湿约3天,有助于齐苗,塑料薄膜揭开进行炼苗的时间是在秧苗1叶期,倘若遭遇低温气候,需适当延迟掀膜时间。1~2叶期白天揭膜炼苗,夜晚盖膜保温;2叶~3叶期炼苗,保证盘土水分适宜,苗立,雨天排干水,晴天满沟水;秧苗生长约一周时因自身养分基本消耗完,此时需视苗情及时施肥,培过肥或使用壮秧剂的营养土通常不用施肥,当秧苗叶色褪淡时可对水喷施尿素45 kg·hm-2,机插前3天施送嫁肥,叶色褪淡时可适量喷施硝酸钾水溶液。此外,秧苗期应关注病虫害发生,及时施药防治。在施肥、施药后要使用清水洗苗,防止肥害、药害。

    5 机械化插秧

    大田精细耕整,旋透熟土层,整地2天后即可机插秧。(1)根据秧苗秧龄明确机插秧时间,通常毯壮苗或钵体苗秧龄为4.5叶时进行机插秧,保持田间水层在机插作业时为3~5 cm。(2)插秧机行距为25 cm、30 cm,可纵向取秧34次,横向分别取秧16次、20次。(3)早晚稻、一季稻机插株行距分别控制在11~16 cm×25 cm、17~20 cm×30 cm,3~5株·穴-1、2~3株·穴-1,田间密度分别控制在21万~28.5万穴 · hm-2、17万~19.5万穴 · hm-2,机插深度约2 cm。(4)机械插秧结束后,如果存在较高的漏插率,为保证田间秧苗充足,需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6 肥水管理

    (1)施肥。 ①机插秧秧苗生育前期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不大,施入基肥的比例不高,通常配合耙地按每公顷施入40%三元复合肥525 kg;②机插后,秧苗通常约10天逐渐分蘖,大田施肥需注重早施分蘖肥,分蘖肥倘若施用过晚,则不利于大穗形成,且会降低成穗率。通常而言,钵体苗、毯壮苗分别于5天、7天后,全田均匀撒施尿素150 kg·hm-2,撒施量八成,剩余两成根据田间秧苗长势撒施,秧苗长势差的地块多施,长势良好的地块可少施,分蘖肥施后,秧田应保持薄水层,不宜排水,待田间落干后灌溉。③视苗情追施穗肥,水稻拔节期叶色不褪、群体密度大,则无须施穗肥,反之若大田水稻叶片发黄且群体密度过小,需在倒三叶时施用穗肥,即每公顷施入60 kg尿素,及时施穗肥能够巩固穗数,增加结实率。

    (2)水分管理。 机械插秧具有分蘖力强、返青快的特点,实现机插水稻高产的核心手段是提早搁田。机插水稻后应在田间建立浅水层,促进活棵分蘖,为促使秧苗发根,可在傍晚或陰天排干秧田的水。大田茎蘖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约90%时搁田,以分次轻搁的方式进行直至土壤沉实充分。水稻孕穗期灌浅水管理,有利于颖花分化、抽穗扬花;灌浆期做到间歇上水,旨在护根保叶。此外,拔节期为防控水稻植株旺长出现倒伏,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譬如每公顷喷施15%多效唑900 g,或在孕穗末期每公顷叶面喷施“华徽佳宝”氨基酸水1125 kg溶肥料,能够增加穴穗数和千粒重。

    7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虫测报,基于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针对性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防治水稻条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植保机械主要包括担架式喷雾机械、动力喷雾机械以及自走式植保机械。此外,应做好水稻草害防治,机插7天后施用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加18.5%苄·异丙草可湿性粉剂450 g·hm-2,用药后保水一周,机插14天后施用36%秧草净可湿性粉剂每40 g·hm-2,采用弥雾机喷施。

    8 机械化收割、烘干

    (1)水稻梗籽粒发黄、含水量维持在18%~19%视为最佳机械化收割时间。 收割前将大田水排干,根据田间状况合理选用收割机械,通常选择履带式或轮式联合收获机收割。水稻机械化收割后,根据留茬高度的不同实施科学有效的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2)收割机收获的水稻具有较大的水分,要及时采用烘干机烘干并且视水稻的含水率状况合理选择烘干温度与工艺,通常水稻的控水率在13%~15%。 水稻烘干作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之一,不仅能够防止稻谷霉变,而且可以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整精米率和稻谷品质。

    参考文献:

    [1]? 刘永光.安徽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30):128.

    [2] 熊元清.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6, 22(23):135-138.

    [3] 刘观清.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5):15+17.

    [4] 孙茂超,丁蕾,吴莲.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