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集型”书目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杨娟
在“文选型”教材编选理念下,教材专家是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一篇”选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向更多的“这一类”文章的阅读。但是,在教学现实中,往往出现教师只教教材而不用教材去教的情形,阅读停留在了教材的“这一篇”上。这样的阅读教学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不能达成提升阅读品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图书目录形态中,有一类书目区别于鸿篇巨制的“整体型”书目,其往往以文学性极强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为编选对象结集而成,在书目形态上可称为“选集型”书目。这种“选集型”书目与当下“文选型”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形式上有极大相似性,由于“选集型”书目选文短小,在阅读时间和阅读难度层面对学生的要求低于“整体型”书目,备受教师和学生阅读喜爱。如何基于选集中的一个篇目引导学生阅读整本“选集型”书目,是当下阅读教学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须思考的问题。而“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无疑为我们开阔阅读境界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
一、群文阅读视野下“选集型”书目及其特点
1.群文阅读组元方向及基本课型
在系统论思想看来,处于系统性或整体性的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在系统或者整体内往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整体有机联系性。群文阅读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着眼于单篇选文特点,有原则地聚合多篇或一组文章,找到多个文本内在的关联点,或者关注到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阅读行为从读懂“这一篇”走向读通“这一类”。
群文阅读教学要将一些文本变成聚合“一类”文本阅读的“群文”,组元至关重要。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凝练形成了相同主题、相似内容、相似形式、同一作者、同一作品等方向。群文阅读视野下“选集型”书目阅读教学组元可借鉴使用。此外,在文本组元方向及文本确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文本内容特点为依托选择课型,如举一反三、求同存异、以文解文、综合路径等已经成熟的基本课型可供我们选择。系统论关照下的群文阅读兼顾阅读教学课内精读引导和课外统整全书两个“阵地”,统筹了选文的“一篇”和整本书的“一类”两种类型,为“选集型”书目教学提供了思路。
2.群文阅读视野下“选集型”书目的特点
在表现形式上,“选集型”书目具有选集内单篇文本存在独立性的特点。因为“选集型”书目往往是同一作家作品的结集或者不同作家同一体裁作品的结集,从结集的作品来看都是存在于选集之内的独立文本形式。
在内容聚合意义上,“选集型”书目又具有全书篇目之间的统整互联性。“选集型”书目内部每一个单篇文本都是构成选集不可分割的部分,因选集编选标准或风格直接决定入选的单篇文本是要为整本书编选标准或风格一致性服务的,而单篇同样是要服务于整本书风格大体一致性的。从整体性角度来看,“选集型”书目就是单篇内容有原则的聚合,体现了全书内容内在的统整性。
二、群文阅读视野下“选集型”书目教学策略的构建
1.基于单篇进行深度研读
在“选集型”书目中,构成选集的是单篇文本,也就是说,在“选集型”书目中,单篇组合是选集成为整本书的基础,对单篇文本的研读就成为是走向对“选集型”书目阅读的重要“这一篇”。在“选集型”书目中,“这一篇”重要文本是系统中的单一篇目,它往往和书目中前后单篇存在着系统上的关联性。因此,对“这一篇”深入研读,就是对单篇文本本身内容进行深度通透的“自为性”封闭式解读,在解读单篇文本中确立“这一篇”在“选集型”书目中的内容占位,从而为一类文本基于一定议题的组合阅读提供阅读基础。
我们以“选集型”书目《古文观止》的阅读为例来说明对单篇深入研读。该书是比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并可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选集型”书目,书中有一个单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深入探究“这一篇”后,我们发现“这一篇”为我们呈现的是“说谏”艺术。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需要深入研读并探究文本中邹忌的说谏艺术,即由己及国、以喻醒人、含蓄委婉等。再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中收入了《祝福》一文,我们探究“这一篇”就会为小说中祥林嫂的悲剧人生而悲伤,基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一篇”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或者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这样的深度探究“这一篇”的主题将其在“选集型”书目中的占位提供预知基础。
2.生成议题进行多文本组合阅读
基于群文阅读的“选集型”书目教学,对选集中单篇进行探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在对“这一篇”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整合书中其他单篇文本,如基于对语言、主旨、形象和手法等的梳理和整合,逐步引导学生走向对“这一类”文本的阅读。只有当阅读从“一篇”走向“一类”时,才能丰富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最大程度提高阅读教学品质。群文阅读的要义正在于通过对“这一类”文本的阅读,在对多文本语言多样性的理解和感悟中,进行求同探异的比较阅读,发展学生的聚合和发散思维。
从“这一篇”到“这一类”,再到整本书,是需要阅读抓手的,如果说群文阅读教学是对高阶思维的发展,那么生成阅读议题就是对高阶思维活动定下明确目标,就是确立以文本阅读为主要言语实践活动的抓手。“选集型”书目教学从“一篇”深读走向“一类”通读的关键是阅读教学议题的生成。简而言之,议题就是在我们通读全书基础上选择并最终确定一个能统摄一组文本或多文本阅读的话题(问题),从而使得阅读教学达到一个问题串起多个文本阅读效果。议题的确定需要基于“这一篇”的核心话题,对选集里其他文本进行前后关联性质的整合。
3.求同探异进行全书拓展阅读
在基于议题的多文本组合阅读之后,学生已熟悉了选集中单篇文本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就此打住,需要向言语思维发展、审美发现与鉴赏的“富矿区”掘进,而最好的掘進方式就是基于选集进行延伸拓展阅读。有了前期单文本深度研读和多文本组合阅读,对“选集型”书目进行延伸拓展阅读可谓水到渠成。对“选集型”书目延伸拓展阅读不仅是要将单篇读懂,而且要将“一类”文本读通,达成通过“一类”文本阅读发展学生言语思维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效果,所以“选集型”书目延伸拓展的基础仍然是议题。只是相较而言,在熟悉单篇文本基础上生成议题比初次阅读选择议题要更容易一些,对文本进行组合阅读探究的难度相对会降低。
如何对“选集型”书目进行拓展延伸阅读教学呢?一方面,需要基于教师对“选集型”书目内全部单篇文本通读,选择多个文本中议题有相似性或共通性话题,即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顺利整合多个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使之形成完整的意义和贯通的线索,引导学生在选集内多文本组合阅读中发展聚合思维,比如以《祝福》《孤独者》《在酒楼上》三个篇目中祥林嫂、魏连殳和吕纬甫的命运为切入点,确定“《祝福》《孤独者》《在酒楼上》中反抗者现象的相同特点”这一议题,引导学生基于发展聚合思维的深度阅读活动。再如,我们可以将《祝福》《明天》《离婚》三个篇目中的女性进行比较阅读,生成“《祝福》《明天》《离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这一议题。另一方面,以师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进行跨选集的多文本组合阅读教学,以此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以鲁迅的小说阅读为起点,我们可以确定“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究”“鲁迅小说中看客的形象与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等议题,将《呐喊》和《彷徨》两个“选集型”书目中的单篇组合在一起,实现从一本书阅读和另一本书阅读关联对接的跨文本式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选集型”书目虽不像“整体型”书目那样对文本整体阅读感知要求高,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还是要贯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否则就没有学生对基于议题的阅读实践活动的深度参与,就不能达成促进学生聚合发散思维发展的目标。不论“选集型”书目内的多文本组合阅读,还是“选集型”书目之间跨文本的组合阅读,都要做到基于议题进行全书延伸拓展,在前后关联中指向多维联系、异同比较等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这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综上,单文本深度研读、多文本组合阅读和延伸拓展阅读三个教学环节构成了螺旋上升的“选集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从单文本到多文本再到跨文本,群文阅读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显示了其作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关键能力提高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2017年版课标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4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甘肃临洮县文峰中学]